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万德光;卢先明;国锦琳
介绍邓铁涛教授辨治脾胃病的经验与特色,主要有病证结合,治病必求于本;五脏相关,平调脏腑功能;详查细断,三因制宜而治;多法齐用,重视药对成方,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罗迪;刘凤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痉咳是目前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病情较为顽固,中医治疗多以中药为主,针灸疗法较为少见.笔者有幸跟随陈朝明教授学习,目睹了陈老师运用针灸疗法治疗痉咳,当场见效.该文从痉咳的中医病因病机出发,探讨陈老师针灸思路,希望给学者们带来帮助.
作者:钱俐俐;陈朝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不同光质对穿心莲生长情况、品质的影响.方法 在穿心莲栽培试验田,搭简易大棚,以不同颜色的薄膜覆盖得到不同光质,观察穿心莲生长情况,以TLC、HPLC法评价其品质.结果 穿心莲的叶片数、分蘖数从多到少依次为CK>白膜>红膜>蓝膜>黄膜;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红膜>白膜>CK>蓝膜>黄膜;不同光质下穿心莲药材的化学成分组成无明显差异,穿心莲总内酯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红膜>CK>白膜>蓝膜>黄膜.结论 不同光质对穿心莲的生长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白膜处理有利于穿心莲的生长,红膜处理有利于穿心莲品质的提高.
作者:褚晨亮;曾令杰;罗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区的表达变化和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的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川芎嗪羊肠线对照组,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川芎嗪)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双侧内关、大椎穴埋植药线,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皮质区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区MMP-9表达明显升高,TIMP-1有少量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组、川芎嗪羊肠线对照组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IMP-1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较显著(P<0.05),而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组的作用明显优于川芎嗪药物羊肠线组(P<0.05).结论 穴位埋植可转形川芎嗪注射药线,可明显降低MMP-9,从而减少MMP-9对脑血管基底膜的降解,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明显升高TIMP-1,抑制MMP-9的活性或者阻断MMP-9的合成,可能是其保护脑的作用机制之一,其作用优于川芎嗪羊肠线组.
作者:孔立红;杨荣美;孟培燕;王洋岗;周华;徐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药研究的学科前沿.文章在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指出当前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诠释中药饮片的主治、功能与归经等属性间相互关系;基于网络药理学诠释中药新的适应症;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方剂主成分及配伍关系;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探讨.并进一步就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开展基于网络药理学数据处理分析的培训;加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学术交流;加强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团队间的科研合作.以期为推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程提供文献基础和思路启发.
作者:王君明;苗明三;屈凌波;张月月;崔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KCoxBJN)复方新制剂长期给药对大鼠的肝、肾功能是否产生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雌雄各20只,分别为KCoxBJN复方新制剂1.36,0.68,0.34 g/(kg·d)灌胃给药[相当于生药量13.6,6.8,3.4/(kg·d)],为人用有效剂量的40倍、20倍和10倍;对照组每天灌胃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90天及停药2周后,各组分别随机取雌雄各10只,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生化指标: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例、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尿酸、葡萄糖等.结果 复方新制剂连续给药90天及停药2周后对大鼠血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给药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KCoxBJN复方新制剂长期给药及停药恢复期对大鼠肝、肾功能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作者:包巨太;姚荣妹;马会霞;谢飞;王巍;韩淑英;徐静;郭树强;陈超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药材构棘根皮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现代光谱方法和文献对照表征结构.结果 从传统中药材构棘根皮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表征为:Isocudraniaxanthone B(1)、Gerontoxanthones H(2)、Cudraflavone A(3)、Artocarpesin(4)、Cycloartocarpesin(5)、染料木素(6)、柚皮素(7)、香橙素(8).结论化合物1、3、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志平;周敏;刘盛;甘春芳;韦万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疏肝解郁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方法 服用疏肝解郁化瘀汤治疗NASH患者46例,并与同期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46例NASH患者做对比,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肝功能、腹部B超、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46例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显效+有效)率84.8%;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52.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A、LN、IV-C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疏肝解郁化瘀方治疗NASH临床疗效较显著,并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三都;龙燕;杨庆坤;孙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优选重楼的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润制温度、润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用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试验,以重楼皂苷总量、薯蓣皂苷元含量、水分为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优选工艺条件.结果 佳炮制工艺为润制温度60℃,润制时间30 min,干燥温度65℃,干燥时间45 min.结论 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可靠、适应于重楼炮制生产.
作者:安瑜;张文懿;张彩琼;何晓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李恩宽教授是中医临床名家,不仅擅长治疗内科杂症,也擅长治疗男科疾病,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面亦有独到的经验:病机上尤重温阳,治疗上以疏通为第一要义,组方严谨,一方为主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作者:李恩宽;黄遂斌;严忠亮;章传华;郑安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教育受制于经济,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教育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既要遵守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要遵守市场的发展规律.针对高等中医院校专业设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医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对接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从而建立高等中医院校与社会对接的良性运行机制.
