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黄甡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 孟鲁司特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73.33%,对照组临床控制率51.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5%,对照组总有效率87.2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联合中药麻杏石甘汤能有效缓解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藤梨根性状及理化鉴别的初步研究

    目的 为藤梨根的生药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四个产地两种基源藤梨根分别打粉制成水合氯醛装片及蒸馏水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下显微特征图.然后分别取四种粉末通过薄层色谱进行理化鉴别.结果 四种基源藤梨根均有针晶、石细胞、淀粉粒、木纤维及具缘纹孔导管,但在针晶数量分布及红棕色团块有无等方面有区别.理化鉴别中,四个产地两种基源藤梨根的成分及含量有区别.结论 四个产地两种基源藤梨根的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对其药材鉴别及药效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明明;韩林涛;黄芳;杨红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提升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中效果的应用方法.方法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认识的深化、古今案例的遴选、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环节,使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中充分得到有效的应用.结果 对近几年学习本课程的历届学生及同行专家的问卷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结论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和提升老师教学水平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利龙;梁岩;陈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艾叶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艾叶多糖对体外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艾叶多糖,灌洗法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对其进行纯化,用不同浓度的艾叶多糖与巨噬细胞共孵育48 h后行酸性磷酸酶(ACP)、非特异性酯酶(NSE)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酶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直观地观察各组巨噬细胞胞内酶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艾叶多糖中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和NSE活性均明显增强,高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NSE和SDH活性均明显增强.结论 一定浓度的艾叶多糖能增强体外培养巨噬细胞胞内酶活性.

    作者:尹美珍;胡岗;李仲娟;喻昕;喻格书;王静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西药、放疗综合干预鼻咽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及局部放疗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签法)将确诊为鼻咽癌骨转移的患者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局部放射治疗的综合干预组(简称治疗组),和仅采用唑来膦酸、局部放射治疗的干预组(简称对照组),两组各30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痛缓解率、止痛近期疗效、碱性磷酸酶变化、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缓解率(X2 =7.685,P=0.034)及总止痛疗效(X2=10.310,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2.40±0.80)、(1.75±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00.P =0.04),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变化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和46.6%(1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X2 =2.730,P=0.768);治疗后两组白细胞数的变化有明显差异(P<O.05)(X2=20.329,P=0.000),肝肾功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碱性磷酸酶下降>100 U/L者达56.7%,远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磷酸及局部放疗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疼痛有明显协同作用,能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其作为中西医结合干预肿瘤预后的特色治法,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亚军;邹彦;阮培刚;肖冬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30种黔产中药材饮片中11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污染调查与研究

    目的 了解贵阳市药材市场上黔产中药材饮片中11种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方法 收集贵阳市药材市场上30种黔产中药材饮片121个样品,经过丙酮和二氯甲烷提取,用石油醚洗涤定容,经浓硫酸净化,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结果 121个批次黔产中药材饮片中检出11种有机氯农药的为78个批次,检出六六六,DDT,六氯苯,五氯硝基苯,七氯分别为59,31,26,14,14个批次.结论 黔产中药材饮片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污染是六六六和DDT,有机氯农药平均含量较低,合格率为96.7%,绝大部分黔产中药材饮片11种有机氟农药残留量低于相关规定的浓度.

    作者:程寿峰;张明时;夏品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川产川芎挥发性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比较分析

    目的 探究四川不同产地间川芎挥发性组分的异同.方法 采用溶剂-超声萃取法提取川芎新鲜根茎中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川芎的挥发性组分.结果 从5个产地15个样品中共检测出47种成分,并检测出有Z-藁本内酯和E-藁本内酯两种构型;5个产地15个样品中共有成分12种;川芎个体之间的挥发性组成分存在差异,尤其是不同产地样品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比例差异较大,但同一产地样品间的主要成分3-丁基-环戊二烯羧酸乙酯A、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比较接近;从Z-藁本内酯的含量来看,以川芎道地产区——都江堰石羊镇的样品相对含量高,眉山义和乡次之,眉山修文镇再次.结论 道地产区川芎的挥发性成分个体间差异较小,相似性较好,与非道地产区相似性较低;分析药材前物质是探究道地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海;严铸云;何冬梅;伍艳华;王萌;何彪;郑川;杨胤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解毒透表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观察并机制初探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疾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传变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变生他病.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突出症状,热度的高低、热程的长短直接影响疾病的进展与转归,因而对发热的处理在临床上意义重大.笔者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解毒透表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中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制定.

    作者:曹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外同治法对哮病虚哮证患者肺功能及白介素-8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内外同治疗法对哮病虚哮证患者肺功能及白介素-8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受试者通过网络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固本养肺贴膏穴位贴敷联合固本平喘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剂和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疗程10 d.观察肺功能、PEF变异率和白介素-8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8和PEF变异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内外同治疗法对哮病虚哮证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和免疫指标.

    作者:姚明;于雪峰;王祺;乔世举;郭振武;范欣;金东益;孟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糖尿病所致的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茶多酚治疗组.光镜下观察睾丸的显微结构改变,检测睾丸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组织中Bcl-2以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光镜下观察睾丸曲细精管萎缩、变形及生精上皮脱落,茶多酚治疗组大鼠睾丸组织的形态结构几乎接近于正常.茶多酚治疗组大鼠睾丸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SOD活性显著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糖尿病模型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0.05).与糖尿病模型大鼠比较,茶多酚可升高睾丸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表达(P<0.05),提高Bcl-2/Bax比值.结论 茶多酚对糖尿病所致的大鼠睾丸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以及调节凋亡蛋白有关.

