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丝瓜根滴鼻液治疗鼻炎疗效观察

唐桂兴;廖伟明;唐爱莲;欧贤红;许爱华

关键词:丝瓜根滴鼻液, 鼻炎,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丝瓜根滴鼻液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对90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滴用丝瓜根滴鼻液,对照组滴用1%麻黄碱、链地液,每鼻腔4~5滴/次,4次/d,7 d为1个疗程.结果 丝瓜根滴鼻液对过敏性鼻炎显效率为90.00%,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显效率为66.66%,总显效率为78.33%;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性治疗过敏性鼻炎.滴用丝瓜根滴鼻液后除少数病人的鼻粘膜出现刺激性短暂性疼痛外,其他病人尚未发现全身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丝瓜根滴鼻液治疗鼻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齿瓣石斛不同营养器官多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 探讨齿瓣石斛不同营养器官的多糖含量.方法 采用硫酸-苯酚法对齿瓣石斛根、嫩条、叶、老条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嫩条中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部位,其含量的顺序分别为嫩条>叶>根>老条.结论 齿瓣石斛采收嫩条部位比较合理,老条可用于分株繁殖和压条繁殖.

    作者:明兴加;王娟;王海军;李标;张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粉防己碱对脂多糖致小鼠的痛觉增敏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通过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痛觉增敏模型,以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阳性药物,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LPS致痛觉增敏小鼠的镇痛效应,进一步研究Tet镇痛与IL-6和TNF-α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组、Tet 5,15,45 mg/kg 6组,通过腹腔注射LPS 100 μg/kg建立痛阈增敏疼痛模型,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Tet的镇痛效应;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6、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 Tet 5,15,45 mg/kg各组明显减少醋酸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减少血浆TNF-α含量、抑制IL-6的产生.结论 Tet具有镇痛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Tet 抑制内毒素诱导小鼠血液中IL-6的产生、减少血浆TNF-α的含量.

    作者:代先坤;罗福玲;章卓;李洪忠;张力;万敬员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组天花粉蛋白研究进展

    目的 天然天花粉蛋白(TCS)是一种拥有抗肿瘤、抗病毒的核糖体失活蛋白,但在临床应用时有细胞毒性强和诱导严重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化学修饰的方法对天然TCS进行改造和修饰,以期获得高效、低毒和低免疫原性的TCS供临床和研究使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文章综述了该领域的新近研究进展.

    作者:彭平平;黄利鸣;王艳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直立型川麦冬植株生物学性状与块根产量、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直立型川麦冬生物学性状与块根产量、品质的相关性规律,确定影响直立型川麦冬块根产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在直立型川麦冬主产区,原位动态法采集样品,测定麦冬植株生物学性状;苯酚-硫酸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麦冬多糖含量和皂苷含量;运用SPSS软件分析麦冬生物学性状与块根产量、品质的相关性规律.结果表明直立型川麦冬是植株综合性状好、块根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系,影响直立型川麦冬块根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块根数X5、植株冠幅X2、植株分蘖数X3、植株高度X1、鲜块根总重Y,其回归方程为:Z12=2.924Y+0.118X5+5.313,Y=0.343X5+0.688X1+0.250X2-3.195,Y=0.341Z12-0.039X5-1.814,X5=5.142X3+10.023(P<0.001***).结论 直立型川麦冬植株生物学性状与麦冬块根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科学筛选优质麦冬资源与培育高产良好性状的株系是直立型川麦冬新品系育成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芳令;张兴国;程方叙;梁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苦参提取物对红细胞形貌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苦参提取物(RSF)在低于临界溶血浓度时对红细胞表面形貌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 红细胞悬液与 0.5,2 g·L-1 剂量 RSF 作用后,应用 AFM 观察红细胞形貌,测定细胞内 Ca2+ 浓度及膜 Ca2+-Mg2+-ATPase 活性.结果 AFM 形貌图显示 RSF 作用使红细胞凹陷加深;超微结构观察显示 RSF 引起红细胞膜表面凹凸增强及颗粒聚集;同时,红细胞内 Ca2+ 浓度升高,Ca2+-Mg2+-ATPase 活性降低.结论 RSF 中苦参碱类化合物与细胞膜中磷脂作用引起膜透性改变及膜表面蛋白质聚集,改变红细胞内骨架结构,引起红细胞表面形貌的改变,该变化与胞内 Ca2+ 浓度升高及膜 Ca2+-Mg2+-ATPase 活性降低相关.

