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95例报告

尹斌文;谢光伟;马祖泰;张璞

关键词:腹腔镜,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TAPP治疗腹股沟疝95例,采用网状补片常规固定、腹膜缝合关闭等方法.结果 95例TAPP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40~130)min,术后平均住院5.5(4~7)天.术后随访0.5~6年,无复发.结论 TAPP是一种初学者易掌握、安全可靠的疝修补术,遵循无张力疝修补术原则,具有复发率低、创伤小等优点.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潮气量通气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每组8只.大潮气量通气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接受机械通气,通气参数均设为:潮气量30 ml/kg,呼吸频率40次/min,吸呼比1:3,吸人氧浓度21%.机械通气4 h后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以及血清和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B)、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 大潮气量通气组大鼠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以及血清和BALF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但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乌司他丁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抑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体内促炎因子的产生,对呼吸机所致的生物伤有预防作用.

    作者:肖刚;赵文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9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TAPP治疗腹股沟疝95例,采用网状补片常规固定、腹膜缝合关闭等方法.结果 95例TAPP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40~130)min,术后平均住院5.5(4~7)天.术后随访0.5~6年,无复发.结论 TAPP是一种初学者易掌握、安全可靠的疝修补术,遵循无张力疝修补术原则,具有复发率低、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尹斌文;谢光伟;马祖泰;张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白蛋白水平与蛋白尿关系分析

    目的 观察儿童原发性单纯性肾病综合征血白蛋白水平与蛋白尿变化之间有无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初次发病且未经激素治疗的原发性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别观察血白蛋白水平与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尿蛋白量(尿蛋白,)之间、血白蛋白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和病程的乘积之间(尿蛋白2)的关系.结果 血白蛋白水平与尿蛋白,之间F=0.718,γ=0 127,P>0.05;血白蛋白水平与尿蛋白2之间F=0.001,r=0.005,P>0.05.血白蛋白水平与尿蛋白1、尿蛋白2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也无相关关系.结论 大量蛋白尿可能不是某些原发性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白蛋白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董晨;高莉莉;赵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胃癌的病理分型与胃癌外科治疗的选择

    目的 研究胃癌的病理类型对胃癌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对28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复发原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对高恶度胃癌扩大手术范围和提高预防性治疗级别,可提高治疗效果.结论 胃癌治疗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学分型,采用合适的手术范围及术前、术中化疗等措施,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吴新勇;王阳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的KTS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2例患者均显示浅静脉走行异常,10例患者可探及血管瘤,下肢静脉狭窄5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与KTS典型三联征相符.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简便、经济、无创,更有利于K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冯军;赵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鼠脑皮质GFAP及c-fos的表达变化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神经元c-fos的表达变化.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缺血组再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别分为再灌注2、4、6、12、24、48、72 h 7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法、蛋白印迹法观察缺血皮质区各时间点GFAP和c-fos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显示2组再灌注4、24、48 h GFAP和c-fos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 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 h神经元c-fos的表达增加,4 h达高峰,随之下降,2组间各时间点均有差异(P<0.05);于再灌注4 h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GFAP表达增加,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于48 h达高峰,随后下降,2组间6、12、24、48、72 h 5个时间点具有差异(P<0.05);且在同一部位,c-fos阳性神经元周围伴有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均被激活,并伴有GFAP、c-fos的不同的时程规律表达变化.

    作者:丰浩荣;许鹏程;徐进步;曾因明;吴永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氯诺昔康联合曲马多或芬太尼在妇科手术后镇痛的应用

    阿片类药物是传统的术后镇痛一线药物,镇痛效果确切;但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尿潴留、肛门排气时间延长、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为了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近年来倡导平衡镇痛,即通过联合运用不同药理作用的镇痛药物,以减少各种药物的用量,增强镇痛效果,减低副作用[1].

    作者:乐国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研究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分层抽样,对4所学校的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B超检查等,所得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6个因素进入模型:主要为腰围(OR=1.237)、每次食用煎炸食品量多(OR=1.577)、体重指数(OR=1.432)和不吃早餐(OR=7.471)等危险因素和不吃零食(OR=0.310)、喜欢运动(OR=0.556)等保护性因素.其中,每次食用煎炸食品量和BMI等级间OR相差较大.结论 改变儿童饮食行为偏差,尤其是少食用煎炸食品,适当增加体育运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体重改变,可能会改善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

    作者:孙桂香;王健;金英良;徐继承;董华;吴秀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出血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38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诊断脑栓塞23例(60.5%),脑血栓形成15例(39.5%);发生于2周内者36例(94.7%);血肿型18例(47.4%),非血肿型加例(52.6%);大面积梗死者30例(78.9%).治疗有效率60.5%,病死率13.2%.结论 对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在发病2周内多次进行CT复查,以利于H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翟正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内烟碱受体与学习记忆

    能与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受体(cholinoceptor).早期研究发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的胆碱受体对以毒蕈碱(muscarine)为代表的拟胆碱药较为敏感,故把这部分称为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h receptor),即M胆碱受体.

