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少伟;王小琴;唐庆
目的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探讨蔓荆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进行提取,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 蔓荆子萃取物得率为9.36%,GC-MS共分离出66个组分,初步鉴定出30种成分,主要成分为9,17-十八烷二烯酸、7-异丙基-1,1,4a-三甲基-1,2,3,4,4a,9,10,10a-八氢菲等,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时含量.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是提取蔓荆子萃取物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亚敏;林文津;徐榕青;刘洪旭;严杨彤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了吴茱萸中吴茱萸次碱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方法.方法 优条件:5 mmol/L(pH9.5)的硼砂缓冲液,分离电压21 kV,15 kV电动进样8 s.结果 吴茱萸次碱5 min内被分离出来.以90 pan的铂丝为工作电极,在1.05V(vs.Ag/AgCl)的检测电位下,吴茱萸次碱有良好响应,在1.74×10-8~3.48×10-6mol/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4%~106%,检测限为3.48×10-9moVL.结论 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吴茱萸中吴茱萸次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陈盛余;邓光辉;张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PC12细胞的抗抑郁损伤模型研究金丝桃苷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金丝桃苷、盐酸氟西汀与0.01 mmol·L-1皮质酮共孵PC12细胞48 h,采用形态学法、MTT比色法、LDH法、Fura-2/AM荧光标记法测定胞内Ca2+浓度.结果 高浓度皮质酮处理PC12细胞后,细胞数显著增多,受损变圆的细胞数较少;OD490值显著升高(P<0.O1),LDH释放量较少(P<0.01),胞内[Ca2+]i升高,表明细胞受到损伤或部分死亡;当给予金丝桃苷或盐酸氟西汀后,细胞存活率升高,表明细胞损伤减少或接近正常.结论 与经典抗抑郁剂盐酸氟西汀的作用效果一样,金丝桃苷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抗抑郁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郑梅竹;时东方;刘春明;张语迟;吴桂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实验拟验证不同剂量青蒿琥酯叶模型大鼠血白介素-17(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第6天选出右后足和两前足关节炎指数之和≥6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5,5,10,20,40 mg/(kg·d)青蒿琥酯治疗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各组动物灌服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时血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结果 与模型时照组相比,各组IL-17及VEGF的浓度均下降(P<0.01),且下降的幅度与青蒿琥酯的浓度呈正相关(IL-17:r=0.56,P=0.003<0.01;VEGF:r=0.54,P=0.003<0.01).而组间对比,在青蒿琥酯浓度达到20 mg/(kg ·d)治疗组时抑制达到高峰.结论 青蒿琥酯能下调佐剂性关节炎血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且下降的幅度与青蒿琥酯的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莫汉有;王丽芳;周润华;杨敏;石宇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aemia reperfusion,CIR)海马神经元Bax mRNA表达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 参考Bannisters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然后利用川芎嗪治疗;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Bax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细胞减少,组间密度和灰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能够下调CIR海马神经元BaxmRNA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作用.
作者:赵秋振;刘玉利;张辉;薄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采用硬膜外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模型,研究不同剂量怀牛膝水煎剂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受体(sIL-2R)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怀牛膝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损伤组、模型组、怀牛膝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n=13).伤后第7日分别采集血标本.采用ELISA及免疫学细胞技术方法检测IL-2、sIL-2R及外周血PMN吞噬功能,结果①模型组、低剂量组血清IL-2明显降低,分别与假损伤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模型组血清sIL-2R明显升高,与假损伤组、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模型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MN吞噬率明显降低,与假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组分别与模型组、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免疫功能状态受抑制,中、高剂量怀牛膝水煎剂可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尤以高剂量明显,可能与怀牛膝本身能增强免疫功能及改善中枢神经免疫调控障碍等有关.
作者:李凯;潘宇政;黄李平;赵立安;韦相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IT比色试验检测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光镜、电镜技术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构的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药物浓度在0.005 μg/ml作用于48 h后,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5 μg/ml;光镜、电镜下见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膜皱缩,染色质明显浓缩,核聚集,边聚于核膜下呈新月形等典型的凋亡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明显的DNA梯形凋亡带,而对照组没有出现梯形条带.结论 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朱大诚;陈秀珍;高永涛;周军;江波;欧阳永伟;朱金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肉桂油巴布剂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单次及多次重复给药观察其对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性;豚鼠多次接触受试药物观察其过敏反应;SD大鼠接触受试药物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结果 肉桂油巴布剂对豚鼠的正常皮肤未见刺激性;在皮肤多次刺激性实验中,对破损皮肤有轻微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未见致敏作用;对SD大鼠无急性毒性反应.结论 短期应用肉桂油巴布剂安全可靠.
