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红;史哲新
目的:对中西医相互结合应用到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从2013年6月到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比组、研究组,分别相应的使用蒙脱石散和另加中药汤剂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整体有效率95.1%要明显的比对比组的75.6%好(P<0.05).结论: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段,有利于患者获得确切治疗效果.
作者:俎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的范畴,是临床多发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杨运宽教授“养阴祛湿热”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颇具心得.文章结合具体病例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应用体会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李香蕾;朱昕昀;金红娇;李梓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黏附分子的影响,研究血府逐瘀汤保护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都给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府逐瘀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TnI、CK-MB、ICAM-1和VCAM-1,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TnI、CK-MB、ICAM-1和VCAM-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两组惠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CAM-1和VCAM-1水平,从而保护血管内皮,降低cTnI和CK-MB水平,保护心脏.
作者:李国诗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经典方剂之一,历来作为治疗脾虚气陷的基础方.近年来,随着大家对补中益气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其临床治疗疾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且显示出了确切的疗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病及其后遗症的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今对近年来补中益气汤在中风病及其后遗症中的相关应用进行粗略梳理,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中风患者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发展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自拟归芪五草汤治疗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归芪五草汤治疗崩漏60例.结果:痊愈48例,占80%;好转10例,占16.7%;无效2例,占3 3%.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此方治疗崩漏疗效确切,收效快.
作者:周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析在口腔护理中给予中药漱口液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78例口腔疾病患者,并将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随机分为38例对照组与40例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实验组予以中药漱口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远比实验组低,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比实验组高,P<0.05.结论:中药漱口液在护理口腔中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抑制口腔致病茵的种类与数量,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三子养亲汤具有消食化痰、温中降逆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系病证,以其具有消食化痰作用为切入点,可以异病同治,扩大应用.分析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的中医病因多为饮食不节,病机多为食积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化生,痰湿入于经脉则见高脂血症,痰湿留滞肝胆则见脂肪肝.亦有两者并见者.临床上导师刘老师善用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等疾病,苏子和莱菔子有温中理气的作用,白芥子化痰除湿.3者合用有化痰、除湿、温中、降逆的功效,并加入温性消食之品如炒麦芽、炒神曲、焦槟榔等以增强消食化痰作用,反映了治病必求其本的中医思想,并结合饮食及运动治疗,改善生活习惯以使饮食起居有节,起到消除病因治未病的效果.综合治疗能够起到改善症状,消除疾病,甚至预防复发的效果.
作者:张琦;刘文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朱雄雄教授推崇对药,认为用好对药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治疗脾胃病时擅长应用对药,今将其治疗脾胃病时常用对药加以总结整理,以研究其用药经验,从中获得教益.
作者:杰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痴呆是一类以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其病位在脑,与心、脾、肾三脏相关,基本病机为脑髓失养,且大多兼有痰凝、瘀血等.故治法当以补益脑髓为主,辅以健运脾胃、健脾化痰、行气活血等治法,中药处方为益气聪明汤加减:生黄芪、党参、葛根、菟丝子、桂枝、石菖蒲、炙甘草、山萸肉、黄精、茯苓、白术、泽泻、半夏、川芎、丹参.肾虚重者加淫羊藿、制何首乌;脾虚重者加山药、太子参;痰湿重者加胆南星、竹茹;瘀血重者加三棱、莪术.针刺百会、四神聪、印堂、水沟、内关、神门、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血海、丰隆、太溪、三阴交、涌泉.脾肾亏虚重者气海、关元、足三里、太溪加灸;痰湿重者加刺公孙;瘀血重者膈俞刺络放血.应用于临床,颇有疗效.
作者:于丽;冯丽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脑微出血属脑络损伤血液离经所致.高血压痛和脑微出血都属于络脉系统的受损的证候,存在密切的关联,而高血压作为脑微出血重要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加重了脑微出血.
作者:熊眭健;冯丽莎;范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药葛根治疗酒精性中毒的药效及药理.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酒精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综合治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葛根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中乙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葛根治疗酒精性中毒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操作简单且费用较低,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宾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护理效果,对围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间的24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并给予围术期护理,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痛经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部分患者术后3个月已无痛经;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超声检查示病灶血供明显减少,回声增强.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183例、较满意52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率达到96.3%(235/244).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配合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梁小梅;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分离出的89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和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主要为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和干部保健病房,构成比分别为30.03%、15.57%、13.79%、12.79%和12.35%.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所有标本的79.3%;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从痰液中检出的比例,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高达95.16%(118/124)和94.29%(132/140);干部保健病房较低为57.55%(97/111).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为81.09%(729/899),高于既往文献报道2009年的4.0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31.48%(283/899)和57.03%(511/896)外,对其它10种抗茵药物的耐药率高达76~84%.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既往文献报道的2013年和2014年的27.1%和26.6%,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值得一提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的中度敏感率高达48.94%(440/899),抗茵活性正由耐药性向敏感性转化.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较高,医院应加强对抗茵药物的管理使用,控制CR-AB在院内的感染和流行;实验室应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定期分析CR-AB的检出率变化和耐药趋势,为临床和院感科提供有用的数据和结果.
作者:唐丽;赵建平;周秀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老年腰突症痛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确诊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14%,对照组为2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用于老年腰突症痛症的近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雄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黄雅慧教授基于大量的临床经验、对现代人的体质认识及中医经典理论,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功疗功能性腹泻,并从脾虚论治将其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虚湿盛型,脾虚湿热,脾肾阳虚型型这4种证型,但各证很少单一出现,多兼有他症.故吾师在应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渗湿止泻的的治疗基础上兼疏肝、清热、理气、温阳同用,配合穴位贴敷、饮食、心理、运动调养,多法结合灵活应用,临床效佳,值得推广.
作者:许荣荣;何敏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评价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后者通过苓桂术甘汤舍生脉饮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明显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对照组略逊一筹,组问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心率情况,临床评价高.
作者:王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运用“通经接气针法+头部同名四组穴加减”组合法,辨证针治偏头痛.
作者:孔繁墨;张志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真性延髓麻痹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后的康复,易合并肺感染,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现代医学目前没有根治此病的方法,针灸疗法是目前治疗此种疾病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副作用小的特点.导师吉学群主任医师认为根据真性延髓麻痹的病因病位,分析本病与脾胃的内在关系,提出深刺纳阳针法与调理脾胃针法合用治疗本病,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孔兆佳;吉学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总结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导师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应用角药的经验.探讨蜜麻黄、炒苦杏仁、蜜桑白皮;薄荷、淡豆豉、芦根;麸炒枳壳、桔梗、陈皮:浙贝母、瓜蒌、炒紫苏子;柴胡、黄芩、葛根;百部、蜜紫菀、前胡6组角药在儿科肺系疾病的应用经验.
作者:蔡新超;李新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增液汤治疗阴虚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辨证为阴虚便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8例,口服增液汤加减,对照组40例,口服酚酞片,两组7天1疗程,连服2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74%,对照组92.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增液汤加减对老年阴虚便秘有明显疗效.
作者:胡军侠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