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种黔产中药材饮片中11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污染调查与研究

程寿峰;张明时;夏品华

关键词:气相色谱, 有机氯农药残留, 黔产中药材
摘要:目的 了解贵阳市药材市场上黔产中药材饮片中11种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方法 收集贵阳市药材市场上30种黔产中药材饮片121个样品,经过丙酮和二氯甲烷提取,用石油醚洗涤定容,经浓硫酸净化,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结果 121个批次黔产中药材饮片中检出11种有机氯农药的为78个批次,检出六六六,DDT,六氯苯,五氯硝基苯,七氯分别为59,31,26,14,14个批次.结论 黔产中药材饮片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污染是六六六和DDT,有机氯农药平均含量较低,合格率为96.7%,绝大部分黔产中药材饮片11种有机氟农药残留量低于相关规定的浓度.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自拟健脾降逆汤进行穴位贴敷干预化疗延迟性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基于自拟健脾降逆汤进行穴位贴敷防治化疗延迟性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为A组,64例,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 mg、地塞米松10 mg化疗前30 min静脉滴注,观察1个化疗周期;观察组设为B组,共66例,连续观察2个化疗周期,第1个周期应用A组自拟健脾降逆汤制成巴布贴穴位贴敷,24h更换贴剂1次,时间为化疗第1~5天,贴敷穴位共包括:神阙、双侧足三里以及内关,共5处,第2周期止吐方案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72.73%;对照组用药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46.88%.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第1周期化疗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72.73%;第2周期用药后完全缓解率为48.48%.两组对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腹胀、便秘情况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5%、25%,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分别为3.03%、9.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第2周期腹胀、便秘情况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5.15%、17.27%,较第1周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基于自拟健脾降逆汤制成的降逆巴布贴穴位贴敷能够提高化疗延迟性呕吐的缓解率,并能降低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栾祖鹏;张化芝;赵世义;黎晓鹃;张圣村;马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分析实验教学的微型设计与探讨

    对《中药槐米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教学实验做了微型设计.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将微型实验结果与常量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到相同样品非常接近的测定结果.证明了在中药分析教学实验中采用微型实验的可行性.

    作者:姜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0天序贯疗法续施中药制剂用于轻中度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10天序贯疗法结合芪术归胃散用于轻中度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经确诊的轻中度糜烂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2组,每组60例.两组均应用10天序贯疗法,治疗组续用医院新制剂芪术归胃散进行治疗1个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治疗组总有效率94.8%,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天序贯疗法结合医院新制剂芪术归胃散治疗轻中度糜烂性胃炎,既能快速有效对抗症状,根除HP,又能祛除病因,有标本兼治之效,疗效优于单纯中、西药治疗,疗程较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密;冯玲华;万富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红花的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研究

    目的 水提醇沉法对红花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同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 以山奈酚为标准品测定红花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氧自由基清除能(ORAC)法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荧光素(FL)为荧光探针,2,2-偶氮-2-氨基氢氯化丙烷(AAPH)在37℃时以稳定的速率产生过氧化氢(H2O2),抗氧化剂的存在可以清除H2O2,动态延迟FL的荧光衰减,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以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苷(4-MUG)为反应底物,4-MUG被酵母α-葡萄糖苷酶水解后产生的4-甲基-伞形酮(4-MU)为荧光探针,通过测定样品加入前后荧光变化计算样品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结果 以山奈酚计,每1g红花中含1.14 mg总黄酮;红花提取物的ORAC值为(1090±138)μmol TE/g,为维生素C[ORAC值为(2042±197)μmol TE/g]的53%;在(15.63~125)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红花提取物表现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2.8±5.7)μg/ml,阿卡波糖的IC50为(1.75±0.42)μg/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红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所含黄酮类成分有关.

    作者:廖晖;梁红萍;武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吴茱萸提取物和挥发油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吴茱萸提取物和挥发油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以验证其相关功效.方法 采用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琼脂稀释法测定实验检品的MIC.结果 观察组组方1制剂对3株实验菌抗菌作用强,其MIC均≤制剂原浓度的1/80;组方2对3株实验菌的抗菌活性次之,其MIC为制剂原浓度的1/40或≤制剂原浓度的1/80;组方3对ATCC33227和参考株W83、47A-1等3株实验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MIC分别为制剂原浓度的1/40;组方4中药制剂对3株实验菌的抗菌作用则较差,其MIC≥制剂原浓度的1/10.实验表明,吴茱萸提取物和挥发油中合小檗碱、黄芩素、大黄酸、厚扑酚等有效成分,其抗菌作用强.结论 结果表明,具有抗菌有效成分的吴茱萸提取物和挥发油活性成分,与其相关的临床功效及主治相符,为其临床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卫;高燕飞;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西药、放疗综合干预鼻咽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及局部放疗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签法)将确诊为鼻咽癌骨转移的患者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局部放射治疗的综合干预组(简称治疗组),和仅采用唑来膦酸、局部放射治疗的干预组(简称对照组),两组各30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痛缓解率、止痛近期疗效、碱性磷酸酶变化、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缓解率(X2 =7.685,P=0.034)及总止痛疗效(X2=10.310,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2.40±0.80)、(1.75±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00.P =0.04),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变化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和46.6%(1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X2 =2.730,P=0.768);治疗后两组白细胞数的变化有明显差异(P<O.05)(X2=20.329,P=0.000),肝肾功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碱性磷酸酶下降>100 U/L者达56.7%,远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磷酸及局部放疗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疼痛有明显协同作用,能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其作为中西医结合干预肿瘤预后的特色治法,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亚军;邹彦;阮培刚;肖冬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的比较

