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彦礼;王金环;孙凤;孙伟正
目的 探讨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饮片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天威桃红四物方饮片和免煎颗粒剂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头痛症状改善情况(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程度)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个月后的显效率(P<0.01)和总有效率(P<0.05)均高于治疗1周后水平;两组治疗后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均优于治疗前,除治疗1周后的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外(P<0.05),其余均为P<0.01;除治疗1周后的持续时间外,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症状改善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0.59% vs.20.59%,P>0.05).结论 天威桃红四物方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饮片在偏头痛治疗中的疗效相当,耐受性较好,但前者使用方便,安全卫生,建议在临床上代替传统饮片来治疗偏头痛.
作者:周琴英;牟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教育受制于经济,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教育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既要遵守教育的发展规律,又要遵守市场的发展规律.针对高等中医院校专业设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医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对接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从而建立高等中医院校与社会对接的良性运行机制.
作者:王思民;元伟靖;张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晚期NSCLC患者7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49例完全符合优势人群的标准,即东方人种、女性、腺癌和非吸烟者;21例不符合者作为非优势人群.均接受扶正抗癌方(250 ml,qd)联合吉非替尼(250 mg,qd)治疗.结果 49例优势人群患者中CR 0例,达到PR 16例(32.7%),SD 30例(61.2%),PD 3例(6.1%),ORR为32.7%,DCR为93.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8.2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9.9个月.21例非优势人群患者中CR 0例,达到PR 5例(23.8%),SD 9例(42.9%),PD 7例(33.3%),ORR为23.8%,DCR为66.7%;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4.6个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7.9个月.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一线治疗时,优势人群及非优势人群的客观缓解率一致,均为21.4%.毒副反应较轻,耐受性可,大部分为1~2级,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优于非优势人群.对于非优势人群,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可能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万垠;杨小兵;龙顺钦;邓宏;蔡姣芝;杨昌卫;河文峰;潘宗奇;周宇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 利用紫外谱线组法对牡丹皮和牡丹皮炭不同炮制程度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紫外谱线图谱进行研究,采用紫外谱线组的吸收峰数及峰位置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鉴别.结果 牡丹皮及其炮制品的紫外谱线组的吸收峰、峰位及吸收度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紫外谱线组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鉴别区分牡丹皮及其炮制品.
作者:朱琼花;付腾飞;周立艳;孟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药材构棘根皮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现代光谱方法和文献对照表征结构.结果 从传统中药材构棘根皮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表征为:Isocudraniaxanthone B(1)、Gerontoxanthones H(2)、Cudraflavone A(3)、Artocarpesin(4)、Cycloartocarpesin(5)、染料木素(6)、柚皮素(7)、香橙素(8).结论化合物1、3、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志平;周敏;刘盛;甘春芳;韦万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补益脾肾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 将慢性肾脏疾病第4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补益脾肾治疗组和活血化瘀对照组;进行平行对照、双盲临床研究,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主要指标,观察12周后补益脾肾和活血化瘀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各自作用.结果 两组病情相似(观察指标无统计分析显著差异)患者,治疗干预后,治疗组患者GFR为(25.10±7.33)ml/min,对照组患者的(21.97±6.37)ml/min;两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06,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FR分别为:(24.00.78±5.77)ml/min和(25.10±7.33)ml/min;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改变.对照组患者GFR由治疗前(22.95±5.42)ml/min变为(21.97±6.37)ml/min,其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17,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红蛋白浓度、尿蛋白和症状积分也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补益脾肾的治则有较好的的近期疗效.
作者:叶学锋;胡泉;李明权;陈彤;朱海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贾英杰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务,2012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贾师从医近30年,善于探微钩玄,往往能执病之牛耳,从而战胜顽疾.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将其运用气旺磨积论的经验试述如下,以饷同道.
作者:王晓群;李小江;贾英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优选瓜篓子黄酮的佳提取方法和条件.方法 比较分析超声辅助提取法、加热回流法和索氏提取法下的瓜蒌子黄酮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筛选了瓜蒌子黄酮含量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条件.结果 超声辅助提取法为瓜蒌子黄酮的佳提取方法,其优工艺参数为:温度70℃,提取1.0h,料液比1∶40,乙醇质量分数为90%;此条件下瓜蒌子黄酮含量高达0.836 9 mg/g.结论 此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瓜蒌子中黄酮的提取.