作者:王思民;元伟靖;张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观察.方法 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方,14 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自拟中药方联合推拿手法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为临床同类治疗开拓思路.
作者:张立庄;赵保礼;张喜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吴茱萸提取物和挥发油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以验证其相关功效.方法 采用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琼脂稀释法测定实验检品的MIC.结果 观察组组方1制剂对3株实验菌抗菌作用强,其MIC均≤制剂原浓度的1/80;组方2对3株实验菌的抗菌活性次之,其MIC为制剂原浓度的1/40或≤制剂原浓度的1/80;组方3对ATCC33227和参考株W83、47A-1等3株实验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MIC分别为制剂原浓度的1/40;组方4中药制剂对3株实验菌的抗菌作用则较差,其MIC≥制剂原浓度的1/10.实验表明,吴茱萸提取物和挥发油中合小檗碱、黄芩素、大黄酸、厚扑酚等有效成分,其抗菌作用强.结论 结果表明,具有抗菌有效成分的吴茱萸提取物和挥发油活性成分,与其相关的临床功效及主治相符,为其临床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卫;高燕飞;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奇效四物汤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先兆流产患者给予奇效四物汤治疗,观察其疗效率.结果 85例治疗后统计,治愈77例,占90.5%,无效8例,占9.5%.结论 奇效四物汤对先兆流产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汪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白术的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 查清了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原.结论 苍术、白术之分,始于梁代陶弘景,明确于唐代蔺道人,阐明于宋代寇宗奭,发展于金元明清诸医家.历代本草对白术的形态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白术原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基本相符.该研究可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建逵;窦德强;王冰;康廷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新、旧工艺制备的复方灵丹胶囊的药效作用.方法 以CCl4色拉油溶液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新、旧工艺制备的复方灵丹胶囊混悬液,观察各组大鼠表征,测定门静脉压力和NO、Hyp、Ⅲ-C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色、二便、脏器指数等均出现异常,门静脉压力和NO、Hyp、Ⅲ-C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状态逐渐恢复,门静脉压力和NO、Hyp、Ⅲ-C的含量显著下降,脏器指数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结论 按新工艺制备的复方灵丹胶囊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药效比原工艺好.
作者:王化宇;任钰;孟美;张炜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江油附子的切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次乌头碱(1);尼奥灵(2);宋果灵(3);附子灵(4);8-乙氧基-14-苯甲酰基中乌头原碱(5);多根乌头碱(6);麦芽酚(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 麦芽酚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大乐;邓赟;李秀茹;彭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补益脾肾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 将慢性肾脏疾病第4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补益脾肾治疗组和活血化瘀对照组;进行平行对照、双盲临床研究,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主要指标,观察12周后补益脾肾和活血化瘀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各自作用.结果 两组病情相似(观察指标无统计分析显著差异)患者,治疗干预后,治疗组患者GFR为(25.10±7.33)ml/min,对照组患者的(21.97±6.37)ml/min;两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06,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FR分别为:(24.00.78±5.77)ml/min和(25.10±7.33)ml/min;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改变.对照组患者GFR由治疗前(22.95±5.42)ml/min变为(21.97±6.37)ml/min,其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17,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红蛋白浓度、尿蛋白和症状积分也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补益脾肾的治则有较好的的近期疗效.
作者:叶学锋;胡泉;李明权;陈彤;朱海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以健康受试者和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为研究载体,从脑灰质密度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枢机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可视化依据.方法 采用VBM成像技术,以10例健康被试者(A组)和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比较B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与A组健康受试者脑灰质密度的异同.结果 B组中风患者治疗前与A组健康者相比,多个脑区灰质密度存在差异;B组中风患者治疗后,脑灰质密度有所改善.其中尾状核、扣带回、中央前回、楔叶脑灰质密度改变明显.结论 静息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广泛的脑灰质密度的异常,对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及“运动网络”关键区域脑灰质密度的调节是实现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核心机制.
作者:谢西梅;武平;安军明;黄琳娜;杨运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水提醇沉法对红花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同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 以山奈酚为标准品测定红花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氧自由基清除能(ORAC)法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荧光素(FL)为荧光探针,2,2-偶氮-2-氨基氢氯化丙烷(AAPH)在37℃时以稳定的速率产生过氧化氢(H2O2),抗氧化剂的存在可以清除H2O2,动态延迟FL的荧光衰减,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以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苷(4-MUG)为反应底物,4-MUG被酵母α-葡萄糖苷酶水解后产生的4-甲基-伞形酮(4-MU)为荧光探针,通过测定样品加入前后荧光变化计算样品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结果 以山奈酚计,每1g红花中含1.14 mg总黄酮;红花提取物的ORAC值为(1090±138)μmol TE/g,为维生素C[ORAC值为(2042±197)μmol TE/g]的53%;在(15.63~125)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红花提取物表现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2.8±5.7)μg/ml,阿卡波糖的IC50为(1.75±0.42)μg/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红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所含黄酮类成分有关.
作者:廖晖;梁红萍;武晋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