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丽
介绍邓铁涛教授辨治脾胃病的经验与特色,主要有病证结合,治病必求于本;五脏相关,平调脏腑功能;详查细断,三因制宜而治;多法齐用,重视药对成方,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罗迪;刘凤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花丹醌(plumbagin)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Annexin V/PI双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以Tca-8113细胞株作为靶细胞,采用原位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8 μmol/L白花丹醌作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24 h和48 h后,凋亡细胞显著增加,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白花丹醌对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作用72 h后,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且随药物浓度增大,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增强,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白花丹醌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它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新华;杜泽乡;白法睿;罗朝晖;雷鹏;肖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中药人工周期联用枸橼酸氯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5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女性随机分成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枸橼酸氯米芬西药组)23例,经测定各内分泌激素、观察临床症状、检查B超、测定基础体温等评价患者是否妊娠,以评定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各激素水平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周期排卵率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人工周期联用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的临床疗效确切,存在较大的应用价值,提倡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茹秀丽;冯艳萍;孟亚丽;李义飞;张红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使用稳心颗粒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房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抗心律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前后监测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心律失常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5例,显效率57.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显效率42.5%,总有效率70%.治疗组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稳心颗粒治疗房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对肝肾等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舒筋接骨丸对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骨折复位固定术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服用舒筋接骨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等至术后6月.结果 观察组术后纵向叩击痛减轻的时间、压痛消失的时间、肿胀减轻和消失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0%)(P<0.05).结论 骨折患者服用舒筋接骨丸可显著提高骨折的愈合时间与临床疗效,具备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范义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沙枣总酚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构建辐射损伤模型,以MTT法检测不同剂量沙枣总酚对HSF增殖的影响.结果 X射线对HSF的增殖抑制作用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与2、4、8 Gy辐射组比较,16 Gy辐射组增殖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采用16 Gy一次性X射线照射构建辐射损伤模型,模型组与不同剂量沙枣总酚组在2,24,48 h(除100 μg/m1-48 h组以外)时段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照射后2h,辐射防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各剂量给药组的辐射防护作用均随辐射后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 X射线辐射对HSF具有明显损伤作用,而沙枣总酚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建华;闫瑶;胡君萍;柳惠斌;热娜·卡斯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了亚硒酸钠(Na2SeO3)对枸杞子和枸杞叶片中的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枸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0 mg/ml)、0.1 mg/ml组、0.5 mg/ml组、1.0mg/ml组和2.0mg/ml组,每组10株.0.1、0.5、1.0、2.0mg/ml组1 kg土壤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eO31.0ml,对照组无Na2SeO3.结果 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而且随着Na2SeO3浓度的提高,枸杞体内总黄酮和枸杞多糖的含量随之增加.结论 Na2SeO3能够提高枸杞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作者:董卫华;昝玉玺;李贞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对青白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多种炎症模型,以及热板法和扭体法比较超微粉碎对青白散药效学的影响.结果 同剂量情况下超微青白散的抗炎、镇痛作用皆明显强于传统青白散.结论 超微粉碎可明显提高青白散的药效活性.
作者:董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检测指标的特点.方法 收集住院或门诊病历238例,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对各中医证型的肝功能、HBV-DNA、HBeAg等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多、占73.1%,其次为肝胆湿热证(19.8%)和脾肾阳虚证(5.0%);肝胆湿热证患者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各中医证型(P<0.05);各中医证型HBV-DNA水平分布多者均在大于107 copies/ml区间;肝胆湿热证患者ALT、AST水平高(P<0.05),而TBIL水平以肝肾阴虚证患者高(P<0.05),PT水平以瘀血阻络证患者高(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常见,且各中医证型的HBeAg阳性率、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有其不同特点.
作者:王若飞;李伟;丁天鹏;孙庆明;何永林;施根林;李定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复方乌梅散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粘附、迁徙、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乌梅散(1,2,4g· L-1)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粘附能力的影响,并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药物干预后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复方乌梅散能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粘附能力,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抑制率也明显增大,呈现剂量依赖性;浓度从2 g·L-1开始,即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迁徙,随着剂量的增加诱导的效果更加明显;在抑制细胞侵袭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用24 h后,1、2、4 g·L-1分别对应38%、56%、76%的抑制率,且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复方乌梅散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粘附、迁徙、侵袭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作者:周锦勇;刘沈林;刘包欣子;吴坚;王瑞平;邹玺;张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中医症候表现与常用生化指标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调查研究,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脂肪肝中医症候表现数据库,应用SPSS12.0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运用多元对应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脂肪肝患者793例,平均年龄为(50.7±14.0)岁,男女比例为1.77:1.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高密度脂蛋白的异常与恶心呕吐(常有但可以进食或每日发但可以进食)有一定联系.