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虚状态下乌头炮制减毒药效对比实验研究

刘智;张大方;张志仁;王奕琛

关键词:脾虚模型, 乌头, 炮制, 急性毒性, 镇痛
摘要:目的 研究虚证状态下乌头属药用植物炮制减毒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喂食肥甘生冷食物造成脾失健运的虚证模型.观察虚证状态下药物炮制减毒后对药效的影响.结果在给予相同剂量的前提下,药物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明显,与炮制后化学成分变化密切相关,而在毒性降低的同时,药效没有降低.结论脾虚状态下乌头属植物经过炮制后镇痛作用没有降低,有的药品经过炮制后镇痛作用略有增强.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菊花中蒙花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野菊花中蒙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在室温下,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水-冰醋酸(52∶46∶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34 nm.结果蒙花苷的线性范围0.05~2.5μg,r = 0.999 9(n=10);平均回收率99.2%,RSD=2.4%(n=6).结论该法可作为野菊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王伯涛;王锋;张同波;王惠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民族药透骨草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透骨草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透骨草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能够很好地鉴定透骨草.

    作者:李厚聪;刘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异法同步设计性实验模式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 探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方法将2004级药学专业36班32个学生分为8组,每组4人,各组设计了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橙皮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结果各组实验的终产物都是橙皮苷,但产率和纯度有一定的差异.使学生对几种橙皮苷的提取分离方法有一个感性的自我认识和比较.结论异法同步设计性实验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其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药学教育领域值得提倡和应用.

    作者:李子强;段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杨梅素分散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杨梅素分散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机制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实验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大鼠脑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乳酸(LA)的含量,观察杨梅素分散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影响;采用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法,观察杨梅素分散片对体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研究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杨梅素分散片各剂量组 (140,70,35 mg/kg)均可显著改善脑水肿、减少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减少乳酸的聚积,并对单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显著减轻大鼠静脉血栓重量;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杨梅素分散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并有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物损害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凝血状态、抑制血小板依赖性血栓的形成有关.

    作者:覃洁萍;王乃平;钟正贤;陈学芬;李燕婧;张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大蒜油微囊的制备工艺

    目的 优选大蒜微囊的制备工艺,制备大蒜新制剂.方法根据影响微囊剂成型因素,选用正交设计法L9(34)优选大蒜微囊的制备工艺.结果工艺优选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用量对微囊成型影响显著(P<0.5),微囊制备的佳工艺条件为B1D1A1C2,即明胶浓度(A)为3.0%、阿拉伯胶用量(B)为3.0%、乳化剂用量(C)为0.5%、搅拌速度(D)为200 r/min.结论用该法制备的大蒜微囊,性质稳定;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鲜敏;丁晓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

    从历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 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从生理、病理、治疗三个方面,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指出重视二者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宁;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杭白芷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 观察杭白芷多糖(PAD)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羟自由基(·OH)由Fenton反应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由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匀浆丙二醛(MDA)相对含量来反映PAD对脂质过氧化(LPO)的影响.结果PAD能清除·OH和O2-·,并抑制LPO,达到50%清除率或抑制率所需药物浓度(EC50)分别为250.9,2541.7和670.0 mg/ml;维生素C清除·OH和O2-·以及抑制LPO的EC50分别为113.2,45.8和321.8 mg/ml.结论PAD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但其活性较维生素C弱.

    作者:王德才;高丽君;高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挥发油提取方法对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方法I是乙醚提取,提取物经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方法II是直接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运用GC-MS-DS联用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比较分析方法I和方法II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用GC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方法I和方法II太子参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和0.13%.从方法I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9种化合物,有7种化合物出峰的保留时间在30 min后,其中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高(87.19%);方法II鉴定8种化合物,均在30 min前出峰,其中以2-糠醇相对含量高(79.76%).显然,方法I和方法II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较大的差别;方法I提取的挥发油中未能检出2-糠醇,2-糠醇是太子参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生成的,重复实验进一步验证该结果.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对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的影响;2-糠醇不是太子参的天然成分.