    作者:葛源;戴体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GST-22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中草药GST-22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动脉阻塞(4-VO)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30 min以及缺血后1 h以30 mg/kg腹腔给药(GST-22),复灌5天,灌注取脑,石蜡切片,以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测定单位面积内焦油紫染色细胞面积总和,组间比较,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 缺血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约90%细胞存活;缺血后1 h腹腔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亦有明显保护作用,约有50%细胞存活(P<0.05).结论 中草药GST-22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孙亚峰;裴冬生;张光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捕食者具有流行病的捕食扩散模型的分析

    目的 建立并分析一类捕食者具有流行病的捕食扩散模型,重点研究该方程组解的定性性质.方法 利用线性化和特征值方法及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结果 得到了捕食者绝灭和疾病成为地方病的充分条件.结论 我们的结果表明,当捕食者的转化率大且接触率大时捕食者的疾病成为地方病;而当接触率小时该疾病终消除.如果捕食者的接触率足够小时,连捕食者都终消亡.

    作者:谭飞;蒋仁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常用局麻药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兴奋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常用局麻药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兴奋性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 分别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整体浸泡蟾蜍坐骨神经干,分别测定它们对蟾蜍坐骨神经干兴奋性的影响以及兴奋性消失后再恢复的时间.结果 神经干在浸泡药液后兴奋性均受到抑制;用林格液冲洗后兴奋性均能恢复.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起效快,而布比卡因起效较慢;普鲁卡因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利多卡因居中、布比卡因长.结论 普鲁卡因起效快,但作用持续时间短;而布比卡因起效慢,但作用持续时间长;利多卡因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问居中.

    作者:蒋信伟;孙红;周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银杏叶提取物抑制c-Jun激活拮抗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Ginaton)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再灌注(I/R)组、药物(Ginaton)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夹闭大鼠肾蒂缺血45 min后再灌注3 h的方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分析转录因子c-Jun的激活变化情况,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ham组磷酸化c-Jun的活性变化不明显,I/R组磷酸化c-Jun的免疫活性显著增强,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与Sham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金纳多明显抑制磷酸化c-Jun的免疫活性且减少了肾脏I/R诱导的细胞凋亡,与Sham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纳多抑制肾I/R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保护肾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可能与抑制c-Jun的激活有关.

    作者:王艳;姬怀雪;邢淑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亚低温通过PI3K/Akt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亚低温(32℃,3 h)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5天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及PI3K抑制剂LY294002的作用,探讨亚低温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15 min全脑缺血后再灌注5天.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低温缺血/再灌注组、低温缺血/再灌注给药组和低温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给药方法为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复灌5天后用焦油紫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的细胞.结果 3 h亚低温可有效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5天后海马CA1区细胞的死亡;缺血前20 min脑室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了3 h亚低温对海马CA1区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 3 h亚低温对大鼠15 min全脑缺血有确切的保护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了亚低温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冲;胡薇薇;张光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技术,应用LISS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8例.结果 本组术后均获随访4~20个月,平均9.8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深部感染,1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X线愈合时间13~22周,平均16.8周.完全负重时间15~24周,平均18.8周.膝关节活动度:屈80°~140°,平均109°;伸0°~10°,平均3.8°.结论 LISS对胫骨近端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均能稳定地固定,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刘凯;冯斌;刘林;张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咯血血供类型及栓塞方法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咯血病灶多支血供动脉特点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不同栓塞材料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近、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寻找病灶供血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针对供血动脉,分别使用2次高压消毒明胶海绵(GS)颗粒和聚乙烯乙醇海绵(PVA)颗粒栓塞.评价栓塞后的近、中远期临床疗效,按栓塞材料进行分组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23例存在病灶多支供血,占44.2%(23/52).应用GS和PVA栓塞各26例.随访有9例复发,总复发率17.3%(9/52);其中GS颗粒组7例,复发率26.9%(7/26),PVA颗粒组2例,复发率7.7%(2/26),PV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GS颗粒组(P<0.05).结论 部分大咯血患者病灶存在多支供血动脉,栓塞前须全面探查;BAE治疗大咯血,PVA、GS是安全有效的栓塞材料,PVA优于GS.

    作者:吴杰;周晓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策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手术的危险性较大,术后恢复缓慢,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护理效果.我们对10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掌握其心理状态,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广梅;周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临床药品试验中护理管理

    目的 通过护理管理使得临床药品试验更加规范、准确、顺利进行.方法 对护士、受试者、试验药品、抢救器材、各种标本的收集、用药过程的记录、观察等进行检查、监督,规范管理.结果 28位受试者中有2人中途退出,其余均顺利完成试验,无重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加强临床药品试验的护理管理是保证受试者安全、使得试验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齐少春;张新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室旁核内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后胃黏膜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内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后的胃黏膜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核团微量注射法以及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后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1 h的GI/R模型,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①GI/R可引起胃黏膜损伤,PVN内微量注射Ang Ⅱ(0.3 μl含30 ng)后GI/R损伤显著减轻;侧脑室注射(icy)Ang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能阻断AngⅡ对GI/R损伤的保护作用,使GI/R损伤明显加重;②正常大鼠胃黏膜可见NF-κB表达,并主要在胞质表达;GI/R后,NF-κB表达增多,尤其是胞核表达明显增加;PVN内微量注射AngⅡ后,可使胃黏膜NF-κB表达量减少;icv给予洛沙坦可阻断AngⅡ的效应,即GI/R损伤后胃黏膜NF-κB阳性细胞数表达量增加.结论 PVN内微量注射AngⅡ对大鼠G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被洛沙坦翻转;NF-κB在PVN内微量注射AngⅡ减轻大鼠GI/R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胡霞;张咏梅;石玥;张建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徐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