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沈舒文教授散瘀通滞治疗胃痛的临床经验

宋健

关键词:沈舒文, 中医药, 胃痛, 临床经验
摘要:沈舒文教授善于运用散瘀通滞治疗胃痛,病因主要突出“滞”字、治法主要突出“通”,临床效果明显.病因主要分为肝胃气滞、气滞血瘀、痰湿凝滞、中阳虚寒、胃阴枯涩等五个方面,分别使用疏肝解郁通气滞、行气化瘀通络滞、化痰散结通结滞、甘温补中散寒滞、滋阴养胃润络滞五种治疗方法.该文总结沈舒文教授的临床经验,以飨读者.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调查

    目的 探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见证候分布及特征,为证候诊断标准拟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省级七家医院作为研究单位,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临床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运用统计描述、聚类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放表格1125份,收回表格1125份,有效1119份.结果显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见证候为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并对其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实证多见;常见证候包括实证类5种,即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类2种,即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

    作者:王至婉;赵栋梁;张甜;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杜保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红景天苷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 研究红景天药用植物中主要抗癌活性成分红景天苷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 通过MTT法、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方法研究了红景天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红景天苷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随红景天苷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增加,即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红景天苷能选择性降解HepG2细胞染色体核小体间的DNA,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红景天苷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刘敏;朱静;曾莉萍;左爱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关于门诊中药不合格处方的分析和相应对策

    目的 探讨门诊中药不合格处方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 门诊中医处方相关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合格处方的形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处理.结果 研究选择的中药处方10000张中,不合格处方为1300张,占13%.处方不合格类型包括药名未规范使用、药物用法不明、未合格配伍、脚注不明确、用药剂量不当及未合格书写,其中,未规范用药占所有类型中的高比例(P<0.05).结论 针对门诊中药不合格处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将内容在工作中得以落实,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杜双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硫磺熏制对黄芪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硫磺熏制对黄芪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方法 设黄芪含水量、硫磺用量、熏制时间3个因子,采用L9(33)正交设计实验,酸蒸馏碘滴定法测定不同处理下黄芪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 未用硫磺熏制的黄芪二氧化硫残留量为25.60 mg/kg,熏制后黄芪二氧化硫残留量明显升高.硫磺用量对二氧化硫残留量影响极显著,药材含水量和熏蒸时间影响不显著.结论 药材含水量为20% ~25%、硫磺用量0.025 kg/kg、熏制时间为72 h处理下黄芪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小,为134.867 mg/kg.

    作者:张丹;晋小军;赵洁;王刚;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藤梨根性状及理化鉴别的初步研究

    目的 为藤梨根的生药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四个产地两种基源藤梨根分别打粉制成水合氯醛装片及蒸馏水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下显微特征图.然后分别取四种粉末通过薄层色谱进行理化鉴别.结果 四种基源藤梨根均有针晶、石细胞、淀粉粒、木纤维及具缘纹孔导管,但在针晶数量分布及红棕色团块有无等方面有区别.理化鉴别中,四个产地两种基源藤梨根的成分及含量有区别.结论 四个产地两种基源藤梨根的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对其药材鉴别及药效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明明;韩林涛;黄芳;杨红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逍遥散对雌性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与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逍遥散降低雌性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通过手术方法进行膝关节失稳型造模,1周后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混合组和对照组各10只,驱赶行走4周,分别灌药或灌生理盐水8周.造模后12周末处理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与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和混合组Caspase-3与细胞色素的C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西药组和混合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逍遥散可明显下调Caspase-3与细胞色素的C的表达,可能是逍遥散降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戴七一;黎强;郑铁牛;阮萍;林宗汉;覃学流;谈驰;罗胤;冯彦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黄芪中黄芪多糖的提取富集工艺研究

    目的 优化黄芪中黄芪多糖的提取富集工艺.方法 以粗多糖提取率和葡萄糖计总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法L9(34)(四因素:温度、时间、次数和固液比)考察黄芪中黄芪多糖的水提取工艺,再运用单因素考察黄芪多糖的醇沉工艺条件(乙醇浓度、醇沉时间).结果 确定佳水提取工艺条件:在70℃恒温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3h,加纯化水量40ml;确定醇沉的条件:加95%乙醇至终浓度90%进行醇沉静置4h,收集沉淀物.结论 水提醇沉工艺收率稳定,方法简便、快速,为黄芪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崔红花;赵英日;王淑美;罗兰;尹永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自拟中药方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观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观察.方法 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方,14 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自拟中药方联合推拿手法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为临床同类治疗开拓思路.

    作者:张立庄;赵保礼;张喜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美洲大蠊中两个有抑菌活性的单甘酯的研究

    目的 进行美洲大蠊的脂溶性抑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滤纸片法追踪美洲大蠊的脂溶性抑菌活性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NMR,MS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到两个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为油酸-1-甘油酯和亚油酸-1-甘油酯.结论 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虫体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奎;冯颖;何钊;孙龙;陈智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析

    目的 通过对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状态分类、中医证候分析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按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包括非活动和再活动期)三个状态分组,各组200例,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各组涉及证型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气虚、气阴不足、心肝郁热、肝血虚、肺脾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等11个,各组主要证型(前五型),免疫耐受状态组依次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心肝郁热、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免疫清除状态组依次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心肝郁热及气阴不足;免疫不全状态组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不足、脾气虚、肝血虚及肝郁气滞.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涉及中医证候11个,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不同.

