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子;侯平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分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肿瘤内科2016年1~12月使用过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实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30名责任护士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汇总分析.结果:肿瘤内科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穴位按摩、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针对的症状依次为恶心呕吐、乏力、盗汗、纳差、便秘、失眠、疼痛等;而无临床医嘱、护理人员缺编、中医基础知识不扎实是临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结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疗效显著,中医发展前景宏大,但需加强医务人员中医意识、中医底蕴,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也将有利于中医护理工作的实施.
作者:郑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与传统针灸治疗足跟痛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选取40例足跟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足跟痛显效80%,有效17.5%,无效2.5%.传统针灸治疗足跟痛显效57.5%,有效15%,无效2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足跟痛简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连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微小RNA的研究已经逐步渗入精神痰病领域.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某些微小RNA相关.本文通过剖析针刺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节与微小RNA相关的靶基因,进而影响微小RNA的表达这一作用机制,尝试性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为针刺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林虹;陈红昊;李刚;左津淮;王志凌;李育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手四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0d后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相比,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实施手四针疗法,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柏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继承周庆主任“针药并济”的治疗理念并运用于临床,以微针疗法为特色,“针、灸、药、罐”等多种手段,联合治疗顽固性头晕效果显著.
作者:王子珺;周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给予痛经方加减治疗,于经前3d开始服用,连服7剂;对照组70例,给予谷维素和布洛芬缓解胶囊治疗,于经前1d开始服用,连服4d,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65.7%,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复方马钱子酊剂在治疗各型骨质增生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马钱子酊剂(马钱子、威灵仙、川乌,草乌,广三七,姜黄,水蛭,樟脑等)治疗骨质增生500例.结果:观察组应用复方马钱子酊剂有效率96.8%.结论:马钱子酊剂可治疗各型骨质增生.
作者:吴鹏;周荣福;徐进;熊超;赵胤;张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本文报道丁丽仙教授运用妇科再造胶囊治疗妇科疾病的医案,此药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值得借鉴.
作者:李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经检查确诊,随机分组,各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低频脉冲电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①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下腹部坠痛改善率为77.78%,白带增多改善率为66.67%,盆腔压痛改善率为66.67%,附件增厚改善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下腹部坠痛改善率为35.56%,白带增多改善率为57.78%,盆腔压痛改善率为55.56%,附件增厚改善率为3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低频脉冲电治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慢性盆腔炎炎症反应和症状,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晓丹;邵晓红;林少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诊治的新生儿胃肠不耐受者中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方式分组,观察组(n=32)应用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n=32)单纯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胃肠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90.63%(29/32)、84.38%(27/32),治疗后的进奶量(323.45±47.15)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87.25±33.48)g;照组呕吐、喂奶前胃潴留症状消失率分别是62.50%(20/32)、53.13%(17/32),治疗后的进奶量(258.65±65.14)mL/d,体质量增加幅度(154.70±28.46)g;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胃肠功能,增加体质量,并消除呕吐、胃潴留症状等,可借鉴.
作者:杨金凯;罗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颈椎病[1]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多因慢性劳损与急性外伤引起.该病为本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2012年8月~2014年6月用拔火罐并中药直流电导人治疗该病36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深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健脾止泻汤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腹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行健脾止泻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治疗功能性腹泻,能够从根本上去除病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尤煜祺;林志绣;刘强;黄泽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阳性反应点.方法:选取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体检,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仅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耳穴阳性反应点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耳穴阳性反应点个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②治疗前观察组颈椎、枕、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等7个耳穴出现频数和电位变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述反应点出现的频数和电位变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ESCV评分上升显著(P<0.05),PSQI评分下降显著(P<0.05).结论:①颈椎、枕、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等7个耳穴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存在相关性.②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海芳;于志峰;傅琳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健阳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健阳片中淫羊藿苷、甘草酸的含量.结果:淫羊藿苷在0.1288~2.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35%,RSD为1.35%;甘草酸在0.1646~3.2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56%,RSD为0.71%.结论:本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治疗,观察组应用口服秋水仙碱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缓解时间、局部肤温降低时间、局部肿胀消退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高,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郑炜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针灸联合推拿与单纯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比对照组的66.0%%明显要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对患颈椎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肠梗阻在常规支持治疗下外用中药灌肠治疗;中药对于本病起到泻热和排毒作用、能有效地促进肠道的蠕动,还能降低肠道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目的是减少体内的各种毒素的吸收,目前是肠梗阻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中药灌肠的治疗过程中,判断肠梗阻的类型并确定治疗的方法之外还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这也是临床上的护理要点.为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临床上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尤其是灌肠方面的护理,这也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宫欣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的方法.方法:对68例头晕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8例患者头晕症状大多明显好转.51例头晕症状消失,13例头晕症状明显好转,4例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94.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姬怀鹏;贾国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加活血健腰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DH患者)160例,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加中药活血健腰汤组;B组: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组;C组:单纯臭氧消融术组;D组:单纯射频靶点热凝术组.随访3~6个月,观察和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和安全性.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00%,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5.00%和70%,A组与其他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同时期疼痛强度比较,A组较B、C、D组明显缓解,A组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C、D组,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加活血健腰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伯良;余羿淳;黄炜强;江健宁;陈祖彦;梁进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的中医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研究评估:①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②并发症发生率;③护理前和护理后CD4+、CD8+、CD4+/CD8+、Child-pugh评分.结果:①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更高,X2检验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X2险验差异显著(P<0.05);③护理前两组CD4+、CD8+、CD4+/CD8+、Child-pugh评分相似,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比对照组CD4+、CD8+、CD4+/CD8+、Child-pugh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肝癌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细胞免疫水平,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