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68例临床观察

姬怀鹏;贾国敏

关键词:头晕,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的方法.方法:对68例头晕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8例患者头晕症状大多明显好转.51例头晕症状消失,13例头晕症状明显好转,4例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94.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临床疗效可靠.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汤剂治疗应用艾司唑仑疗效不佳的睡眠障碍9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滋阴补肾之中药治疗应用艾司唑仑疗效不佳的睡眠障碍的效果和对应用艾司唑仑剂量影响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服用平肝潜阳,滋阴补肾之中药及艾司唑仑,并酌情减量,对照组继续服用艾司唑仑.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改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并能减少艾司唑仑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平肝潜阳,滋阴补肾之中药能明显改善应用艾司唑仑疗效不佳的成人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减少艾司唑仑的用量.

    作者:万树全;袁世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特色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探析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即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疼痛,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李应存教授治疗弱精症经验

    李应存教授致力于敦煌医学文献与临床应用研究二十余年,注重发掘敦煌医经理论和运用敦煌医方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针对弱精症,李教授认为该病系脾肾阳虚、精血亏损所致,治疗当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组方化裁“丈夫肾虚无子方”“大补肾汤”,疗效显著.

    作者:杨晓轶;李应存;周翌翔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肝癌的中医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的中医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研究评估:①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②并发症发生率;③护理前和护理后CD4+、CD8+、CD4+/CD8+、Child-pugh评分.结果:①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更高,X2检验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X2险验差异显著(P<0.05);③护理前两组CD4+、CD8+、CD4+/CD8+、Child-pugh评分相似,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比对照组CD4+、CD8+、CD4+/CD8+、Child-pugh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肝癌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细胞免疫水平,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0例,通过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倒.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记录两组的治疗情况与治疗结果,以及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程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观察组好转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均有所好转,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孙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热敏灸配合频谱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频谱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0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单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频谱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头晕、头痛等症状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略高于对照组的9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头晕与头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与头痛评分分别为(2.87±0.35)分、(2.79±0.4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5±0.58)分、(4.29±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频谱可改善颈椎病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提高颈部活动度,消除或缓解颈部压痛,改善精神状态,帮助其早日从事正常工作,值得推广.

    作者:何珍娥;谭春娣;杨庆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丝裂霉素C联合除风益损汤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除风益损汤.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用时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使用丝裂霉素C与除风益损汤联合治疗,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复发情况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黄智英;黎春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山茱萸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山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作用.自古至今,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有炒(熬)法、蒸法、酒制、脂制、盐制等方法.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山茱萸的历史炮制沿革、炮制前后有效成分、药效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合理使用山茱萸炮制品提供较为全面的借鉴资料.

    作者:霍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方马钱子酊剂治疗骨质增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复方马钱子酊剂在治疗各型骨质增生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马钱子酊剂(马钱子、威灵仙、川乌,草乌,广三七,姜黄,水蛭,樟脑等)治疗骨质增生500例.结果:观察组应用复方马钱子酊剂有效率96.8%.结论:马钱子酊剂可治疗各型骨质增生.

    作者:吴鹏;周荣福;徐进;熊超;赵胤;张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120例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选取我科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由于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通络扶正汤每日内服两次,每日进行一次针灸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6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邓德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对照组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是一种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平;吴西西;郑丽凤;赖伟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联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联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2年12月~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91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中医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在动脉血气指标和康复效果的指标上显著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所有比较差异值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联合方法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具有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有显著意义.

    作者:吕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治疗,观察组应用口服秋水仙碱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缓解时间、局部肤温降低时间、局部肿胀消退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高,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郑炜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从微小RNA角度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的思考

    微小RNA的研究已经逐步渗入精神痰病领域.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某些微小RNA相关.本文通过剖析针刺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节与微小RNA相关的靶基因,进而影响微小RNA的表达这一作用机制,尝试性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为针刺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林虹;陈红昊;李刚;左津淮;王志凌;李育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欧阳锜从郁痰化热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欧阳铸研究员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乃属中医食噎范畴,多因痰气交阻、郁而化热所致,主张从解郁化痰、清热降逆入手治疗,肝胃郁热证,用四逆金铃汤加减;肝胃痰热证,用小陷胸汤加味;肝胃湿热证,用清湿和中汤加减.

    作者:苏联军;周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效果及对部分指标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效果和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S和腰腿痛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和腰腿痛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明显镇痛、改善腰腿功能等作用.

    作者:陈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剖宫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产妇泌乳的效果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产妇泌乳的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剖宫产后泌乳不畅产妇进行研究,一共9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方法进行辩证干预,对两组产妇护理1周后的母乳分泌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程度.结果:①对照组产妇治疗后1周的母乳分泌量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1.49±9.60)h,正常肿胀和轻度肿胀率为62.22%,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更短,正常肿胀和轻度肿胀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产妇泌乳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减轻乳房胀痛程度,增加母乳分泌量,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余凤清;刘连杏;吴桂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疗法在小儿喘嗽治疗中的优越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喘嗽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秦安县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就诊治疗的96例小儿喘嗽患儿,按照每组48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运用西医药治疗对照组患儿,以中医药为主、西药为辅治疗研究组患儿.结果:在中西药各自的治疗方法下,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为87.5%,研究组的整体有效率为97.9%.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喘嗽的治疗中,中医疗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灸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结合精神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灸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吞咽困难评分量表比较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过程中,针灸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弥补传统治疗手段的缺陷,治疗效果较高,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晓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推拿结合电针用于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与SF-36评分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手法推拿结合电针疗法运用于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SF-36的评分进行分析.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4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在手法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以及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SF-36的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推拿与电针治疗相结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建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