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李泽庚;彭波;王浩;童佳兵;杨程
中医药诊疗体系具有整体观、辨证论治等鲜明的特色,中医学的整体性策略,即对人体状态加以认识、分类和调控的理论和方法正是与现代医学区别所在.而代谢组学这一新近研究方法更近于中医学“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患者生理状态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变化.
作者:徐彬;李泽庚;彭波;王浩;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根据方剂的组方原则,对可作为食品保健品的中草药进行组方,制备出“双花黄栀露”,实验验证其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炎症模型,检测该制剂的抗炎作用;测定足肿胀大鼠血清炎症因子PGE2和炎症组织中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研究该制剂的抗炎机制.结果 双花黄栀露能够有效抑制大鼠的足肿胀率,减少炎性介质PGE2的生成,抑制炎性部位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 双花黄栀露具有抗炎作用,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罗音久;张法仁;曾忠良;付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复方穿蛭透皮贴剂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腹腔注射乙酸法造成小鼠疼痛模型;用二甲苯造成小鼠急性炎症模型;将角叉菜胶包埋入大鼠右后足跖部位,造成慢性炎症模型;于大鼠后背包埋棉球法造成肉芽肿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等剂量的赋形剂、蒸馏水),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复方穿蛭透皮贴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各组相应药物,以考察复方穿蛭透皮贴剂的镇痛、抗炎效果.结果 复方穿蛭透皮贴剂大、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均能提高热板法引起疼痛的域值.复方穿蛭透皮贴剂大、中、低剂量组还能明显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廊急性炎性肿胀及抑制角叉菜胶、皮下包埋棉球法引起的慢性炎症肿胀及肉芽肿.结论 复方穿蛭透皮贴剂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对慢性炎症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王新成;唐锐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对慢性鼻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鼻镜、鼻内镜、鼻窦CT等检查方法,观察鼻中隔、鼻腔和鼻窦等情况.记录双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解剖变异情况.结果 组1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治愈,慢性鼻窦炎临床治愈71例(71%),好转26例(26%),无效3例(3%).术后术腔不同程度黏连9例,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黏连2例,与鼻中隔黏连2例;下鼻甲与鼻中隔黏连5例.组2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治愈,慢性鼻窦炎临床治愈76例(76%),好转24例(24%).术后术腔不同程度黏连17例,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黏连6例,与鼻中隔黏连6例;下鼻甲与鼻中隔黏连5例.结论 鼻中隔偏曲在鼻窦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鼻中隔偏曲长期妨碍鼻腔引流是慢性鼻窦炎发生的重要因素,窦口鼻道复合体充分引流后,单纯鼻窦炎可自愈.因此鼻中隔偏曲患者应尽早手术,防止鼻炎、鼻窦炎的发生.矫正鼻中隔有时可被看做是治疗单纯鼻窦炎有效的选择之一.
作者:修世国;张雪;邢东升;李东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活血定眩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口服中药制剂活血定眩丸,分别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明显好转.结论 活血定眩丸可调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并且药效稳定,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宋敏;温孝明;郭成龙;蒋宜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中药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分析.方法 治疗稽留流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给予联合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联合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中药治疗稽留流产是一种安全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艳萍;刘芳;张红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江枳壳的生产要素现状,探讨生产要素对江枳壳药材生产的影响.方法 实地考察江枳壳产区,调查产地药农的劳动力现状、对枳壳市场信息了解情况、对枳壳生产技术掌握和应用情况、栽培枳壳药材的收入和资金投入情况、土地情况和药农栽培枳壳的困难.结果 缺乏药材市场信息是影响枳壳生产主要因素,另外季节性劳动力短缺、枳壳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土地资源紧缺、资金投入少也影响到枳壳的生产.结论 当前需要为药农提供市场信息,创新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综合效益,以稳定和发展江枳壳生产.
作者:熊英;邓可众;吴帆;董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了亚硒酸钠(Na2SeO3)对枸杞子和枸杞叶片中的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枸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0 mg/ml)、0.1 mg/ml组、0.5 mg/ml组、1.0mg/ml组和2.0mg/ml组,每组10株.0.1、0.5、1.0、2.0mg/ml组1 kg土壤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eO31.0ml,对照组无Na2SeO3.结果 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而且随着Na2SeO3浓度的提高,枸杞体内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随之增加.结论 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作者:董卫华;昝玉玺;李贞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吴茱萸总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胸主动脉贴壁法,培养VSMCs并传代,通过特异性抗体SM α-actin进行免疫组化细胞学鉴定;MTT比色法检测VSMCs的增殖,制作各生物碱抑制VSMCs增殖的量效曲线,并依照改良寇式法计算吴茱萸各生物碱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三种生物碱的效应.结果 当质量浓度小于3×10-6g·L-1时,吴茱萸总碱的抑制作用低于等量的吴茱萸碱和次碱;高于此浓度,吴茱萸总碱抑制效应强于吴茱萸碱和次减,三种生物碱的IC50分别是1.72×10-5g·L-1、2.56×10-4g·L-1和3.42 ×10-4g·L-1.但总碱浓度高于3×10-5 g·L-1时,则呈细胞毒作用.结论 吴茱萸碱、次减和总碱均有抑制VSMCs增殖作用,吴茱萸碱的抑制作用略高于次减,总碱浓度过高可产生细胞毒作用.