    作者:张晓宇;宋丽晶;刘威;何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大鼠长期毒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7.2,5.0,2.8 g·kg-1,相当药效学有效剂量(0.35 g·kg-1为中剂量)的20,16,8倍,连续对大鼠灌胃给药27周.给药14,27周及停药4周后,经检查动物的一般状态、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组织.结果 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大鼠的一般状况、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系数、重要脏器组织结构等无明显影响.停药4周后检测上述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明显异常.结论 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表明,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在2.8~7.2g·kg-1属于安全剂量范围.

    作者:邴飞虹;程静;万敏;韩俊;李婧;廖一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温灸器治疗2型糖尿病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灸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5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温灸组和药物组(口服二甲双胍).温灸组取穴: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肾俞,脾俞.每天选用4个穴位交替使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温灸组32例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服药组24例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4.1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温灸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药物二甲双胍治疗.

    作者:宫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术茯苓汤及水煎液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VIP受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术茯苓汤及其水煎液提取分离组分与组分配伍对脾气虚大鼠VIP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大黄厚朴枳实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肠组织VIP受体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①白术茯苓汤组、总多糖高剂量组、白术内酯Ⅲ中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能降低VIPR1水平(P<0.05);络合物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VIPR1水平(P<0.01).②白术内酯Ⅲ高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能降低VIPR2水平(P<0.05);白术茯苓汤组、总多糖高剂量组、络合物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VIPR2水平(P<0.01).结论 白术茯苓汤及各提取分离组分对VIP受体皆有不同程度地下调作用.

    作者:罗云波;贾波;祝捷;贺晓芳;张楠;刘兴隆;彭腾;彭成;欧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附子炮制后新增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目的 分离和鉴定白附子炮制后新增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定提取溶剂,用硅胶柱和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硅胶G薄层板和HPLC检识,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新产生的化学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Ⅰ),还分离到了其结构类似物质双[5-甲酰基-糠基]-醚(Ⅱ).结论 首次从制白附子中分离得到5-羟甲基糠醛和双[5-甲酰基-糠基]-醚,为中医临床炮制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红伟;张振凌;刘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丝瓜根滴鼻液治疗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丝瓜根滴鼻液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对90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滴用丝瓜根滴鼻液,对照组滴用1%麻黄碱、链地液,每鼻腔4~5滴/次,4次/d,7 d为1个疗程.结果 丝瓜根滴鼻液对过敏性鼻炎显效率为90.00%,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显效率为66.66%,总显效率为78.33%;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性治疗过敏性鼻炎.滴用丝瓜根滴鼻液后除少数病人的鼻粘膜出现刺激性短暂性疼痛外,其他病人尚未发现全身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丝瓜根滴鼻液治疗鼻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桂兴;廖伟明;唐爱莲;欧贤红;许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方红豆杉胶囊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观察复方红豆杉胶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种蛋在孵育7d后制备CAM模型,复方红豆杉胶囊低、高剂量含药血清、生理盐水、硫酸鱼精蛋白、空白血清滴加于CAM表面载体上,作用48h后观察胚胎存活情况,显微镜下计数CAM载体周围的一、二级血管数目.结果 复方红豆杉胶囊低、高剂量组均有抑制CAM血管生成作用,一、二级血管数目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和空白血清组(P<0.01).结论 复方红豆杉胶囊具有明显的抑制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杨爱珍;刘向荣;王蕊;厉璐帆;马世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肾康合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瘦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肾康合剂对脾肾气虚,湿瘀内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血清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 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措施,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肾康合剂.结果 治疗组营养状态好转,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组血BUN、Scr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Leptin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肾康合剂可以显著改善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湿瘀内阻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肾功能.

    作者:钟丹;傅贵平;衷学军;陈根云;王娟;陈小丽;罗满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苦参碱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pG2.2.15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苦参碱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pG2.2.15的凋亡机制.方法 使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Fas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Fas基因的表达.结果 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pG2.2.15的生长抑制率为75.5%.苦参碱具有诱导HpG2.2.15细胞凋亡的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率为57.9%.苦参碱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pG2.2.15Fas基因的表达率(4.11%)优于对照组DDP(3.7%).苦参碱可使细胞株的Fas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苦参碱具有诱导HpG2.2.15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是促进Fas基因的表达,使Fas蛋白增加.