    目的 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晚期NSCLC患者7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49例完全符合优势人群的标准,即东方人种、女性、腺癌和非吸烟者;21例不符合者作为非优势人群.均接受扶正抗癌方(250 ml,qd)联合吉非替尼(250 mg,qd)治疗.结果 49例优势人群患者中CR 0例,达到PR 16例(32.7%),SD 30例(61.2%),PD 3例(6.1%),ORR为32.7%,DCR为93.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8.2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9.9个月.21例非优势人群患者中CR 0例,达到PR 5例(23.8%),SD 9例(42.9%),PD 7例(33.3%),ORR为23.8%,DCR为66.7%;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4.6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7.9个月.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一线治疗时,优势人群及非优势人群的客观缓解率一致,均为21.4%.毒副反应较轻,耐受性可,大部分为1~2级,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优于非优势人群.对于非优势人群,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可能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万垠;杨小兵;龙顺钦;邓宏;蔡姣芝;杨昌卫;河文峰;潘宗奇;周宇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解毒透表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观察并机制初探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疾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传变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变生他病.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突出症状,热度的高低、热程的长短直接影响疾病的进展与转归,因而对发热的处理在临床上意义重大.笔者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解毒透表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中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制定.

    作者:曹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超微粉碎对青白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对青白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多种炎症模型,以及热板法和扭体法比较超微粉碎对青白散药效学的影响.结果 同剂量情况下超微青白散的抗炎、镇痛作用皆明显强于传统青白散.结论 超微粉碎可明显提高青白散的药效活性.

    作者:董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艾叶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艾叶多糖对体外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艾叶多糖,灌洗法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对其进行纯化,用不同浓度的艾叶多糖与巨噬细胞共孵育48 h后行酸性磷酸酶(ACP)、非特异性酯酶(NSE)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酶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直观地观察各组巨噬细胞胞内酶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艾叶多糖中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和NSE活性均明显增强,高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NSE和SDH活性均明显增强.结论 一定浓度的艾叶多糖能增强体外培养巨噬细胞胞内酶活性.

    作者:尹美珍;胡岗;李仲娟;喻昕;喻格书;王静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肛周皮下游离术联合乌梅丸熏洗对肛门瘙痒症患者PAR-2靶点的研究

    目的 观察肛周皮下游离术联合乌梅丸熏洗对肛门瘙痒症患者致敏皮肤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肛周皮下游离术联合乌梅丸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应用免疫组化观察患者术后第1、3、7天肛周皮损中PAR-2的表达,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第1、3、7天肛周皮肤中PAR-2的表达逐渐下降.结论 使用肛周皮下游离术联合乌梅丸治疗肛门瘙痒症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靶点可能抑制PAR-2的表达.

    作者:黄文武;廖莉萍;杨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鼻中隔偏曲对慢性鼻窦炎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对慢性鼻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鼻镜、鼻内镜、鼻窦CT等检查方法,观察鼻中隔、鼻腔和鼻窦等情况.记录双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解剖变异情况.结果 组1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治愈,慢性鼻窦炎临床治愈71例(71%),好转26例(26%),无效3例(3%).术后术腔不同程度黏连9例,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黏连2例,与鼻中隔黏连2例;下鼻甲与鼻中隔黏连5例.组2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治愈,慢性鼻窦炎临床治愈76例(76%),好转24例(24%).术后术腔不同程度黏连17例,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黏连6例,与鼻中隔黏连6例;下鼻甲与鼻中隔黏连5例.结论 鼻中隔偏曲在鼻窦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鼻中隔偏曲长期妨碍鼻腔引流是慢性鼻窦炎发生的重要因素,窦口鼻道复合体充分引流后,单纯鼻窦炎可自愈.因此鼻中隔偏曲患者应尽早手术,防止鼻炎、鼻窦炎的发生.矫正鼻中隔有时可被看做是治疗单纯鼻窦炎有效的选择之一.

