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七一;黎强;郑铁牛;阮萍;林宗汉;覃学流;谈驰;罗胤;冯彦江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舒筋接骨丸对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骨折复位固定术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服用舒筋接骨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等至术后6月.结果 观察组术后纵向叩击痛减轻的时间、压痛消失的时间、肿胀减轻和消失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0%)(P<0.05).结论 骨折患者服用舒筋接骨丸可显著提高骨折的愈合时间与临床疗效,具备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范义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Wister大鼠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加味预防组,秋水仙碱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四逆散加味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g· 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4周.四逆散组4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g·kg-1).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Rhoa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大鼠组肝组织中RhoamRNA和蛋白少量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组肝组织中RhoamRNA和蛋白大量表达(P<0.01);经四逆散加味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组肝组织中Rhoa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四逆散加味预防组Rhoa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更为显著(P<0.01).结论 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RhoA基因和蛋白表达,对RhoA/ROCK通路的产生调控作用,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迁移,而起到保护肝细胞,进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王剑锋;王付;苗小玲;石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状态分类、中医证候分析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按HBV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包括非活动和再活动期)三个状态分组,各组200例,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各组涉及证型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脾气虚、气阴不足、心肝郁热、肝血虚、肺脾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等11个,各组主要证型(前五型),免疫耐受状态组依次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心肝郁热、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免疫清除状态组依次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心肝郁热及气阴不足;免疫不全状态组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不足、脾气虚、肝血虚及肝郁气滞.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涉及中医证候11个,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不同.
作者:杨丽莎;范剑薇;梁志清;吴淋淋;苏元英;刘凌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活血定眩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口服中药制剂活血定眩丸,分别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明显好转.结论 活血定眩丸可调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并且药效稳定,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宋敏;温孝明;郭成龙;蒋宜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宋代哲学家对于“格物致知”的重新解读与诠释,与当时的疑古疑经、重义理等学术风气相得益彰,形成了宋代学术界“穷究”“穷理”的治学方法.这种学术思想影响到中医界,则形成了学者将理论探讨的源头一致指向《内经》《伤寒》等经典论述的倾向,并将原始理论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或者诊病、用药的依据.另一方面,中医理论家虽说喜欢追源溯典,但也并非一味地拘泥于经典中的理论阐释,而是在对经典理论穷究的同时,突出自己的理论特色,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
作者:赵东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及相关营养指标研究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康复组.其中针刺组30例,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康复组30例,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每名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BI指数及营养学指标(MNA、MAMC、TSF)进行临床评估,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头体针结合治疗2周后有效率达56.7%,治疗3月后有效率达83.3%,明显高于康复治疗(P<0.05);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饮水试验等级(P<0.05),且治疗3月后效果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3月后针刺组疗效明显高于康复组(P <0.05);BI指数显示,治疗后3个月针刺组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营养学指标(MNA、MAMC、TSF)显示,治疗三月后针刺组与康复组均有改善趋势,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头体针结合治疗可明显减轻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于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周震;张玉莲;袁河;宋宛珊;郭家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运用针灸“即时疗效”法配合康复健康指导,达到短时间内产生疗效的良好效应.即在进针后10~20 min内即可出现让病人或家属认同的患肢功能好转.方法 对9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针灸“即时疗效”法并辅以相应的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即针灸前循经络按摩一次,针刺相关穴位10~15 min后让病人活动患侧肢体,找出肢体功能好转的动作并告诉病人及家人,让他们确定这个进步.每天1次,连续7天,以后每周三次,连续4~5周.结果 经治疗的98例中,出现针灸“即时疗效”的90例.全部痊愈病例均是在发病后15 d内开始进行针灸治疗的.有效病例早是在发病后十几天,晚10年的病例.结论 在发病后15d内开始进行针灸“即时疗效”法并辅以相应的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运动功能的恢复,给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
作者:蔡海娟;史劳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沙枣总酚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构建辐射损伤模型,以MTT法检测不同剂量沙枣总酚对HSF增殖的影响.结果 X射线对HSF的增殖抑制作用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与2、4、8 Gy辐射组比较,16 Gy辐射组增殖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采用16 Gy一次性X射线照射构建辐射损伤模型,模型组与不同剂量沙枣总酚组在2,24,48 h(除100 μg/m1-48 h组以外)时段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照射后2h,辐射防护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各剂量给药组的辐射防护作用均随辐射后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 X射线辐射对HSF具有明显损伤作用,而沙枣总酚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建华;闫瑶;胡君萍;柳惠斌;热娜·卡斯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对大米草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及响应面法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以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自变量,大米草多糖得率和多糖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综合指标为响应值,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综合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利用模型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确定微波提取大米草多糖的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520 W,提取时间11 min,料液比1∶21,在此条件下,大米草多糖得率及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7.57%、40.01%,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
作者:李盈蕾;陈建华;宋晓凯;孙吉佑;詹永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中医症候表现与常用生化指标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调查研究,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脂肪肝中医症候表现数据库,应用SPSS12.0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运用多元对应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脂肪肝患者793例,平均年龄为(50.7±14.0)岁,男女比例为1.77:1.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高密度脂蛋白的异常与恶心呕吐(常有但可以进食或每日发但可以进食)有一定联系.②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异常与舌苔薄白腻、舌津少有较密切的联系.③血糖异常与舌质红、烦躁易怒(偶有情绪波动)、周身困重、倦怠乏力有一定联系.结论 中医辨证所依赖的症状与一些生化指标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黄杰;季光;魏华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吴茱萸总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胸主动脉贴壁法,培养VSMCs并传代,通过特异性抗体SM α-actin进行免疫组化细胞学鉴定;MTT比色法检测VSMCs的增殖,制作各生物碱抑制VSMCs增殖的量效曲线,并依照改良寇式法计算吴茱萸各生物碱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三种生物碱的效应.结果 当质量浓度小于3×10-6g·L-1时,吴茱萸总碱的抑制作用低于等量的吴茱萸碱和次碱;高于此浓度,吴茱萸总碱抑制效应强于吴茱萸碱和次减,三种生物碱的IC50分别是1.72×10-5g·L-1、2.56×10-4g·L-1和3.42 ×10-4g·L-1.但总碱浓度高于3×10-5 g·L-1时,则呈细胞毒作用.结论 吴茱萸碱、次减和总碱均有抑制VSMCs增殖作用,吴茱萸碱的抑制作用略高于次减,总碱浓度过高可产生细胞毒作用.
