周锦勇;刘沈林;刘包欣子;吴坚;王瑞平;邹玺;张力
长期高血糖会形成不良的“代谢记忆”效应,即使血糖得到控制后,代谢紊乱依然存在,并对大血管持续造成损害,尽早关闭代谢记忆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键问题所在.文章从“伏邪理论”着手,认为代谢记忆类似于伏邪在体内伏匿的过程,脏腑功能失衡是“伏邪”产生的基本条件,痰浊、瘀血是“伏邪”的主要构成部分,脉络是“伏邪”滞留的主要部位,“脉搏坚病”是“伏邪”所致的直接后果.从中医伏邪理论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代谢记忆的进行了论述.
作者:高泓;谢春光;郭宝根;周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用SPSS17.0软件对其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所涉及的“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主要是温性(占31.8%),其次是微寒(占21.2%)、寒性(占15.1%)、平性(占15.1%),此4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83.2%,其它药性使用较少;味则以苦味(32.2%)为先,其次为甘(30%)、辛(27.3%),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89.5%,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脾经(22.36%)的药物为,其次是归胃经(18.63%)、肺经(13.66%)、肝经(13.04%)、大肠经(11.8%)的药物.结论 苦寒入脾经药物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具有清热燥湿、健脾和胃功能是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萍;王平;田代志;刘军锋;刘松林;陈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医药诊疗体系具有整体观、辨证论治等鲜明的特色,中医学的整体性策略,即对人体状态加以认识、分类和调控的理论和方法正是与现代医学区别所在.而代谢组学这一新近研究方法更近于中医学“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患者生理状态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变化.
作者:徐彬;李泽庚;彭波;王浩;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给予镇静、解痉、氧疗、控制喘憋、抗病毒、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41例(73.2%),有效10例(17.9%),无效5例(8.9%),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显效34例(60.7%),有效8例(14.3%),无效14例(25%),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人参属植物在中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主要利用传统的植物化学方法对人参属植物资源进行质量评价和药理机制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能有效弥补该方法的不足.该文阐述了代谢组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代谢组学在人参属植物资源鉴定、质量评价、生态因子、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钟贵;王元忠;张霁;金航;张金渝;肖焱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对慢性鼻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鼻镜、鼻内镜、鼻窦CT等检查方法,观察鼻中隔、鼻腔和鼻窦等情况.记录双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解剖变异情况.结果 组1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治愈,慢性鼻窦炎临床治愈71例(71%),好转26例(26%),无效3例(3%).术后术腔不同程度黏连9例,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黏连2例,与鼻中隔黏连2例;下鼻甲与鼻中隔黏连5例.组2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治愈,慢性鼻窦炎临床治愈76例(76%),好转24例(24%).术后术腔不同程度黏连17例,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黏连6例,与鼻中隔黏连6例;下鼻甲与鼻中隔黏连5例.结论 鼻中隔偏曲在鼻窦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鼻中隔偏曲长期妨碍鼻腔引流是慢性鼻窦炎发生的重要因素,窦口鼻道复合体充分引流后,单纯鼻窦炎可自愈.因此鼻中隔偏曲患者应尽早手术,防止鼻炎、鼻窦炎的发生.矫正鼻中隔有时可被看做是治疗单纯鼻窦炎有效的选择之一.
作者:修世国;张雪;邢东升;李东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逍遥散降低雌性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通过手术方法进行膝关节失稳型造模,1周后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混合组和对照组各10只,驱赶行走4周,分别灌药或灌生理盐水8周.造模后12周末处理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与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和混合组Caspase-3与细胞色素的C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西药组和混合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逍遥散可明显下调Caspase-3与细胞色素的C的表达,可能是逍遥散降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戴七一;黎强;郑铁牛;阮萍;林宗汉;覃学流;谈驰;罗胤;冯彦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皮下积液也被称作皮下血清肿,其作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在国外的发病率为17% ~63%[1,2],而在国内的为6%~42%.虽然其对患者的生存以及预后无明显的影响,但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进展,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继而增加患者费用以及精神负担.我院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手术创伤以及气血亏虚,给特定患者在术前3天以及术后5天以防己茯苓汤进行治疗,有助于益气通阳利水,改善患者机体状况,继而减少患者术后皮下积液时间以及量,从而促进患者愈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车前草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降尿酸作用机理.方法 以车前草不同剂量提取物灌胃,观察氧嗪酸钾盐诱导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与肌酐含量、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与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肾脏尿酸转运体mURAT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高尿酸血症组相比,车前草提取物不同剂量给药组小鼠血清尿酸与肌酐水平和肝脏XOD及ADA活性均有显著下降,并下调肾脏mURAT1 mRNA的表达.结论 车前草提取物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功能.抑制XOD与ADA活性并下调肾脏mURAT1 mRNA的表达是其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可能机制.
