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逵;窦德强;王冰;康廷国
目的 以中医药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作用点为出发点,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0月间7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中医+西医治疗的治疗组和行单一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其中中医遵循辨证用药.参考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远高于对照组的82.4%(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仅降低了病死率,而且减少了并发症.中医治疗宜坚持辨证治疗,以确保中医功效发挥的针对性.
作者:黄春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艾叶多糖对体外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艾叶多糖,灌洗法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对其进行纯化,用不同浓度的艾叶多糖与巨噬细胞共孵育48 h后行酸性磷酸酶(ACP)、非特异性酯酶(NSE)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酶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直观地观察各组巨噬细胞胞内酶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艾叶多糖中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和NSE活性均明显增强,高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NSE和SDH活性均明显增强.结论 一定浓度的艾叶多糖能增强体外培养巨噬细胞胞内酶活性.
作者:尹美珍;胡岗;李仲娟;喻昕;喻格书;王静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肛周皮下游离术联合乌梅丸熏洗对肛门瘙痒症患者致敏皮肤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肛周皮下游离术联合乌梅丸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应用免疫组化观察患者术后第1、3、7天肛周皮损中PAR-2的表达,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第1、3、7天肛周皮肤中PAR-2的表达逐渐下降.结论 使用肛周皮下游离术联合乌梅丸治疗肛门瘙痒症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靶点可能抑制PAR-2的表达.
作者:黄文武;廖莉萍;杨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检测车前草中黄酮苷元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车前草黄酮苷水解条件.方法 对车前草黄酮进行提取、精制及酸水解,再利用HPLC法测定水解后车前草黄酮苷元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的方法,对盐酸浓度、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水解条件.结果 测得水解后车前草中主要黄酮苷元槲皮素的含量为1.36mg/g,木犀草素的含量为0.35 mg/g,黄芩素的含量为0.89 mg/g,3种苷元的含量之和为2.60 mg/g,黄酮苷元含量明显高于水解前.其佳水解条件为:5mol/L盐酸75℃恒温水解1.5h.结论 建立了水解-HPLC法检测车前草黄酮苷元含量的方法,为建立HPLC法测定车前草总黄酮含量提供依据;探索出水解车前草黄酮苷的佳方案,优化了车前草黄酮苷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方法.
作者:李明娟;刘磊;傅春燕;李荣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肌张力及大鼠脑干、脊髓中突触结合蛋白Ⅰ(Syt 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每天1次,连续治疗6d.术后第1、3、9天,分别评估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变化;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Syt Ⅰ的表达.结果 术后1天、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3d,各组评分分值均有降低的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d,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以综合组较为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肌张力,并可上调脑干、脊髓颈膨大、腰膨大中Syt Ⅰ的表达,而尤以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方案更优.
作者:杨慎峭;冯丽娟;毛雪莲;马红彦;金荣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红景天药用植物中主要抗癌活性成分红景天苷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 通过MTT法、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方法研究了红景天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红景天苷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随红景天苷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增加,即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红景天苷能选择性降解HepG2细胞染色体核小体间的DNA,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红景天苷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刘敏;朱静;曾莉萍;左爱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运用针灸“即时疗效”法配合康复健康指导,达到短时间内产生疗效的良好效应.即在进针后10~20 min内即可出现让病人或家属认同的患肢功能好转.方法 对9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针灸“即时疗效”法并辅以相应的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即针灸前循经络按摩一次,针刺相关穴位10~15 min后让病人活动患侧肢体,找出肢体功能好转的动作并告诉病人及家人,让他们确定这个进步.每天1次,连续7天,以后每周三次,连续4~5周.结果 经治疗的98例中,出现针灸“即时疗效”的90例.全部痊愈病例均是在发病后15 d内开始进行针灸治疗的.有效病例早是在发病后十几天,晚10年的病例.结论 在发病后15d内开始进行针灸“即时疗效”法并辅以相应的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运动功能的恢复,给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
作者:蔡海娟;史劳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测定不同生长期铁棒锤子根和母根中生物总碱的含量,确定入药部位和佳采收期.方法 酸碱滴定法.结果 子根中生物总碱的含量高于同时期母根,选择子根入药,生长290天时子根中生物总碱含量达到(2.387±0.09)%,和其他各个时期达到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选择子根入药,佳采收期是生长290天,即9月20日左右.
作者:王恩军;韩多红;陈垣;张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区的表达变化和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的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川芎嗪羊肠线对照组,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川芎嗪)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双侧内关、大椎穴埋植药线,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皮质区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区MMP-9表达明显升高,TIMP-1有少量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组、川芎嗪羊肠线对照组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IMP-1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较显著(P<0.05),而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组的作用明显优于川芎嗪药物羊肠线组(P<0.05).结论 穴位埋植可转形川芎嗪注射药线,可明显降低MMP-9,从而减少MMP-9对脑血管基底膜的降解,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明显升高TIMP-1,抑制MMP-9的活性或者阻断MMP-9的合成,可能是其保护脑的作用机制之一,其作用优于川芎嗪羊肠线组.