作者:刘金娜;温春秀;杨太新;谢晓亮;刘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多发病,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较多,宫颈电热圈(LEEP刀)是目前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LEEP具有手术快,疼痛轻,切割后的组织不影响术后病理检查等特点,故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性,美宝具有原位再生功能,故我院对170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LEEP术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柯静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文章讨论了不同的体质状态、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对形成疾病不同证候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所形成的证候类型的倾向性不同.研究这些因素对证候易感性的影响对于预测证候的发生、发展变化,更好地进行个体化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含;王洪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复方穿蛭透皮贴剂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腹腔注射乙酸法造成小鼠疼痛模型;用二甲苯造成小鼠急性炎症模型;将角叉菜胶包埋入大鼠右后足跖部位,造成慢性炎症模型;于大鼠后背包埋棉球法造成肉芽肿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等剂量的赋形剂、蒸馏水),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复方穿蛭透皮贴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各组相应药物,以考察复方穿蛭透皮贴剂的镇痛、抗炎效果.结果 复方穿蛭透皮贴剂大、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均能提高热板法引起疼痛的域值.复方穿蛭透皮贴剂大、中、低剂量组还能明显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廊急性炎性肿胀及抑制角叉菜胶、皮下包埋棉球法引起的慢性炎症肿胀及肉芽肿.结论 复方穿蛭透皮贴剂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对慢性炎症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王新成;唐锐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车前草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降尿酸作用机理.方法 以车前草不同剂量提取物灌胃,观察氧嗪酸钾盐诱导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与肌酐含量、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与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肾脏尿酸转运体mURAT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高尿酸血症组相比,车前草提取物不同剂量给药组小鼠血清尿酸与肌酐水平和肝脏XOD及ADA活性均有显著下降,并下调肾脏mURAT1 mRNA的表达.结论 车前草提取物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功能.抑制XOD与ADA活性并下调肾脏mURAT1 mRNA的表达是其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可能机制.
作者:曾金祥;毕莹;魏娟;朱玉野;朱继孝;王晓云;罗光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脂肪肝中医临床辨证分为3型;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者,用ELISA法测定所有血清标本的TFAR19吸光度值.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TFAR19吸光度为(0.338±0.062),健康对照组为(0.330 ±0.04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根据B超分度亚组分析提示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吸光度(0.360±0.046),与对照组和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型分布上,以肝郁气滞和痰湿蕴结两型占多数,分别为40%(24/60例)、41.67%(25/60例);而脾虚湿蕴型占18.33%(11/60例);其血清TFAR19含量以肝郁气滞型升高(0.370±0.056),与对照组和痰湿蕴结型和脾虚湿蕴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痰湿蕴结型和脾虚湿蕴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实证为主,或见虚实夹杂.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TFAR19升高,对应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型,提示此类患者存在活跃的细胞凋亡代谢,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作者:龚向京;黎波;彭中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艾灸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乳腺增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的对照组和艾灸配合中药治疗的观察组,二组均给予对症护理.观察二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61.67%)、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伴随症状明显缓解(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患者,辅以对症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苏立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状态分类、中医证候分析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按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包括非活动和再活动期)三个状态分组,各组200例,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各组涉及证型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气虚、气阴不足、心肝郁热、肝血虚、肺脾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等11个,各组主要证型(前五型),免疫耐受状态组依次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心肝郁热、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免疫清除状态组依次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心肝郁热及气阴不足;免疫不全状态组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不足、脾气虚、肝血虚及肝郁气滞.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涉及中医证候11个,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不同.
作者:杨丽莎;范剑薇;梁志清;吴淋淋;苏元英;刘凌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对青白散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多种炎症模型,以及热板法和扭体法比较超微粉碎对青白散药效学的影响.结果 同剂量情况下超微青白散的抗炎、镇痛作用皆明显强于传统青白散.结论 超微粉碎可明显提高青白散的药效活性.
作者:董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疾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传变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变生他病.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突出症状,热度的高低、热程的长短直接影响疾病的进展与转归,因而对发热的处理在临床上意义重大.笔者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解毒透表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中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制定.
作者:曹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芜菁为十字花科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是维族的常见药材.近年来对芜菁有效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该文综述了目前对芜菁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芜菁的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雅双;连路宁;阿西娜;刘杰;刘春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及相关营养指标研究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康复组.其中针刺组30例,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康复组30例,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每名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BI指数及营养学指标(MNA、MAMC、TSF)进行临床评估,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头体针结合治疗2周后有效率达56.7%,治疗3月后有效率达83.3%,明显高于康复治疗(P<0.05);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饮水试验等级(P<0.05),且治疗3月后效果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3月后针刺组疗效明显高于康复组(P <0.05);BI指数显示,治疗后3个月针刺组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营养学指标(MNA、MAMC、TSF)显示,治疗三月后针刺组与康复组均有改善趋势,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头体针结合治疗可明显减轻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周震;张玉莲;袁河;宋宛珊;郭家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水提醇沉法对红花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同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 以山奈酚为标准品测定红花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氧自由基清除能(ORAC)法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荧光素(FL)为荧光探针,2,2-偶氮-2-氨基氢氯化丙烷(AAPH)在37℃时以稳定的速率产生过氧化氢(H2O2),抗氧化剂的存在可以清除H2O2,动态延迟FL的荧光衰减,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以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苷(4-MUG)为反应底物,4-MUG被酵母α-葡萄糖苷酶水解后产生的4-甲基-伞形酮(4-MU)为荧光探针,通过测定样品加入前后荧光变化计算样品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结果 以山奈酚计,每1g红花中含1.14 mg总黄酮;红花提取物的ORAC值为(1090±138)μmol TE/g,为维生素C[ORAC值为(2042±197)μmol TE/g]的53%;在(15.63~125)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红花提取物表现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2.8±5.7)μg/ml,阿卡波糖的IC50为(1.75±0.42)μg/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红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所含黄酮类成分有关.
作者:廖晖;梁红萍;武晋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