    作者:程少冰;赵昌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龙须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白龙须为百合科长蕊万寿竹Disporum bodinieri (Levl. et Vaut.)Wang et Tang 和万寿竹D. cantoniens(Lour.)Merr.的根及根茎,为恩施民族药物,味甘,平.具滋阴清热、化痰止咳、舒筋活血之功效.主治咳嗽、咯血、热病后期虚热、消化道出血、白带、烧烫伤、骨折[1] .为给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民族药物资源,本实验对白龙须进行了初步的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张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方岩白菜素缓释片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介绍复方岩白菜素缓释片的实验研究.方法 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复方岩白菜素缓释片制备工艺简单,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和给药剂量,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且平喘作用优于复方岩白菜素片.结论 复方岩白菜素缓释片设计合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成军;杜一民;缪菊莲;郭剑伟;刘健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建中汤有无饴糖对实验性脾虚证小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小建中汤有无饴糖对实验性脾虚证小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 以脾虚证小鼠为实验对象,运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含量,免疫组化法分析空肠VIP的表达.结果 小建中汤有无饴糖均能显著降低血浆中VIP含量,减少空肠VIP表达.结论 小建中汤有无饴糖均能显著降低VIP,为小建中汤配伍规律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史琴;沈祥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用秀丽隐杆线虫观察43种中药的体内抗菌药效

    目的 以秀丽隐杆线虫细菌感染模型评价中药的体内抗菌作用,为发现新的抗菌先导物奠定基础.方法 用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感染秀丽隐杆线虫,用培养液配制不同浓度的中药提取物药液,将线虫置入药液培养,5 d后观察,根据成活率、线虫体内细菌数判断药效.结果 水麻叶、黄连、大接骨丹、知母、茯苓、当归、桃仁、山豆根、白虎汤对感染细菌的秀丽隐杆线虫显示出较好的保护效果,其中水麻叶作用强;对9种提取物做体外抑菌实验,除黄连具有较弱的抗菌效果外,其它8种提取物当浓度为1 600 μg·ml-1时均无抗菌活性,但在较低浓度时(100~800 μg·ml-1)对线虫产生体内抗菌作用,与阴性对照比,降低线虫体内细菌数10~100倍.结论 秀丽隐杆线虫易于培养,可感染多种细菌,具有免疫系统,繁殖成本低,适宜用于体内抗菌药物的筛选.

    作者:杨再昌;马小彦;乐意;牛玉乐;乔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浅谈络病理论与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大多表现为对称性色素沉着.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不但影响容貌,而且给患者带来诸多精神、生活方面的烦恼和痛苦.目前西医仍没有治疗黄褐斑的特效药物,外用药物及光疗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色素反弹现象非常严重.中医药在治疗黄褐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中医学络病的角度进行阐述未见报道.由于络病理论及应用涉及诸病领域,本文浅谈络病理论与黄褐斑的相关性,期望寻找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新思路.

    作者:刘邦民;张涓;宋联进;高天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加味四君子汤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 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模型.昆明种鼠随机分6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造模组、思密达组、加味四君子汤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小肠黏液中sIgA的测定、血清中IL-2的测定及肠通透性(尿液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的检测.结果 盐酸林可霉素灌胃3 d小鼠,肠道菌群失调,sIgA从正常对照组的14.54 mg/ml增加到18.70 mg/ml,IL-2从正常对照组的1 186.65 mg/ml降低到1 111.58 mg/ml、L/M从正常对照组的1.27增加到1.37 mg/ml.实验组分别给加味四君子汤、思密达及两药合用后,肠道菌群得以调整,sIgA含量从18.70 mg/ml降低到14.52 mg/ml,IL-2的含量从1 111.58 mg/ml增加到1189.58 mg/ml,肠黏膜通透性减小.各治疗组间比较,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合用组优于加味四君子汤组和思密达组.结论 加味四君子汤和思密达均能修复受损黏膜,有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加味四君子汤在调整失调的菌群方面优于思密达,两药合用给药则能起到佳效果.

    作者:张燕;罗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云南白药胶囊对LEEP刀术后出血疗效分析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病患之一,患者常有白带多带血丝,有异味,腰酸,下腹坠胀,接触性出血等,宫颈炎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积极治疗宫颈炎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20世纪90 年代初欧美开始被广泛应用LEEP[1],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推广应用.术后1周左右脱痂出血是LEEP 治疗后的必经过程, 出血超过月经量为出血过多.为了减少术后脱痂出血量,采用云南白药术后应用, 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