    作者:杨丽莎;范剑薇;梁志清;吴淋淋;苏元英;刘凌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头针配合中药化瘀通络法治疗中风后恢复期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头针配合中药对中风后恢复期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103例中风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及针药组组.所有患者均口服中药,针药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FMA评分,Barthel指数,中医疗效评价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结果 针药组在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优于单纯中药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药组中医疗效评价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优于单纯中药组,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 头针配合中药对改善中风后恢复期患者的各项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李勇军;孔令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艾叶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艾叶多糖对体外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艾叶多糖,灌洗法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对其进行纯化,用不同浓度的艾叶多糖与巨噬细胞共孵育48 h后行酸性磷酸酶(ACP)、非特异性酯酶(NSE)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酶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直观地观察各组巨噬细胞胞内酶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艾叶多糖中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和NSE活性均明显增强,高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NSE和SDH活性均明显增强.结论 一定浓度的艾叶多糖能增强体外培养巨噬细胞胞内酶活性.

    作者:尹美珍;胡岗;李仲娟;喻昕;喻格书;王静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川产川芎挥发性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比较分析

    目的 探究四川不同产地间川芎挥发性组分的异同.方法 采用溶剂-超声萃取法提取川芎新鲜根茎中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川芎的挥发性组分.结果 从5个产地15个样品中共检测出47种成分,并检测出有Z-藁本内酯和E-藁本内酯两种构型;5个产地15个样品中共有成分12种;川芎个体之间的挥发性组成分存在差异,尤其是不同产地样品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比例差异较大,但同一产地样品间的主要成分3-丁基-环戊二烯羧酸乙酯A、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比较接近;从Z-藁本内酯的含量来看,以川芎道地产区——都江堰石羊镇的样品相对含量高,眉山义和乡次之,眉山修文镇再次.结论 道地产区川芎的挥发性成分个体间差异较小,相似性较好,与非道地产区相似性较低;分析药材前物质是探究道地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海;严铸云;何冬梅;伍艳华;王萌;何彪;郑川;杨胤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大鼠Rhoa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Wister大鼠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加味预防组,秋水仙碱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四逆散加味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g· 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4周.四逆散组4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g·kg-1).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Rhoa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大鼠组肝组织中RhoamRNA和蛋白少量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组肝组织中RhoamRNA和蛋白大量表达(P<0.01);经四逆散加味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组肝组织中Rhoa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四逆散加味预防组Rhoa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更为显著(P<0.01).结论 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RhoA基因和蛋白表达,对RhoA/ROCK通路的产生调控作用,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迁移,而起到保护肝细胞,进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王剑锋;王付;苗小玲;石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新旧工艺复方灵丹胶囊药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新、旧工艺制备的复方灵丹胶囊的药效作用.方法 以CCl4色拉油溶液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新、旧工艺制备的复方灵丹胶囊混悬液,观察各组大鼠表征,测定门静脉压力和NO、Hyp、Ⅲ-C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色、二便、脏器指数等均出现异常,门静脉压力和NO、Hyp、Ⅲ-C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状态逐渐恢复,门静脉压力和NO、Hyp、Ⅲ-C的含量显著下降,脏器指数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结论 按新工艺制备的复方灵丹胶囊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药效比原工艺好.

    作者:王化宇;任钰;孟美;张炜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73.33%,对照组临床控制率51.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5%,对照组总有效率87.2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联合中药麻杏石甘汤能有效缓解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黄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格物致知对中医学术思想的影响

    宋代哲学家对于“格物致知”的重新解读与诠释,与当时的疑古疑经、重义理等学术风气相得益彰,形成了宋代学术界“穷究”“穷理”的治学方法.这种学术思想影响到中医界,则形成了学者将理论探讨的源头一致指向《内经》《伤寒》等经典论述的倾向,并将原始理论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或者诊病、用药的依据.另一方面,中医理论家虽说喜欢追源溯典,但也并非一味地拘泥于经典中的理论阐释,而是在对经典理论穷究的同时,突出自己的理论特色,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

    作者:赵东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车前草黄酮苷酸水解工艺条件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

    目的 建立检测车前草中黄酮苷元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车前草黄酮苷水解条件.方法 对车前草黄酮进行提取、精制及酸水解,再利用HPLC法测定水解后车前草黄酮苷元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的方法,对盐酸浓度、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水解条件.结果 测得水解后车前草中主要黄酮苷元槲皮素的含量为1.36mg/g,木犀草素的含量为0.35 mg/g,黄芩素的含量为0.89 mg/g,3种苷元的含量之和为2.60 mg/g,黄酮苷元含量明显高于水解前.其佳水解条件为:5mol/L盐酸75℃恒温水解1.5h.结论 建立了水解-HPLC法检测车前草黄酮苷元含量的方法,为建立HPLC法测定车前草总黄酮含量提供依据;探索出水解车前草黄酮苷的佳方案,优化了车前草黄酮苷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方法.

    作者:李明娟;刘磊;傅春燕;李荣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的中西医治疗述评

    目的 对目前国内外伴有变应性鼻咽的哮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客观的评述,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近五年来有关伴有变应性鼻咽的哮喘的国内外中西医治疗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评述.结果 目前认为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变应性鼻鼻炎和哮喘的有效药物和给药方式,但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迄今唯一针对病因治疗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结论 西医在哮喘急性发作和抗气道炎症方面有明显疗效,而中医药在哮喘缓解期具有显著的整体治疗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对变应性鼻炎的早期治疗和佳处理可预防哮喘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其共有的哮喘症状.

    作者:周奎龙;史锁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院校高等专业设置原则以及与社会对接的良性运行机制初探

    教育受制于经济,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教育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既要遵守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要遵守市场的发展规律.针对高等中医院校专业设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医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对接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从而建立高等中医院校与社会对接的良性运行机制.

    作者:王思民;元伟靖;张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