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红;贾英杰;李培训;张金荣;顾宏韬;张征宇
通过对近年来的消渴病方药传统文献研究的回顾,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有效复方和开发新药奠定基础.对于目前的研究现状,认为从整体上看,传统消渴方药搜集整理工作并未全面开展;从具体研究看,研究手段单一,缺乏深度;存在重复研究,成果少.展望未来前景,提出从方药古籍中找到启发,获得理论创新点是治疗消渴有所突破的前提;筛选传统方药是开发新药的立足点.
作者:邱昌龙;李继安;齐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舒片中咖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A)乙腈,(B)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0 min,0%A~15%A,100%B~85%B;10~40 min,15%A~30%A,85%B~70%B),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23 nm.结果 咖啡酸浓度在2.1~21.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型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8%,RSD为1.91%(n=6).结论 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乳舒片的质量.
作者:李华荣;孙鑫;高逢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新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Welchrom-C18 色谱柱(5 μm ,4.6 mm×250 mm),以甲醇-水-三乙胺(75∶25∶0.03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3 nm,柱温为30℃.结果 新乌头碱在0.046 4~0.324 8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2.1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附子中新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贾金艳;彭小冰;沈洲卿;杨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蝇蛆甲壳素的制备技术,优选出适宜制备工艺.方法 蝇蛆甲壳素的制备采用酸碱法,产物含氮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灰分含量测定采用550℃灼烧法.结果 脱蛋白佳工艺为以4%NaOH室温浸泡两天,并更换NaOH 1次;脱色工艺使用1% KMnO4;佳脱钙工艺为2 mol·L-1盐酸在25℃下反应6 h.结论 使用酸碱法制备的蝇蛆甲壳素质量指标可达食品级甲壳素标准.
作者:覃容贵;吴建伟;国果;付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茎叶人参皂苷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模型组(ALI组),皂苷组(GS组).观察茎叶人参皂苷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TNF-α含量及IL-8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与NS组比较,ALI组肺组织TNF-α显著增高(P<0.01);与ALI组比较,GS组肺组织中TNF-α显著低于ALI组(P<0.01).②与NS组比较,ALI组IL-8的表达增高(P<0.05);与ALI组比较,GS组表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茎叶人参皂苷可降低肺组织中TNF-α的含量,抑制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IL-8的表达.
作者:毛毅敏;孙瑜霞;王学廷;单世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石斛种之间有性杂交的亲和能力.方法 选用种间性状差异较大、花期相近的4种药用石斛种为材料,在蕾期和花期分别进行人工辅助自交和杂交试验.结果 药用石斛种与种之间亲和力较高,各组合杂交结果率达16.6%~75.0%;花期人工自交和杂交的结果率均比蕾期高,其中花期的自交结果率在25.0%~75.0%,杂交结果率达16.6%~50.0%,蕾期的自交结果率为14.2%~50.0%,杂交结果率为16.6%~33.3%;而自然授粉的结果率均为0.结论 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药用石斛结果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为药用石斛的有性繁殖和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潘春香;白音;包英华;范美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止消通脉宁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刺激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评价止消通脉宁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尿素氮、肌酐及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止消通脉宁颗粒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降低血糖、尿素氮、肌酐水平,减轻肾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病变.结论 止消通脉宁颗粒能改善大鼠糖尿病症状,较好地保护肾脏结构和功能.
作者:汪家春;王征;储智勇;张术;栾洁;沈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苦参碱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pG2.2.15的凋亡机制.方法 使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Fas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Fas基因的表达.结果 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pG2.2.15的生长抑制率为75.5%.苦参碱具有诱导HpG2.2.15细胞凋亡的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率为57.9%.苦参碱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pG2.2.15Fas基因的表达率(4.11%)优于对照组DDP(3.7%).苦参碱可使细胞株的Fas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苦参碱具有诱导HpG2.2.15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是促进Fas基因的表达,使Fas蛋白增加.
作者:程少冰;赵昌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干旱和温度胁迫主要应用于大田作物的基础研究,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药用植物领域研究.该文对目前干旱和温度胁迫在药用植物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干旱和温度胁迫在药用植物上应用进行了展望.
作者:杨枝中;马逾英;卢晓琳;吕强;米晓琴;郭沛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苦参提取物(RSF)在低于临界溶血浓度时对红细胞表面形貌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 红细胞悬液与 0.5,2 g·L-1 剂量 RSF 作用后,应用 AFM 观察红细胞形貌,测定细胞内 Ca2+ 浓度及膜 Ca2+-Mg2+-ATPase 活性.结果 AFM 形貌图显示 RSF 作用使红细胞凹陷加深;超微结构观察显示 RSF 引起红细胞膜表面凹凸增强及颗粒聚集;同时,红细胞内 Ca2+ 浓度升高,Ca2+-Mg2+-ATPase 活性降低.结论 RSF 中苦参碱类化合物与细胞膜中磷脂作用引起膜透性改变及膜表面蛋白质聚集,改变红细胞内骨架结构,引起红细胞表面形貌的改变,该变化与胞内 Ca2+ 浓度升高及膜 Ca2+-Mg2+-ATPase 活性降低相关.