    作者:王秀虹;余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川明参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川明参药材水提取物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川明参高(22 g·kg-1)、中(5.5 g· kg-1)、低(1.8 g·kg-1)剂量组,日剂量分别为临床成人用量(0.25 g·kg-1)的88,22,5.5倍,连续给药60 d,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饮食、体重,测定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取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甲状腺、脑、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肉眼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给药组大鼠的饮食、体重均正常,除高剂量的谷草转氨酶(AST)有明显升高外,其余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停药15天后恢复正常.尸检及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结论 连续食用川明参较安全.

    作者:陈朝霞;张梅;陈璐;姚红娥;徐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面临的压力也不断的在增加.压力的增大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疾病.为了使得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医学界已经从多个方面对其展开了研究,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主要介绍了采用中医药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王继伟;陈文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从维生素D的季节变化及免疫调节功能探讨“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通过对维生素D来源、维生素D季节变化、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功能及临床研究,阐述中医“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理论认识.

    作者:郑碧霞;陈云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应用现状及建议

    网络药理学已成为当前中药研究的学科前沿.文章在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指出当前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诠释中药饮片的主治、功能与归经等属性间相互关系;基于网络药理学诠释中药新的适应症;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中药方剂主成分及配伍关系;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探讨.并进一步就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开展基于网络药理学数据处理分析的培训;加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学术交流;加强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团队间的科研合作.以期为推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程提供文献基础和思路启发.

    作者:王君明;苗明三;屈凌波;张月月;崔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防己茯苓汤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分析

    皮下积液也被称作皮下血清肿,其作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在国外的发病率为17% ~63%[1,2],而在国内的为6%~42%.虽然其对患者的生存以及预后无明显的影响,但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进展,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继而增加患者费用以及精神负担.我院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手术创伤以及气血亏虚,给特定患者在术前3天以及术后5天以防己茯苓汤进行治疗,有助于益气通阳利水,改善患者机体状况,继而减少患者术后皮下积液时间以及量,从而促进患者愈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析

    目的 通过对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状态分类、中医证候分析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按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包括非活动和再活动期)三个状态分组,各组200例,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各组涉及证型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气虚、气阴不足、心肝郁热、肝血虚、肺脾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等11个,各组主要证型(前五型),免疫耐受状态组依次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心肝郁热、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免疫清除状态组依次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心肝郁热及气阴不足;免疫不全状态组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不足、脾气虚、肝血虚及肝郁气滞.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涉及中医证候11个,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不同.

    作者:杨丽莎;范剑薇;梁志清;吴淋淋;苏元英;刘凌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生附片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江油附子的切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次乌头碱(1);尼奥灵(2);宋果灵(3);附子灵(4);8-乙氧基-14-苯甲酰基中乌头原碱(5);多根乌头碱(6);麦芽酚(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 麦芽酚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大乐;邓赟;李秀茹;彭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的中西医治疗述评

    目的 对目前国内外伴有变应性鼻咽的哮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客观的评述,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近五年来有关伴有变应性鼻咽的哮喘的国内外中西医治疗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评述.结果 目前认为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变应性鼻鼻炎和哮喘的有效药物和给药方式,但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迄今唯一针对病因治疗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结论 西医在哮喘急性发作和抗气道炎症方面有明显疗效,而中医药在哮喘缓解期具有显著的整体治疗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对变应性鼻炎的早期治疗和佳处理可预防哮喘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其共有的哮喘症状.

    作者:周奎龙;史锁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从伏邪理论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代谢记忆的理论探讨

    长期高血糖会形成不良的“代谢记忆”效应,即使血糖得到控制后,代谢紊乱依然存在,并对大血管持续造成损害,尽早关闭代谢记忆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键问题所在.文章从“伏邪理论”着手,认为代谢记忆类似于伏邪在体内伏匿的过程,脏腑功能失衡是“伏邪”产生的基本条件,痰浊、瘀血是“伏邪”的主要构成部分,脉络是“伏邪”滞留的主要部位,“脉搏坚病”是“伏邪”所致的直接后果.从中医伏邪理论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代谢记忆的进行了论述.

    作者:高泓;谢春光;郭宝根;周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饮片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饮片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天威桃红四物方饮片和免煎颗粒剂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头痛症状改善情况(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程度)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个月后的显效率(P<0.01)和总有效率(P<0.05)均高于治疗1周后水平;两组治疗后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均优于治疗前,除治疗1周后的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外(P<0.05),其余均为P<0.01;除治疗1周后的持续时间外,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症状改善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0.59% vs.20.59%,P>0.05).结论 天威桃红四物方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饮片在偏头痛治疗中的疗效相当,耐受性较好,但前者使用方便,安全卫生,建议在临床上代替传统饮片来治疗偏头痛.

    作者:周琴英;牟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亚硒酸钠对枸杞总黄酮与枸杞多糖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了亚硒酸钠(Na2SeO3)对枸杞子和枸杞叶片中的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枸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0 mg/ml)、0.1 mg/ml组、0.5 mg/ml组、1.0mg/ml组和2.0mg/ml组,每组10株.0.1、0.5、1.0、2.0mg/ml组1 kg土壤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eO31.0ml,对照组无Na2SeO3.结果 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而且随着Na2SeO3浓度的提高,枸杞体内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随之增加.结论 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作者:董卫华;昝玉玺;李贞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