作者:高鹏飞;尹爱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连翘鲜品蒸煮工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连翘药材的生产实践.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连翘采摘后蒸煮工艺进行研究,制定陕西道地药材连翘鲜品蒸煮工艺,以保证连翘药材质量,满足不断扩大的用途需要.结果 建立了陕西道地药材连翘鲜品蒸煮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选出蒸制鲜连翘的佳工艺:即蒸气温度为105℃,蒸气压力0.08 MPa,蒸制10 min;优选出煮制连翘的佳工艺:即煎煮时间8 min,煎煮温度为100℃,加水量为鲜连翘的5倍量.结论 中药连翘药材应用广泛,开发前景光明.采用蒸煮法炮制鲜连翘的工艺,可指导连翘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作者:赵超;郑伶俐;胡亚刚;吴钇潼;王西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藏羌药材红毛五加水分、浸出物和灰分的含量,为控制红毛五加药材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IX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 红毛五加药材水分含量在9.74%~10.88%;药材的总灰分测定结果在21.91%~35.00%之间,药材的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结果在2.46 %~2.89%之间;水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在13.28%~19.87%之间,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在9.10%~13.68%之间;醚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在0.75%~2.55%之间.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红毛五加药材质量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刘永恒;李莹;刘圆;孟庆艳;任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JEYS的保肝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CCl4 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观察中药复方JEYS的保肝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JEYS高、低剂量组的肝脏指数、ALT、AST、MDA及Fas均显著降低(P<0.05,P<0.01);JEYS高剂量组SOD和GSH-Px的活力及Bcl-2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JEYS低剂量组Bcl-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SOD和GSH-Px的活力均只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 JEYS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抑制肝组织Fas的表达和促进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胡勇;李淑芳;周大颖;刘迪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新疆假龙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A)动物模型,观察新疆假龙胆对AA大鼠足肿胀、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及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新疆假龙胆能有效抑制关节肿胀及减轻炎症的发展,降低AA大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结论 新疆假龙胆具有良好的抗RA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有关.
作者:王红英;李文红;周晓涛;丁剑冰;王亚男;侯敏;苏琦;李大伟;马飞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降逆颖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食管黏膜增生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给予药物干预,共28 d.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食管下段及胃PH值检测,取食管下段组织,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黏膜增生和采用QRT-PCR技术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食管下段和胃的PH值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食管下段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下段和胃PH值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下段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祁永福;赵健雄;王学习;徐中;许馨文;王海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肺脏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大鼠水液代谢异常及丹参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刹余5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刺激加小剂量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2、AQP1在各组大鼠肾脏及肺脏中的分布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肾免疫组化显示,AQP2主要在肾脏的集合管表达.在4组动物的肾脏AQP2蛋白[相对阳性面积:正常组(0.119±0.035),模型组(0.188±0.027),对照组(0.158±0.036),观察组(0.154±0.033)]的表达上观察组较模型组均下调.肺免疫组化显示:AQP1 主要在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模型组AQP1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0.05),这种减少全肺均能观察到,非局限于损伤严重部位;观察组AQP1已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未见AQP1有明显变化.结论 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AQP2表达增多,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AQP1表达明显下降.AQP2在肾脏的增多及AQP1在肺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水液代谢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丹参对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调节水液代谢作用的机制,也是其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
作者:胡波;范红伟;鲍军强;王燕午;陈冰雪;王振国;李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内外踝骨折比较多见,一般都合并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是负重关节,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踝关节对位要求比较高,如对位不好,将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给行走造成极大不便,使患者苦不堪言.
作者:尹真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杨梅素、槲皮素、桑色素和山萘酚等4种黄酮类物质的抑菌作用及机理.方法 将药敏片加入涂有菌悬液的培养基上,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大小,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药敏DNA和正常DNA的区别.结果 这4种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而对枯草杆菌的抑菌作用比较微弱,对黑曲霉基本无抑菌作用;药敏DNA与正常DNA的电泳结果有区别.结论 这几种黄酮类物质干扰了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复制,使得无法产生正常的下一代,从而达到抑菌作用.
作者:黄国霞;李军生;阎柳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研究贵州产菝葜属(Smilax L.)及肖菝葜属(Heterosmilax K.)常见8个品种的药材性状特征.方法 用TLC鉴别该类品种的指标性成分落新妇苷、白藜芦醇及薯蓣皂苷元.结果 在药材性状特征上建立了检索表,为该类品种的性状特征提供了专属性的鉴别依据.薄层鉴别中菝葜属及肖菝葜属常见8个品种均含有落新妇苷及白藜芦醇,但仅3个品种含薯蓣皂苷元,即短梗菝葜、黑叶菝葜及小叶菝葜,而药典品种菝葜及土茯苓则未检测出薯蓣皂苷元.结论 该研究方法重复性及专属性较好,简单易行,可为该类品种的新资源开发利用及品种间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韦欣;任广聪;孙庆文;董立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金败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Ⅰ],角鲨烯(squalene,Ⅱ)、nardostachin(Ⅲ),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Ⅳ).结论 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康东周;姜英子;安仁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毒参与其误用品钩吻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方法.结果 毒参与其误用品钩吻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
作者:徐芳;陈燕;谭为;何江;赵军;张彦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工麝香对HUVEC的凋亡相关分子的影响,探讨其对HUVEC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H2O2构建凋亡模型,运用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激光共聚焦测定钙离子浓度.结果 人工麝香可以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少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的活力.结论 人工麝香对HUVE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洪艳丽;蒋凤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