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平
目的 通过对濒危药用植物短柄乌头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为短柄乌头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Poisson分布的x2拟合检验及Morisita指数的F检验研究了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用负二项参数(K)、Cassie指标(1/K)、Green指数(GI)和Lloyd的平均拥挤度(m’)与聚块性指标(PA1)研究其聚集强度.同时利用上述指数研究了取样面积、苗龄对短柄乌头种群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结果 总体上短柄乌头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种群聚集尺度多为8 m2;当年生植株种群聚集强度高于多年生种群;整个种群分布格局的演化趋向于高聚集强度的集群分布.结论 短柄乌头集群分布格局的形成,与人类活动、自身的生物学及种群所依存的环境因素有关.在短柄乌头的保护策略上,应当首先保护其自然分布区的生境.
作者:李娅琼;吴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KCoxBJN)复方新制剂长期给药对大鼠的肝、肾功能是否产生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雌雄各20只,分别为KCoxBJN复方新制剂1.36,0.68,0.34 g/(kg·d)灌胃给药[相当于生药量13.6,6.8,3.4/(kg·d)],为人用有效剂量的40倍、20倍和10倍;对照组每天灌胃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90天及停药2周后,各组分别随机取雌雄各10只,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生化指标: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例、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尿酸、葡萄糖等.结果 复方新制剂连续给药90天及停药2周后对大鼠血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给药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KCoxBJN复方新制剂长期给药及停药恢复期对大鼠肝、肾功能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作者:包巨太;姚荣妹;马会霞;谢飞;王巍;韩淑英;徐静;郭树强;陈超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补益脾肾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 将慢性肾脏疾病第4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补益脾肾治疗组和活血化瘀对照组;进行平行对照、双盲临床研究,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主要指标,观察12周后补益脾肾和活血化瘀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各自作用.结果 两组病情相似(观察指标无统计分析显著差异)患者,治疗干预后,治疗组患者GFR为(25.10±7.33)ml/min,对照组患者的(21.97±6.37)ml/min;两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06,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FR分别为:(24.00.78±5.77)ml/min和(25.10±7.33)ml/min;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改变.对照组患者GFR由治疗前(22.95±5.42)ml/min变为(21.97±6.37)ml/min,其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17,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红蛋白浓度、尿蛋白和症状积分也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补益脾肾的治则有较好的的近期疗效.
作者:叶学锋;胡泉;李明权;陈彤;朱海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观察.方法 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方,14 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d)、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自拟中药方联合推拿手法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为临床同类治疗开拓思路.
作者:张立庄;赵保礼;张喜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面临的压力也不断的在增加.压力的增大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疾病.为了使得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医学界已经从多个方面对其展开了研究,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主要介绍了采用中医药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王继伟;陈文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艾叶多糖对体外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艾叶多糖,灌洗法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对其进行纯化,用不同浓度的艾叶多糖与巨噬细胞共孵育48 h后行酸性磷酸酶(ACP)、非特异性酯酶(NSE)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酶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直观地观察各组巨噬细胞胞内酶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艾叶多糖中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和NSE活性均明显增强,高浓度组巨噬细胞的ACP、NSE和SDH活性均明显增强.结论 一定浓度的艾叶多糖能增强体外培养巨噬细胞胞内酶活性.
作者:尹美珍;胡岗;李仲娟;喻昕;喻格书;王静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优选重楼的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润制温度、润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用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试验,以重楼皂苷总量、薯蓣皂苷元含量、水分为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优选工艺条件.结果 佳炮制工艺为润制温度60℃,润制时间30 min,干燥温度65℃,干燥时间45 min.结论 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可靠、适应于重楼炮制生产.
作者:安瑜;张文懿;张彩琼;何晓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复方乌梅散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粘附、迁徙、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乌梅散(1,2,4g· L-1)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粘附能力的影响,并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药物干预后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复方乌梅散能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粘附能力,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抑制率也明显增大,呈现剂量依赖性;浓度从2 g·L-1开始,即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迁徙,随着剂量的增加诱导的效果更加明显;在抑制细胞侵袭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用24 h后,1、2、4 g·L-1分别对应38%、56%、76%的抑制率,且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复方乌梅散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粘附、迁徙、侵袭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作者:周锦勇;刘沈林;刘包欣子;吴坚;王瑞平;邹玺;张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脂酶D(PLD)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A患者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内PI-3K和PLD表达水平.结果 疗前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1-3K和PLD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疗后PI-3K和PLD表达水平有所上升,与疗前相比具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①CAA患者PI-3K和PLD的低表达异常可能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②补髓生血颗粒通过调节PI-3K和PLD介导的异常信号转导通路,抑制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过度凋亡,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改善造血微环境,以恢复骨髓的造血功能.