作者:徐洋;侯化化;李强;张婧怡;孙安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运用针灸“即时疗效”法配合康复健康指导,达到短时间内产生疗效的良好效应.即在进针后10~20 min内即可出现让病人或家属认同的患肢功能好转.方法 对9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针灸“即时疗效”法并辅以相应的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即针灸前循经络按摩一次,针刺相关穴位10~15 min后让病人活动患侧肢体,找出肢体功能好转的动作并告诉病人及家人,让他们确定这个进步.每天1次,连续7天,以后每周三次,连续4~5周.结果 经治疗的98例中,出现针灸“即时疗效”的90例.全部痊愈病例均是在发病后15 d内开始进行针灸治疗的.有效病例早是在发病后十几天,晚10年的病例.结论 在发病后15d内开始进行针灸“即时疗效”法并辅以相应的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运动功能的恢复,给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
作者:蔡海娟;史劳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沙枣总酚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构建辐射损伤模型,以MTT法检测不同剂量沙枣总酚对HSF增殖的影响.结果 X射线对HSF的增殖抑制作用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与2、4、8 Gy辐射组比较,16 Gy辐射组增殖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采用16 Gy一次性X射线照射构建辐射损伤模型,模型组与不同剂量沙枣总酚组在2,24,48 h(除100 μg/m1-48 h组以外)时段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照射后2h,辐射防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各剂量给药组的辐射防护作用均随辐射后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 X射线辐射对HSF具有明显损伤作用,而沙枣总酚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建华;闫瑶;胡君萍;柳惠斌;热娜·卡斯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药材构棘根皮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现代光谱方法和文献对照表征结构.结果 从传统中药材构棘根皮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表征为:Isocudraniaxanthone B(1)、Gerontoxanthones H(2)、Cudraflavone A(3)、Artocarpesin(4)、Cycloartocarpesin(5)、染料木素(6)、柚皮素(7)、香橙素(8).结论化合物1、3、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志平;周敏;刘盛;甘春芳;韦万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长期高血糖会形成不良的“代谢记忆”效应,即使血糖得到控制后,代谢紊乱依然存在,并对大血管持续造成损害,尽早关闭代谢记忆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键问题所在.文章从“伏邪理论”着手,认为代谢记忆类似于伏邪在体内伏匿的过程,脏腑功能失衡是“伏邪”产生的基本条件,痰浊、瘀血是“伏邪”的主要构成部分,脉络是“伏邪”滞留的主要部位,“脉搏坚病”是“伏邪”所致的直接后果.从中医伏邪理论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代谢记忆的进行了论述.
作者:高泓;谢春光;郭宝根;周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覆盆子不同萃取部位对氢溴酸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影响,摸索覆盆子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有效部位.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覆盆子不同萃取部位12g生药/kg,连续3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测试前30min,除空白组外,所有大鼠用氢溴酸东莨菪碱2mg/kg腹腔注射,造成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检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逃避潜伏期、空间探索能力.结果 覆盆子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均可不同程度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强大鼠的空间探索能力,均有一定的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结论 覆盆子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具有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功能.
作者:黄丽萍;熊玉洁;赵梦岚;龚嘉华;谢一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青蒿HPLC指纹图谱研究,比较不同地区的市售青蒿饮片之间的差异,为青蒿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C18 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高纯水溶液,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6 nm)测定26份不同地区的市售青蒿饮片的指纹图谱,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相似度计算等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6份饮片中,65.4%的样品相似度结果大于0.950,9.2%的样品相似度结果小于0.600,15.4%的相似度结果在0.850~ 0.950之间.结论 市售青蒿饮片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质量一致性欠佳.
作者:白根本;王敏;彭玉帅;王如峰;马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白术的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 查清了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原.结论 苍术、白术之分,始于梁代陶弘景,明确于唐代蔺道人,阐明于宋代寇宗奭,发展于金元明清诸医家.历代本草对白术的形态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白术原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基本相符.该研究可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建逵;窦德强;王冰;康廷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头针配合中药对中风后恢复期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103例中风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及针药组组.所有患者均口服中药,针药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FMA评分,Barthel指数,中医疗效评价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结果 针药组在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优于单纯中药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药组中医疗效评价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优于单纯中药组,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 头针配合中药对改善中风后恢复期患者的各项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李勇军;孔令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介绍邓铁涛教授辨治脾胃病的经验与特色,主要有病证结合,治病必求于本;五脏相关,平调脏腑功能;详查细断,三因制宜而治;多法齐用,重视药对成方,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罗迪;刘凤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蛹虫草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活性.方法 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选出血糖值≥11.0 mmol/L的小鼠60只作为糖尿病小鼠.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分别给药蛹虫草多糖50 mg·kg-1,100 mg·kg-和150mg·kg-1,分别对小鼠的血糖值、糖耐量、脏器指数、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对S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对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蛹虫草多糖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模型小鼠的糖耐量,降低α-葡萄糖苷酶活性,同时能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服用剂量为100 mg·kg-1呈现较好的降血糖效果.结论 蛹虫草多糖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杨爽;逯城宇;杨雪薇;逯家辉;张丹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目前国内外伴有变应性鼻咽的哮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客观的评述,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近五年来有关伴有变应性鼻咽的哮喘的国内外中西医治疗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评述.结果 目前认为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变应性鼻鼻炎和哮喘的有效药物和给药方式,但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迄今唯一针对病因治疗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结论 西医在哮喘急性发作和抗气道炎症方面有明显疗效,而中医药在哮喘缓解期具有显著的整体治疗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对变应性鼻炎的早期治疗和佳处理可预防哮喘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其共有的哮喘症状.
作者:周奎龙;史锁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