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肝泻热汤保留灌肠治疗肝胆湿热型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廖芳莲;林苑连;林展慧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肝胆湿热型, 清肝泻热汤, 保留灌肠, 炎性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清肝泻热汤保留灌肠治疗肝胆湿热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科收治的肝胆湿热型急性胰腺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肝泻热汤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检测显示,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同对照组比较,改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湿热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清肝泻热汤保留灌肠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并能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炎症改善,值得推广.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护理分层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分层管理,分别选取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各72名,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两组,实施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在护理技能、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等评分较实施前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无论是自评护理效果还是科室评价护理效果均高于实施前,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护理效果均明显提高,应在各大医院予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春芬;王坤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对近30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出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再用统计软件SPSS 18.0整理数据,采用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对统计结果做深层次的阐述.结果:高脂血症常见证型34个,其中肝肾阴虚、痰浊内阻、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气虚血瘀、脾虚痰阻、湿热蕴结、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瘀血内结、肝胆湿热、肝阳上亢累计频率达81.44%;用药共322味,按功能分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19类,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消食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理气药、平肝息风药、泻下药出现频率累计达到90.80%;此外,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得出一些聚类方.结论: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根据中医辨证对高脂血症的分型、以及治疗所用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等与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发现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作者:陈瑞;任泓吉;赵伊君;司富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低水平血β-HCG及孕酮保胎成功1例

    本文综合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低水平血β-HCG及孕酮保胎成功1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文清;董其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95例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状况相对于对照组较低,生活质量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秋华;周银娇;罗石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温肠止泻饮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寒湿型)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肠止泻饮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静点利巴韦林抗病毒及补液对症治疗,同时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温肠止泻饮加减.观察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及轮状病毒转阴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及轮状病毒转阴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肠止泻饮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治疗天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费用低廉,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晓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究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区间为2010年1月-2017年1月的4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对患者实施高位挂线低位切开选择缝合术治疗,并辅以中药内服和外洗,根据患者经历的手术次数进行分组,检测几组患者各项肠道指标,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肛门功能评估评分.结果:基于对5组患者进行肛门功能评估,我们能够发现,患者直肠测压时,其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压以及排便反应中的收缩反应与抑制反应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组患者直肠感觉功能测定以及迟缓反应所得出的数据并无较大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高位挂线低位切开选择缝合术配合中药治疗,术前术后肛门功能评价,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使用肛门评估方式有助于正确评估治疗效果,为治疗工作提供支持,因此值得被推广使用.

    作者:李召兵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全程中医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全程中医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11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有5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全程中医组围术期采取全程中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手术护理满意度;手术实施全程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住院总费用;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神志状态、机体疼痛指数、应激水平;术后感染和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程中医组子宫肌瘤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全程中医组手术实施全程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全程中医组心理神志状态、机体疼痛指数、应激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全程中医组术后感染和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中医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神志状态,减轻机体疼痛、应激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术后进食和出院,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电疗仪导入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实施电疗仪导入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抓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电疗仪导入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治疗,同时两组均给予优质护理,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SAS、SD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电疗仪导入中药治疗能够显著缓解疼痛,帮助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群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疗效,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头痛患者48例,依据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4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疗法,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对比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00%;实验组PPI值、PRI指数的改善程度比参照组更加显著;实验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中医针灸疗法为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头痛症状,且愈后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黄海龙;李梦楠;张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肝、脾、肾论在眩晕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肝、脾、肾论在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眩晕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异丙嗪联合东莨菪碱治疗,观察组在肝、脾、肾论基础上利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14d后临床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相比,眩晕患者在肝、脾、肾论基础上利用中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针刺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头痛76例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将我社区门诊及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住院部中医科76例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单纯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针刺配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为63.16%,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神经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李鹏;张宗权;井小会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近5年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文献综述

    文章通过检索2013-2017年温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研究综述,以期为今后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案选取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则是内外兼治,温针灸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上具有确切而显著的疗效,文中阐述了温针灸各种方案对膝骨关节炎治疗产生的不同疗效,建议在临床上采用多种手段治疗.

    作者:余波;武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五苓汤,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效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同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LVESD、LVEDD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促进心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欧莉君;邢洁;李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翟兴红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

    翟兴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消化中心主诊医师.擅长治疗胃食管病变、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便秘及内科杂病、各类虚证、肿瘤术后调理等.师从名门,博采众家,临床主张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中西互参,病证俱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

    作者:陈士新;翟兴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任督二脉针刺法与神经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在脑病治疗中相关性的理论探讨

    利用现代医学的Notch信号通路来探讨任督二脉针刺法,有利于揭示任督二脉针刺法结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病的实质,丰富中医治疗脑病的现代理论依据,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脑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袁龙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针刺治疗面瘫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并对所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8个临床研究,62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法与药物疗法进行比较,总有效率、痊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OR及95%CI分别为[OR=5.26,95%CI(2.97,9.30)]、[OR=2.64,95%CI(1.88,3.72)].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针灸治疗法治疗面瘫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要高于药物治疗法,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有限,上述结论仍待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证明.

    作者:陈慧;刘楠茜;王雄将;谭文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安唐胶囊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安唐胶囊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学降糖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安唐胶囊.对比两组血清生化指标、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空腹、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糖呈稳定的下降曲线,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波动;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能减轻对照组常规化学降糖药带来的不良反应.结论:安唐胶囊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良好、安全的防治作用,特别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常规化学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林贤强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分析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分析.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在我院接受高血压病治疗的3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后,分析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在全天、白天、夜晚三个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值,安全指数高,此法值得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医治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探讨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运脾方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7月-2017年2月间我院纳入的62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匹多莫德颗粒治疗;观察组行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24/31),两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复发次数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整体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给予运用.

    作者:范鹏;徐述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梅花针联合穴位注射早期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梅花针叩刺和穴位注射两种针灸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基础治疗加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组(45例)基础治疗加梅花针叩刺再加维生素B12在足三里穴位注射,对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治疗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联合维生素B12注射液在足三里行穴位注射有效改善神经症状以及神经电生理,疗效确切.

    作者:王文平;邹景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