作者:雍彦礼;王金环;孙凤;孙伟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药材构棘根皮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现代光谱方法和文献对照表征结构.结果 从传统中药材构棘根皮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表征为:Isocudraniaxanthone B(1)、Gerontoxanthones H(2)、Cudraflavone A(3)、Artocarpesin(4)、Cycloartocarpesin(5)、染料木素(6)、柚皮素(7)、香橙素(8).结论化合物1、3、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志平;周敏;刘盛;甘春芳;韦万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糖尿病所致的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茶多酚治疗组.光镜下观察睾丸的显微结构改变,检测睾丸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组织中Bcl-2以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光镜下观察睾丸曲细精管萎缩、变形及生精上皮脱落,茶多酚治疗组大鼠睾丸组织的形态结构几乎接近于正常.茶多酚治疗组大鼠睾丸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SOD活性显著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糖尿病模型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0.05).与糖尿病模型大鼠比较,茶多酚可升高睾丸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表达(P<0.05),提高Bcl-2/Bax比值.结论 茶多酚对糖尿病所致的大鼠睾丸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以及调节凋亡蛋白有关.
作者:王秀虹;余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侧柏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是侧柏叶发挥多种药理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文章就侧柏叶的丰富药理作用作简要综述.
作者:张俊飞;孙广璐;张彬;孙自国;李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优选瓜篓子黄酮的佳提取方法和条件.方法 比较分析超声辅助提取法、加热回流法和索氏提取法下的瓜蒌子黄酮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筛选了瓜蒌子黄酮含量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条件.结果 超声辅助提取法为瓜蒌子黄酮的佳提取方法,其优工艺参数为:温度70℃,提取1.0h,料液比1∶40,乙醇质量分数为90%;此条件下瓜蒌子黄酮含量高达0.836 9 mg/g.结论 此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瓜蒌子中黄酮的提取.
作者:刘金娜;温春秀;杨太新;谢晓亮;刘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奇效四物汤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先兆流产患者给予奇效四物汤治疗,观察其疗效率.结果 85例治疗后统计,治愈77例,占90.5%,无效8例,占9.5%.结论 奇效四物汤对先兆流产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汪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检测车前草中黄酮苷元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车前草黄酮苷水解条件.方法 对车前草黄酮进行提取、精制及酸水解,再利用HPLC法测定水解后车前草黄酮苷元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的方法,对盐酸浓度、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水解条件.结果 测得水解后车前草中主要黄酮苷元槲皮素的含量为1.36mg/g,木犀草素的含量为0.35 mg/g,黄芩素的含量为0.89 mg/g,3种苷元的含量之和为2.60 mg/g,黄酮苷元含量明显高于水解前.其佳水解条件为:5mol/L盐酸75℃恒温水解1.5h.结论 建立了水解-HPLC法检测车前草黄酮苷元含量的方法,为建立HPLC法测定车前草总黄酮含量提供依据;探索出水解车前草黄酮苷的佳方案,优化了车前草黄酮苷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方法.
作者:李明娟;刘磊;傅春燕;李荣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以健康受试者和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为研究载体,从脑灰质密度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枢机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可视化依据.方法 采用VBM成像技术,以10例健康被试者(A组)和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比较B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与A组健康受试者脑灰质密度的异同.结果 B组中风患者治疗前与A组健康者相比,多个脑区灰质密度存在差异;B组中风患者治疗后,脑灰质密度有所改善.其中尾状核、扣带回、中央前回、楔叶脑灰质密度改变明显.结论 静息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存在广泛的脑灰质密度的异常,对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及“运动网络”关键区域脑灰质密度的调节是实现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核心机制.
作者:谢西梅;武平;安军明;黄琳娜;杨运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见证候分布及特征,为证候诊断标准拟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省级七家医院作为研究单位,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临床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运用统计描述、聚类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放表格1125份,收回表格1125份,有效1119份.结果显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见证候为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并对其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实证多见;常见证候包括实证类5种,即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类2种,即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
作者:王至婉;赵栋梁;张甜;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杜保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文章紧扣肾虚这一核心病机,从肾的阴阳失调及其对心、肝、脾三脏的影响,来阐述通过饮食起居的养护,可固肾填精,避免或缓解临床绝经期妇女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
作者:谭雪菊;李炜弘;曾跃琴;许嗣立;秦健;崔珈铭;史年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医药诊疗体系具有整体观、辨证论治等鲜明的特色,中医学的整体性策略,即对人体状态加以认识、分类和调控的理论和方法正是与现代医学区别所在.而代谢组学这一新近研究方法更近于中医学“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患者生理状态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变化.
作者:徐彬;李泽庚;彭波;王浩;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中医症候表现与常用生化指标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调查研究,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脂肪肝中医症候表现数据库,应用SPSS12.0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运用多元对应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脂肪肝患者793例,平均年龄为(50.7±14.0)岁,男女比例为1.77:1.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高密度脂蛋白的异常与恶心呕吐(常有但可以进食或每日发但可以进食)有一定联系.②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异常与舌苔薄白腻、舌津少有较密切的联系.③血糖异常与舌质红、烦躁易怒(偶有情绪波动)、周身困重、倦怠乏力有一定联系.结论 中医辨证所依赖的症状与一些生化指标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黄杰;季光;魏华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