作者:曾金祥;毕莹;魏娟;朱玉野;朱继孝;王晓云;罗光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 利用紫外谱线组法对牡丹皮和牡丹皮炭不同炮制程度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紫外谱线图谱进行研究,采用紫外谱线组的吸收峰数及峰位置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鉴别.结果 牡丹皮及其炮制品的紫外谱线组的吸收峰、峰位及吸收度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紫外谱线组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鉴别区分牡丹皮及其炮制品.
作者:朱琼花;付腾飞;周立艳;孟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晚期NSCLC患者7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49例完全符合优势人群的标准,即东方人种、女性、腺癌和非吸烟者;21例不符合者作为非优势人群.均接受扶正抗癌方(250 ml,qd)联合吉非替尼(250 mg,qd)治疗.结果 49例优势人群患者中CR 0例,达到PR 16例(32.7%),SD 30例(61.2%),PD 3例(6.1%),ORR为32.7%,DCR为93.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8.2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9.9个月.21例非优势人群患者中CR 0例,达到PR 5例(23.8%),SD 9例(42.9%),PD 7例(33.3%),ORR为23.8%,DCR为66.7%;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4.6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7.9个月.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一线治疗时,优势人群及非优势人群的客观缓解率一致,均为21.4%.毒副反应较轻,耐受性可,大部分为1~2级,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优于非优势人群.对于非优势人群,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可能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万垠;杨小兵;龙顺钦;邓宏;蔡姣芝;杨昌卫;河文峰;潘宗奇;周宇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奇效四物汤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先兆流产患者给予奇效四物汤治疗,观察其疗效率.结果 85例治疗后统计,治愈77例,占90.5%,无效8例,占9.5%.结论 奇效四物汤对先兆流产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汪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HOP通路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DEN间断给药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诱癌过程中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ERK,ATF6,IRE-1和CHO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CHOP通路相关蛋白在诱癌早、中期(1 ~14周)逐渐升高,诱癌晚期(15~ 20周)表达达到峰值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CHOP通路参与了DEN诱发大鼠肝损伤、肝细胞增生、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是大鼠形成肝癌后,不参与肝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肖斌;马冬杰;司广和;张学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贾英杰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务,2012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贾师从医近30年,善于探微钩玄,往往能执病之牛耳,从而战胜顽疾.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将其运用气旺磨积论的经验试述如下,以饷同道.
作者:王晓群;李小江;贾英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中药槐米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教学实验做了微型设计.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将微型实验结果与常量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到相同样品非常接近的测定结果.证明了在中药分析教学实验中采用微型实验的可行性.
作者:姜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优选重楼的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润制温度、润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用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试验,以重楼皂苷总量、薯蓣皂苷元含量、水分为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优选工艺条件.结果 佳炮制工艺为润制温度60℃,润制时间30 min,干燥温度65℃,干燥时间45 min.结论 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可靠、适应于重楼炮制生产.
作者:安瑜;张文懿;张彩琼;何晓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教育受制于经济,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教育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既要遵守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要遵守市场的发展规律.针对高等中医院校专业设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医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对接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从而建立高等中医院校与社会对接的良性运行机制.
作者:王思民;元伟靖;张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肌组织PKD1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提取物3个不同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丹参提取物组分别给予低、中、高10,20,40 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d)灌胃.8周后应用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变化;反转录PCR(RT-PCR)法测定蛋白激酶D1(PKD1)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左心室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分析,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出现大片坏死,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伴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丹参提取物低、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淡染,轮廓较为模糊,部分细胞核肥大,排列较为杂乱,伴有老化的肉芽组织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丹参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较清晰,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减轻.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中大片的胶原组织取代了正常的心肌组织,丹参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以红色心肌组织为主,间杂以胶原组织.RT-PCR结果表明,和模型组相比,丹参提取物各剂量组PKD1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十分丰富;和模型组相比,丹参提取物各剂量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丹参提取物可能通过下调PKD1的表达而改善心肌梗塞后的心肌组织病变.
作者:杨雷;毛秉豫;徐国昌;叶松山;卞华;曾小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状态分类、中医证候分析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按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包括非活动和再活动期)三个状态分组,各组200例,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各组涉及证型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气虚、气阴不足、心肝郁热、肝血虚、肺脾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等11个,各组主要证型(前五型),免疫耐受状态组依次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心肝郁热、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免疫清除状态组依次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心肝郁热及气阴不足;免疫不全状态组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不足、脾气虚、肝血虚及肝郁气滞.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涉及中医证候11个,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不同.
作者:杨丽莎;范剑薇;梁志清;吴淋淋;苏元英;刘凌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疾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传变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变生他病.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突出症状,热度的高低、热程的长短直接影响疾病的进展与转归,因而对发热的处理在临床上意义重大.笔者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解毒透表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中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制定.
作者:曹跃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