作者:孔立红;杨荣美;孟培燕;王洋岗;周华;徐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药研究的学科前沿.文章在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指出当前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诠释中药饮片的主治、功能与归经等属性间相互关系;基于网络药理学诠释中药新的适应症;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方剂主成分及配伍关系;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探讨.并进一步就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开展基于网络药理学数据处理分析的培训;加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学术交流;加强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团队间的科研合作.以期为推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程提供文献基础和思路启发.
作者:王君明;苗明三;屈凌波;张月月;崔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及相关营养指标研究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康复组.其中针刺组30例,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康复组30例,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每名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BI指数及营养学指标(MNA、MAMC、TSF)进行临床评估,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头体针结合治疗2周后有效率达56.7%,治疗3月后有效率达83.3%,明显高于康复治疗(P<0.05);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饮水试验等级(P<0.05),且治疗3月后效果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3月后针刺组疗效明显高于康复组(P <0.05);BI指数显示,治疗后3个月针刺组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营养学指标(MNA、MAMC、TSF)显示,治疗三月后针刺组与康复组均有改善趋势,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头体针结合治疗可明显减轻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周震;张玉莲;袁河;宋宛珊;郭家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学科是高校的基本单元,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它以“汇聚学科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学科平台”为载体,在传承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政策支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如何在这一大好环境下更好地建设中医药重点学科,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文章从中医药自身属性和特点出发,分析学科队伍、学科方向和学科平台等三个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在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孙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面临的压力也不断的在增加.压力的增大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疾病.为了使得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医学界已经从多个方面对其展开了研究,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主要介绍了采用中医药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王继伟;陈文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通过对我国名贵中药冬虫夏草的学名及冬虫夏草菌的分类学进展研究,发现冬虫夏草药材拉丁名、冬虫夏草菌学名以及药材拉丁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更新.建议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学名修订为Ophiocordyceps sinensis(Berk.)G.H.Sung et al.与国际学术界一致,药材拉丁名应结合虫体信息重新命名Ophiocordyceps&Hepialidae,进一步反映菌虫复合体的特殊性.
作者:任艳;万德光;卢先明;国锦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疏肝解郁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方法 服用疏肝解郁化瘀汤治疗NASH患者46例,并与同期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46例NASH患者做对比,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肝功能、腹部B超、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46例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显效+有效)率84.8%;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52.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A、LN、IV-C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疏肝解郁化瘀方治疗NASH临床疗效较显著,并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三都;龙燕;杨庆坤;孙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沈舒文教授善于运用散瘀通滞治疗胃痛,病因主要突出“滞”字、治法主要突出“通”,临床效果明显.病因主要分为肝胃气滞、气滞血瘀、痰湿凝滞、中阳虚寒、胃阴枯涩等五个方面,分别使用疏肝解郁通气滞、行气化瘀通络滞、化痰散结通结滞、甘温补中散寒滞、滋阴养胃润络滞五种治疗方法.该文总结沈舒文教授的临床经验,以飨读者.
作者:宋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外孕(EP)的治疗方法及化浊祛瘀消瘢通络中药联合西药保守治疗对EP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EP患者38例,采用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米非司酮胶囊(Ⅱ)200 mg单次口服,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煎服化浊祛瘀消癥通络中药(甘草、丹参、党参、桃仁、赤芍、连翘、黄芪、延胡索、天花粉、蒲公英、败酱草及紫花地丁各).治疗后观察和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妊娠率、血清癌抗原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的变化、血流动力学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治愈率达到92.10%和44.7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和观察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痛经、症瘕和总积分分别为(4.19±2.0 2)分、(4.52±2.62)分和(7.02±3.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率18.42%,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该法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陈慧娟;宁英;高惠璞;杜艳玲;边文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花丹醌(plumbagin)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Annexin V/PI双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以Tca-8113细胞株作为靶细胞,采用原位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8 μmol/L白花丹醌作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24 h和48 h后,凋亡细胞显著增加,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白花丹醌对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作用72 h后,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且随药物浓度增大,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增强,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白花丹醌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它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新华;杜泽乡;白法睿;罗朝晖;雷鹏;肖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优选重楼的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润制温度、润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用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试验,以重楼皂苷总量、薯蓣皂苷元含量、水分为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优选工艺条件.结果 佳炮制工艺为润制温度60℃,润制时间30 min,干燥温度65℃,干燥时间45 min.结论 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可靠、适应于重楼炮制生产.
作者:安瑜;张文懿;张彩琼;何晓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中药人工周期联用枸橼酸氯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5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女性随机分成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枸橼酸氯米芬西药组)23例,经测定各内分泌激素、观察临床症状、检查B超、测定基础体温等评价患者是否妊娠,以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各激素水平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周期排卵率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人工周期联用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的临床疗效确切,存在较大的应用价值,提倡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茹秀丽;冯艳萍;孟亚丽;李义飞;张红真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