②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异常与舌苔薄白腻、舌津少有较密切的联系.③血糖异常与舌质红、烦躁易怒(偶有情绪波动)、周身困重、倦怠乏力有一定联系.结论 中医辨证所依赖的症状与一些生化指标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黄杰;季光;魏华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及局部放疗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签法)将确诊为鼻咽癌骨转移的患者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局部放射治疗的综合干预组(简称治疗组),和仅采用唑来膦酸、局部放射治疗的干预组(简称对照组),两组各30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痛缓解率、止痛近期疗效、碱性磷酸酶变化、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缓解率(X2 =7.685,P=0.034)及总止痛疗效(X2=10.310,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改善[(2.40±0.80)、(1.75±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00.P =0.04),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变化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2/30)和46.6%(1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X2 =2.730,P=0.768);治疗后两组白细胞数的变化有明显差异(P<O.05)(X2=20.329,P=0.000),肝肾功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碱性磷酸酶下降>100 U/L者达56.7%,远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磷酸及局部放疗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疼痛有明显协同作用,能提高近期疗效,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其作为中西医结合干预肿瘤预后的特色治法,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亚军;邹彦;阮培刚;肖冬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白术的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 查清了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原.结论 苍术、白术之分,始于梁代陶弘景,明确于唐代蔺道人,阐明于宋代寇宗奭,发展于金元明清诸医家.历代本草对白术的形态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白术原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基本相符.该研究可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建逵;窦德强;王冰;康廷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根据方剂的组方原则,对可作为食品保健品的中草药进行组方,制备出“双花黄栀露”,实验验证其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炎症模型,检测该制剂的抗炎作用;测定足肿胀大鼠血清炎症因子PGE2和炎症组织中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研究该制剂的抗炎机制.结果 双花黄栀露能够有效抑制大鼠的足肿胀率,减少炎性介质PGE2的生成,抑制炎性部位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 双花黄栀露具有抗炎作用,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罗音久;张法仁;曾忠良;付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四川不同产地间川芎挥发性组分的异同.方法 采用溶剂-超声萃取法提取川芎新鲜根茎中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川芎的挥发性组分.结果 从5个产地15个样品中共检测出47种成分,并检测出有Z-藁本内酯和E-藁本内酯两种构型;5个产地15个样品中共有成分12种;川芎个体之间的挥发性组成分存在差异,尤其是不同产地样品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比例差异较大,但同一产地样品间的主要成分3-丁基-环戊二烯羧酸乙酯A、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的相对含量比较接近;从Z-藁本内酯的含量来看,以川芎道地产区——都江堰石羊镇的样品相对含量高,眉山义和乡次之,眉山修文镇再次.结论 道地产区川芎的挥发性成分个体间差异较小,相似性较好,与非道地产区相似性较低;分析药材前物质是探究道地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海;严铸云;何冬梅;伍艳华;王萌;何彪;郑川;杨胤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饮片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天威桃红四物方饮片和免煎颗粒剂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头痛症状改善情况(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程度)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个月后的显效率(P<0.01)和总有效率(P<0.05)均高于治疗1周后水平;两组治疗后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均优于治疗前,除治疗1周后的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外(P<0.05),其余均为P<0.01;除治疗1周后的持续时间外,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症状改善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0.59% vs.20.59%,P>0.05).结论 天威桃红四物方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饮片在偏头痛治疗中的疗效相当,耐受性较好,但前者使用方便,安全卫生,建议在临床上代替传统饮片来治疗偏头痛.
作者:周琴英;牟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脂酶D(PLD)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A患者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内PI-3K和PLD表达水平.结果 疗前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1-3K和PLD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疗后PI-3K和PLD表达水平有所上升,与疗前相比具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①CAA患者PI-3K和PLD的低表达异常可能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②补髓生血颗粒通过调节PI-3K和PLD介导的异常信号转导通路,抑制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过度凋亡,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改善造血微环境,以恢复骨髓的造血功能.
作者:雍彦礼;王金环;孙凤;孙伟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脂肪肝中医临床辨证分为3型;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者,用ELISA法测定所有血清标本的TFAR19吸光度值.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TFAR19吸光度为(0.338±0.062),健康对照组为(0.330 ±0.04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根据B超分度亚组分析提示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吸光度(0.360±0.046),与对照组和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型分布上,以肝郁气滞和痰湿蕴结两型占多数,分别为40%(24/60例)、41.67%(25/60例);而脾虚湿蕴型占18.33%(11/60例);其血清TFAR19含量以肝郁气滞型升高(0.370±0.056),与对照组和痰湿蕴结型和脾虚湿蕴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痰湿蕴结型和脾虚湿蕴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实证为主,或见虚实夹杂.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升高,对应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型,提示此类患者存在活跃的细胞凋亡代谢,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作者:龚向京;黎波;彭中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痉咳是目前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病情较为顽固,中医治疗多以中药为主,针灸疗法较为少见.笔者有幸跟随陈朝明教授学习,目睹了陈老师运用针灸疗法治疗痉咳,当场见效.该文从痉咳的中医病因病机出发,探讨陈老师针灸思路,希望给学者们带来帮助.
作者:钱俐俐;陈朝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优化黄芪中黄芪多糖的提取富集工艺.方法 以粗多糖提取率和葡萄糖计总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法L9(34)(四因素:温度、时间、次数和固液比)考察黄芪中黄芪多糖的水提取工艺,再运用单因素考察黄芪多糖的醇沉工艺条件(乙醇浓度、醇沉时间).结果 确定佳水提取工艺条件:在70℃恒温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3h,加纯化水量40ml;确定醇沉的条件:加95%乙醇至终浓度90%进行醇沉静置4h,收集沉淀物.结论 水提醇沉工艺收率稳定,方法简便、快速,为黄芪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崔红花;赵英日;王淑美;罗兰;尹永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