作者:张晓宇;宋丽晶;刘威;何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散结抗瘤方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移植S180肉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散结抗瘤方组、散结抗瘤方加CTX组(联合组).连续给药15 d后处死小鼠,计算其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VEGF 和HIF- 1α表达.结果 荷瘤对照组的肿瘤生长迅速,散结抗瘤方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联用CTX时抑瘤效果更显著(P<0.01).与荷瘤对照组比较,给药各组的VEGF、HIF- 1α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散结抗瘤方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且与CTX有协同作用,该方可能通过对HIF- 1α的抑制,达到对VEGF 的表达调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吴秀丽;陈达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六味地黄丸中定量指标的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法分别测定六味地黄丸水分、丹皮酚和马钱苷的含量作为其化学值(真值),并测定其近红外光谱.结果 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建模样品集化学值(真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r(水分)=0.977 4,r(丹皮酚)=0.920 2,r(马钱苷)=0.960 1.检验样品集化学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水分)=0.991 7,r(丹皮酚)=0.872 4,r(马钱苷)=0.871 2.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化学法测得的六味地黄丸中水分、丹皮酚、马钱苷含量与近红外预测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六味地黄丸中定量指标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陈斌;李军会;臧鹏;田瑞华;严勇潮;迟玉明;田明;张录达;严衍禄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7.2,5.0,2.8 g·kg-1,相当药效学有效剂量(0.35 g·kg-1为中剂量)的20,16,8倍,连续对大鼠灌胃给药27周.给药14,27周及停药4周后,经检查动物的一般状态、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组织.结果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大鼠的一般状况、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系数、重要脏器组织结构等无明显影响.停药4周后检测上述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明显异常.结论 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表明,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在2.8~7.2g·kg-1属于安全剂量范围.
作者:邴飞虹;程静;万敏;韩俊;李婧;廖一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蒲公英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冰乙酸-水(30∶2∶68),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2 nm.结果 阿魏酸在0.019 24~0.240 5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0%.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蒲公英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李喜凤;余云辉;郝哲;邱天宝;杜云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中医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舌诊作为中医具特色诊断的内容之一,在其现代化的研究进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传统的研究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如B超、电镜、热象仪、舌色检查仪、舌体测算仪等的广泛使用,实验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酸碱度、细胞免疫机制的检测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使舌诊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其次,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测定舌质的RGB值以及多色度空间的转换实现舌象的量化,改进的Confidence connected区域生长算子提取裂纹区域,有限维模型分析舌色范围,监督FCM聚类算法区分舌质舌苔,基于JSEG 算法和k-NN法对苔质自动分离使舌象数字化以及新型的舌象采集装置实现舌象信息的全面提取和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指标的自动分析等等,中医舌诊研究更是由此进入了现代化、信息化、客观化、标准化之飞速发展的轨道;再者,舌诊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出现等将舌诊研究拓展到动物实验领域.文章对近些年舌诊研究技术及方法方面的一些成果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丁宏娟;何建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鹅不食草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AgNO3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和葡聚糖凝胶Toyopearl HW-40F凝胶渗透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鹅不食草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Ⅰ);β-谷甾醇(Ⅱ);β-胡萝卜苷(Ⅲ);2-(1-羟基丙烷)-4-甲酚(Ⅳ);短叶老鹳草素(Ⅴ);2β-羟基-2,3-二氢-6-O-当归酰多梗白菜菊素(Ⅵ);二氢堆心菊灵(Ⅶ);堆心菊灵(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 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吴和珍;刘玉艳;杨艳芳;肖梦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偏头痛[1]患者常合并失眠症,同时由于失眠加重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失眠的改善能减轻偏头痛的症状,临床对这类患者多采用镇静安眠药,由于其有乏力、药物依赖等副作用,很多患者不愿接受,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香远合剂具有明显的作用,我科2008-01~2008-12期间治疗的偏头痛失眠症72例,观察香远合剂治疗偏头痛失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复方岩白菜素缓释片的实验研究.方法 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复方岩白菜素缓释片制备工艺简单,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和给药剂量,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且平喘作用优于复方岩白菜素片.结论 复方岩白菜素缓释片设计合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成军;杜一民;缪菊莲;郭剑伟;刘健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藤片中绿原酸的含量,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 精密称定不同批次的四藤片,经超声提取、过滤,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绿原酸在6.84~34.2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RSD为1.5%,n=9).结论 该法测定四藤片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吴德海;杨仕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大鼠和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影响.方法 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口服给药后,观察其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含量、肝脏指数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探针药的代谢率观察其对大鼠肝CYP450的7种亚型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的睡眠时间无影响,大鼠肝CYP450含量及肝脏指数无显著变化,对大鼠肝CYP450的7种亚型探针药的代谢率亦无影响.结论 蹄叶橐吾乙醇提取物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
作者:李丽波;孙超;王玉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