    作者:刘义宁;易骏;陈体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汉前中国古代解剖学对于肺脏之认识

    通过查阅国内汉前各类著作中有关肺脏解剖方面的文献资料,参阅后人的有关论述,并与当时的中医学理论相联系、对照,可以推断:早在两汉之前中国古代解剖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对于中医学有关肺脏理论的形成具重要影响作用.

    作者:丁雨;张俊川;董尚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亚旋覆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欧亚旋覆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绿原酸在0.20~8.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回归方程为Y=5 342.2X+1 960.5.平均回收率为100.42%,RSD为1.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欧亚旋覆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耿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枳实提取物中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 建立了枳实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芦丁、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了枳实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Phenomenex Gemini C18柱(150 mm×4.6 mm,5 μm),柱温37℃,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80,365 nm,流速1.0 ml/min .采用DPPH·测定枳实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进样量范围:柚皮苷为1.143~5.717 μg,橙皮苷为0.092~0.459 μg,新橙皮苷为1.179~5.895 μg,芦丁为0.024~0.118 μg,槲皮素为0.079~0.395 μg.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04%,100.150%,100.249%.RSD分别为0.515%,4.390%,0.774%.枳实提取物对DPPH·清除作用是柚皮苷的17.6倍.结论HPLC测定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枳实类黄酮含量,同时枳实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

    作者:焦士蓉;黄承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穿王消炎分散片成型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选穿王消炎分散片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了各辅料的用量.结果确定了以微晶纤维素PH-101为填充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崩解剂、3%聚维酮K30溶液为黏合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的分散片处方.结论所选处方合理可行,崩解快,分散均匀性好.

    作者:赖娟华;王晖;朱红;尧享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王清任的气血相关理论及用药特点

    王清任是清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家,前后历经12年写出了<医林改错>,其载有33个处方,对中医的气血理论加以发挥,丰富和发展了血淤学说.本文从王氏的气血相关理论和用药特点两个方面探讨其学术思想.

    作者:张海啸;杨叔禹;曹洪欣;史载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医评价恶性肿瘤生命质量的异同及对策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在国内译法众多,包括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或生存质量等,其本质并无太大差别,故简称为QOL.

    作者:慕晓艳;赵爱光;郑培永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长白楤木根、茎、叶中总黄酮含量

    目的 对长白楤木根、茎、叶中所含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360 nm波长处测定.结果总黄酮在4.08~32.6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0.018 3C+0.012 7,R2=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3% (RSD=1.9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长白楤木的质量控制.

    作者:宁德利;阮洪生;韩承伟;黄金仁;殷奎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补虚祛瘀法对创面修复瘢痕重塑期Smad3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虚祛瘀法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付氏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分为生理盐水组、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组、补虚方组、祛瘀方组、康复新组,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研究各组第18天创面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的变化.结果第18天时,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组TGF-β1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而Smad3分子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瘢痕形成重塑期,补虚祛瘀法对TGF-β1 → Smad3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秦海洸;何长杰;唐汉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辛兰芷喷雾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辛兰芷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辛夷、连翘、白芷进行定性分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腺苷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0nm.结果薄层色谱法可准确地对辛夷、白芷、连翘进行定性鉴别;腺苷在0.08~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1.7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辛兰芷喷雾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赵良义;邵艳新;谢晓燕;李冬梅;鹿颐;温俊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注射剂的售后调研

    中药注射剂(TCMI)的问世,改变了中药以口服给药为主的传统给药方式,突出了速效和高效的特点,为临床医生用药增加了更多的选择.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表明,TCMI 存在的问题较多,认真总结而不是回避这些问题的存在,将有助于TCMI 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杨兴海;吴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乌梅制炭前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变化

    目的 初步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乌梅炭中有机酸和鞣质含量的变化,为乌梅炭炮制工艺的优选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有关有机酸及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不同温度的烘制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变化进行考察.结果乌梅生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高;随着制炭温度的升高,其含量逐渐降低.结论乌梅制炭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降低.

    作者:李景丽;袁武会;于坚;刘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将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与传统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出一种以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新型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实了课堂讲授内容,扩展了授课领域,增强了知识的逻辑联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实现了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并且及时直观地反馈了教学效果.试点和调查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良好.

    作者:张文平;马廉兰;谢水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