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微小RNA角度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的思考

林虹;陈红昊;李刚;左津淮;王志凌;李育红

关键词:抑郁症, 微小RNA, 作用机制
摘要:微小RNA的研究已经逐步渗入精神痰病领域.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某些微小RNA相关.本文通过剖析针刺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节与微小RNA相关的靶基因,进而影响微小RNA的表达这一作用机制,尝试性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为针刺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经检查确诊,随机分组,各组均为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低频脉冲电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①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下腹部坠痛改善率为77.78%,白带增多改善率为66.67%,盆腔压痛改善率为66.67%,附件增厚改善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下腹部坠痛改善率为35.56%,白带增多改善率为57.78%,盆腔压痛改善率为55.56%,附件增厚改善率为3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低频脉冲电治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慢性盆腔炎炎症反应和症状,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晓丹;邵晓红;林少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温针灸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索针对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临床治疗,即予TDP照射、针刺配合电针等处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两组疗效,且观察治疗前、后的VAS及EPD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EPDS评分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彭冬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三九天灸独取督脉治疗阳虚型项痹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九天灸独取督脉腧穴治疗阳虚型项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阳虚型项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督脉腧穴,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比较三九天灸治疗前后3个时间段,患者VAS疼痛评分和NPQ颈痛量表评价情况.结果:①两组组内治疗前后VAS评分、NPQ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②两组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更明显.NPQ评价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评分下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九天灸独取督脉腧穴能减轻阳虚型项痹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慧玲;张江山;汤美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治疗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与此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和清胰汤灌入.分析两组症状变化情况以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腹胀消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胰周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TNF-α、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逐渐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水平比入院时逐渐升高(P<0.05).在治疗3d、7d时,观察组的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TNF-α、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7d、14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平衡炎症因子,改善营养状况,加快恢复.

    作者:古立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穴位敷贴治疗枕神经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美洛昔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d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VAS评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可有效缓解枕神经痛,且无不良反应,可达到与美洛昔康相当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艳;李云燕;王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熏蒸、外敷治疗早中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外敷治疗早中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用自创组方中药熏蒸、外敷治疗的130例早中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比较治疗前与三个疗程间疼痛减轻程度,就诊时间与各疗程治愈情况和各疗程的临床治愈、好转情况.结果:能迅速缓解症状,消除疼痛,消除或缩小肿块,未发生不良反应,不影响哺乳.治愈率加好转率接近100%.结论:中药熏蒸、外敷治疗早中期急性乳腺炎,发病时间越短,就诊越早,疼痛减轻越明显,治愈率越高.即使发病几日后就诊,本疗法仍然有效.该法简便、易操作,可以居家治疗,完全没有任何副作用且基本不影响哺乳,疗效显著,而且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作者:朱小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联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联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2年12月~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91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中医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在动脉血气指标和康复效果的指标上显著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所有比较差异值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联合方法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具有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有显著意义.

    作者:吕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温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下肢功能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温针灸治疗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行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下肢功能.结果:观察组肿胀、僵硬和疼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良概率90.91%比对照组的74.42%高(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温针灸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功能,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长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拔罐结合艾灸治疗顽固性疮疡的疗效探讨

    目的:系统评价顽固性疮疡经拔罐结合艾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本院符合标准的52例顽固性疮疡者遵循治疗方案,可分为观察组(拔罐结合艾灸)和对照组(常规疮面处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P<0.05).结论:顽固性疮疡经拔罐结合艾灸治疗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潘伯骁;朱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名中医吴廷扬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思想及用药探讨

    名老中医吴廷扬先生擅长治疗肾脏疾病,形成了宝贵且独特的中医治疗体系,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为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提供较好的参考.

    作者:蔡伟杰;吴兆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对照组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腌包配合穴位按摩是一种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平;吴西西;郑丽凤;赖伟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阳片中淫羊藿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健阳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健阳片中淫羊藿苷、甘草酸的含量.结果:淫羊藿苷在0.1288~2.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35%,RSD为1.35%;甘草酸在0.1646~3.2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56%,RSD为0.71%.结论:本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特色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探析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即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疼痛,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究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手四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0d后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相比,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实施手四针疗法,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柏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PLDD(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单纯给予PLD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PLDD联合中医康复疗法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岑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王仕鑫用二仙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疑难皮肤病二则

    王仕鑫主任是国家首批中医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理论精湛,临证细致,辨证精微,审病求因.笔者在待师应诊时,发现王老在大量的临证中,尤其在治疗皮肤病中颇有建树,现摘取用二仙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疑难皮肤病二则,以飨同道.

    作者:王仕鑫;马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型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应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WOMAC.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WOMAC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封包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郑晓明;郑炜宏;王康振;唐剑邦;彭杰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汤剂治疗应用艾司唑仑疗效不佳的睡眠障碍9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滋阴补肾之中药治疗应用艾司唑仑疗效不佳的睡眠障碍的效果和对应用艾司唑仑剂量影响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服用平肝潜阳,滋阴补肾之中药及艾司唑仑,并酌情减量,对照组继续服用艾司唑仑.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改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并能减少艾司唑仑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平肝潜阳,滋阴补肾之中药能明显改善应用艾司唑仑疗效不佳的成人原发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减少艾司唑仑的用量.

    作者:万树全;袁世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周庆主任“针药并济”治疗理念的继承和运用体会——以微针疗法为特色,“针、灸、药、罐”等联合治疗顽固性头晕

    继承周庆主任“针药并济”的治疗理念并运用于临床,以微针疗法为特色,“针、灸、药、罐”等多种手段,联合治疗顽固性头晕效果显著.

    作者:王子珺;周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药并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依照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针药并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对比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疼痛指数显著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熊暑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