    作者:修世国;张雪;邢东升;李东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黄芪中黄芪多糖的提取富集工艺研究

    目的 优化黄芪中黄芪多糖的提取富集工艺.方法 以粗多糖提取率和葡萄糖计总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法L9(34)(四因素:温度、时间、次数和固液比)考察黄芪中黄芪多糖的水提取工艺,再运用单因素考察黄芪多糖的醇沉工艺条件(乙醇浓度、醇沉时间).结果 确定佳水提取工艺条件:在70℃恒温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3h,加纯化水量40ml;确定醇沉的条件:加95%乙醇至终浓度90%进行醇沉静置4h,收集沉淀物.结论 水提醇沉工艺收率稳定,方法简便、快速,为黄芪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崔红花;赵英日;王淑美;罗兰;尹永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脂肪肝中医临床辨证分为3型;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者,用ELISA法测定所有血清标本的TFAR19吸光度值.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TFAR19吸光度为(0.338±0.062),健康对照组为(0.330 ±0.04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根据B超分度亚组分析提示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吸光度(0.360±0.046),与对照组和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型分布上,以肝郁气滞和痰湿蕴结两型占多数,分别为40%(24/60例)、41.67%(25/60例);而脾虚湿蕴型占18.33%(11/60例);其血清TFAR19含量以肝郁气滞型升高(0.370±0.056),与对照组和痰湿蕴结型和脾虚湿蕴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痰湿蕴结型和脾虚湿蕴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实证为主,或见虚实夹杂.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升高,对应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型,提示此类患者存在活跃的细胞凋亡代谢,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作者:龚向京;黎波;彭中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覆盆子不同萃取部位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影响

    目的 考察覆盆子不同萃取部位对氢溴酸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影响,摸索覆盆子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有效部位.方法 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覆盆子不同萃取部位12g生药/kg,连续3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测试前30min,除空白组外,所有大鼠用氢溴酸东莨菪碱2mg/kg腹腔注射,造成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检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逃避潜伏期、空间探索能力.结果 覆盆子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均可不同程度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强大鼠的空间探索能力,均有一定的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结论 覆盆子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具有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功能.

    作者:黄丽萍;熊玉洁;赵梦岚;龚嘉华;谢一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60例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 通过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及相关营养指标研究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康复组.其中针刺组30例,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康复组30例,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每名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BI指数及营养学指标(MNA、MAMC、TSF)进行临床评估,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头体针结合治疗2周后有效率达56.7%,治疗3月后有效率达83.3%,明显高于康复治疗(P<0.05);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饮水试验等级(P<0.05),且治疗3月后效果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3月后针刺组疗效明显高于康复组(P <0.05);BI指数显示,治疗后3个月针刺组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营养学指标(MNA、MAMC、TSF)显示,治疗三月后针刺组与康复组均有改善趋势,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头体针结合治疗可明显减轻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周震;张玉莲;袁河;宋宛珊;郭家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濒危药用植物短柄乌头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濒危药用植物短柄乌头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为短柄乌头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Poisson分布的x2拟合检验及Morisita指数的F检验研究了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用负二项参数(K)、Cassie指标(1/K)、Green指数(GI)和Lloyd的平均拥挤度(m’)与聚块性指标(PA1)研究其聚集强度.同时利用上述指数研究了取样面积、苗龄对短柄乌头种群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结果 总体上短柄乌头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种群聚集尺度多为8 m2;当年生植株种群聚集强度高于多年生种群;整个种群分布格局的演化趋向于高聚集强度的集群分布.结论 短柄乌头集群分布格局的形成,与人类活动、自身的生物学及种群所依存的环境因素有关.在短柄乌头的保护策略上,应当首先保护其自然分布区的生境.

    作者:李娅琼;吴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五味子果梗总木脂素超声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目的 对超声辅助提取北五味子果梗中总木脂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倍数等因素对超声辅助提取北五味子果梗中总木脂素提取率过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心组合设计,以北五味子果梗中总木脂素的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分析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北五味子果梗中总木脂素得率的影响[1].结果 试验优化得出超声辅助提取北五味子果梗中总木脂素的佳工艺为提取温度35℃,提取时间33.53 min,料液倍数100倍.结论 应用响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的得到北五味子果梗总木脂素超声辅助提取的较优工艺,所建立的模型预测良好,为五味子果梗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宋新;王冰;丁璞;李先宽;陈婷;张建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论针灸临床的整体性思维

    着重从道和术、经络系统、体质与穴性、天时和生理、个体化诊疗、机体自愈力、针灸者素质等方面论述了针灸临床上的整体性思维,以转变中医针灸者的视角,拓展针灸临床的思路.

    作者:张新普;童亚男;薛丹;李敏;傅杰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柴胡汤在胃癌根治术后梗阻性黄疸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梗阻性黄疸主要为胆管阻塞导致胆汁流出受阻,多种原因可引起该病,如胆部的结石,炎症及肿瘤等[1].胃癌根治术后的梗阻性黄疸大多与胃癌的复发有关,淋巴结和脏器复发较常见[2].梗阻性黄疸患者常伴有肝功能损伤及黄疸指数升高,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3],但部分患者在梗阻解除后的肝功能恢复不理想,损伤甚至加重,因此需要额外的保肝药物来改善肝功能.大柴胡汤具有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促进损伤肝细胞再生及减轻炎症的作用,其中的柴胡、黄芩和大黄等成分也具有保肝作用[4].因此,本研究给予胃癌根治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大柴胡汤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