作者:徐洋;侯化化;李强;张婧怡;孙安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面临的压力也不断的在增加.压力的增大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疾病.为了使得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医学界已经从多个方面对其展开了研究,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主要介绍了采用中医药对抑郁症进行治疗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王继伟;陈文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基于自拟健脾降逆汤进行穴位贴敷防治化疗延迟性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为A组,64例,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 mg、地塞米松10 mg化疗前30 min静脉滴注,观察1个化疗周期;观察组设为B组,共66例,连续观察2个化疗周期,第1个周期应用A组自拟健脾降逆汤制成巴布贴穴位贴敷,24h更换贴剂1次,时间为化疗第1~5天,贴敷穴位共包括:神阙、双侧足三里以及内关,共5处,第2周期止吐方案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72.73%;对照组用药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46.88%.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第1周期化疗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为72.73%;第2周期用药后完全缓解率为48.48%.两组对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腹胀、便秘情况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5%、25%,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分别为3.03%、9.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第2周期腹胀、便秘情况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5.15%、17.27%,较第1周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基于自拟健脾降逆汤制成的降逆巴布贴穴位贴敷能够提高化疗延迟性呕吐的缓解率,并能降低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栾祖鹏;张化芝;赵世义;黎晓鹃;张圣村;马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杞菊地黄丸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128例慢性肾盂肾炎(肝肾阴虚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杞菊地黄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善情况、尿液中ALB、β2-MG及NAG水平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60/64);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 (61/6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18.8%(12/64),实验组患者复发率3.1%(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尿液中ALB、β2-MG及NAG水平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杞菊地黄丸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改善肾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刘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逍遥散降低雌性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通过手术方法进行膝关节失稳型造模,1周后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混合组和对照组各10只,驱赶行走4周,分别灌药或灌生理盐水8周.造模后12周末处理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与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和混合组Caspase-3与细胞色素的C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西药组和混合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逍遥散可明显下调Caspase-3与细胞色素的C的表达,可能是逍遥散降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戴七一;黎强;郑铁牛;阮萍;林宗汉;覃学流;谈驰;罗胤;冯彦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蛹虫草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活性.方法 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选出血糖值≥11.0 mmol/L的小鼠60只作为糖尿病小鼠.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分别给药蛹虫草多糖50 mg·kg-1,100 mg·kg-和150mg·kg-1,分别对小鼠的血糖值、糖耐量、脏器指数、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对S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对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蛹虫草多糖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模型小鼠的糖耐量,降低α-葡萄糖苷酶活性,同时能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服用剂量为100 mg·kg-1呈现较好的降血糖效果.结论 蛹虫草多糖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杨爽;逯城宇;杨雪薇;逯家辉;张丹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复方乌梅散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粘附、迁徙、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乌梅散(1,2,4g· L-1)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粘附能力的影响,并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药物干预后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复方乌梅散能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粘附能力,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抑制率也明显增大,呈现剂量依赖性;浓度从2 g·L-1开始,即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迁徙,随着剂量的增加诱导的效果更加明显;在抑制细胞侵袭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作用24 h后,1、2、4 g·L-1分别对应38%、56%、76%的抑制率,且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复方乌梅散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粘附、迁徙、侵袭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作者:周锦勇;刘沈林;刘包欣子;吴坚;王瑞平;邹玺;张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建立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检测香砂六君丸中铬、铅、砷、镉、铜、汞六种有害元素的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香砂六君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香砂六君丸中汞和铬的区域污染程度较高,探讨了香砂六君丸中有害元素限量标准,为其进行风险监控提供了技术参数.
作者:徐万帮;肖钧;蒋忠军;杨立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外孕(EP)的治疗方法及化浊祛瘀消瘢通络中药联合西药保守治疗对EP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EP患者38例,采用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米非司酮胶囊(Ⅱ)200 mg单次口服,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煎服化浊祛瘀消癥通络中药(甘草、丹参、党参、桃仁、赤芍、连翘、黄芪、延胡索、天花粉、蒲公英、败酱草及紫花地丁各).治疗后观察和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妊娠率、血清癌抗原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的变化、血流动力学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治愈率达到92.10%和44.7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和观察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痛经、症瘕和总积分分别为(4.19±2.0 2)分、(4.52±2.62)分和(7.02±3.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率18.42%,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该法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陈慧娟;宁英;高惠璞;杜艳玲;边文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内外同治疗法对哮病虚哮证患者肺功能及白介素-8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受试者通过网络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固本养肺贴膏穴位贴敷联合固本平喘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剂和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疗程10 d.观察肺功能、PEF变异率和白介素-8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8和PEF变异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内外同治疗法对哮病虚哮证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和免疫指标.
作者:姚明;于雪峰;王祺;乔世举;郭振武;范欣;金东益;孟岩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