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灯盏乙素改善地塞米松致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研究

刘舒凌;杨秀芬;王乃平

关键词:灯盏乙素, 胰岛素抵抗, 地塞米松, 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肌肉注射DEX诱导大鼠IR,同时ig 灯盏乙素进行治疗,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灯盏乙素能显著降低DEX诱导的IR大鼠FBG,FINS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TC含量,对TG的升高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升高血清NO含量.结论 灯盏乙素能改善DEX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血清NO含量有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缬草油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缬草油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缬草油为试材,用管碟法和微量稀释法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低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两种方法提取的缬草油对细菌和真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缬草油有抑菌作用,具很大应用潜力.实验结果为其在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杨杰;李忠海;黄凌;黎继烈;文蓉;崔培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对兔胃底条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目的 比较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对兔胃底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 采用Magnus实验装置,用BL-410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记录胃平滑肌的活动曲线,待活动稳定后记录 5 min作为对照,然后观察药物对其作用40 min曲线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分别给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煎剂后,胃底条平滑肌的张力明显升高,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吗丁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P<0.05);大承气汤增加胃底平滑肌张力作用,升高率约为吗丁啉的5.82倍,是小承气汤的2.07倍;而小承气汤升高胃张力作用约为吗丁啉的2.81倍.结论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有促进胃底平滑肌的运动作用,加速胃排空过程.

    作者:张启荣;袁杰;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四君子汤合四逆散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等病变.

    作者:杨洁;陈文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综合干预疗效观察

    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有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可造成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常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儿保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

    作者:钟群英;刘建华;雷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蝎宝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蝎宝胶囊中阿魏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VP-ODS(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1%冰醋酸溶液 (25∶75) 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313 nm.结果 阿魏酸在2.5~25 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2.15%(n=6).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蝎宝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锦燊;梁陈方;杨春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炎支原体培养和白细胞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

    小儿患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太典型,容易引起误诊,并且学龄前小儿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MP)感染有增加趁势,对MP感染者也不太重视检查白细胞.

    作者:陈年发;段永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难经》论伤寒病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对难经<五十八难>所论伤寒病内容进行剖析,指出<难经>对外感病的分类、脉象区别、治疗方法及宜忌等.认为<难经·五十八难>对伤寒病论述分类明确,思路清晰,论述精辟,注重创新,对中医后世对外感病的理法方药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周杰;段延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复方颠倒散药物面膜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制备复方颠倒散药物面膜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根据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采用乳膏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复方颠倒散药物面膜;观察37例患者应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该面膜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标准可靠,临床有效率86.5%.结论 该制剂组方科学,工艺合理简单,质量稳定可靠,临床疗效确切,适合于轻中度痤疮患者的治疗.

    作者:吴婧;陈莹;黄启涛;甄新现;李淑敏;郑水立;郭婷婷;陈恩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广西山豆根药材的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广西产山豆根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山豆根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 氧化苦参碱的点样量在2.268~11.340 μg范围内,点样量与斑点峰面积积分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43,n=5).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1.03%.4个不同产地山豆根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差异不大.结论 实验为制定广西山豆根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

    作者:潘莹;江海燕;王芸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生化汤在中期妊娠引产术后应用效果观察

    中期妊娠引产多指由于某种原因妊娠16~24周要求终止妊娠而采取的措施,因孕周较长、胎儿较大,产痛时间长,产后易发生并发症,产后出血为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作者:陈默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该文从目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结合实践来探寻提高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华;池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在木糖醇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与木糖醇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在木糖醇输液中于4℃、25℃和37℃条件下0~6 h内含量变化情况,并同时观察记录配伍溶液0~6 h内外观、pH值变化情况.结果 0~6 h内,银杏叶提取物在木糖醇输液中的含量、颜色及pH值无显著变化.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与木糖醇输液配伍后0~6 h内稳定.

    作者:高媛媛;汤道权;魏雅芹;刘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居群栝楼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 在扫描电镜下对采集于河南、河北、湖北和贵州四省共14个居群栝楼花粉形态进行观察,为栝楼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居群栝楼花粉粒大小、形态及表面纹饰和萌发沟形态等方面进行观测,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4个居群栝楼花粉均为扁球形或近球形,花粉表面纹饰均呈穴状.不同居群在极轴长、赤道轴长、赤极比、孔穴密集程度以及萌发沟形态上有所差异.结论 花粉形状和表面纹饰是不同居群作为同种植物所具备的共同特征;花粉大小及萌发沟形态的差异则体现出不同居群的差异,可以作为栝楼种质资源多样性的佐证.

    作者:谢果珍;舒少华;王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蒲公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对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对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蒲公英细粉用甲醇,料液比1∶20,在70℃下超声提取10 min,总黄酮的提取率较高.结论 此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稳定可行.

    作者:李喜凤;郝哲;杜云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蒜蒜酶/蒜氨酸催化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从鲜蒜中分离纯化蒜酶,并研究其酶学性质、动力学特性以及临床常用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优化蒜酶的提取纯化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理论参数.方法 采用盐析、超滤、冷冻干燥等方法提取纯化蒜酶,SDS-Page凝胶电泳法测定纯化蒜酶分子量,丙酮酸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蒜酶活力.结果 分离纯化所得蒜酶的分子量为97.88 KDa,纯度大于60%;蒜酶催化裂解天然蒜氨酸的适温度为35℃,适pH为7.00;随着温度的升高,蒜酶的稳定性下降;蒜酶在pH 6.5的缓冲体系中稳定;以天然蒜氨酸为底物测得米氏常数Km=2.139 mmol·L-1,大反应速度Vmax=41.67 U·mg-1(蛋白);临床常用溶剂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含0.85%NaCl、0.03%KCl、0.033%CaCl2)对蒜酶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含5%葡萄糖、0.9%氯化钠)则较强的抑制了蒜酶活力,75%和95%乙醇具有强烈的杀酶作用.结论 蒜酶具有热不稳定性和pH不稳定性;其酶解反应选择在35℃和pH 7.00的缓冲体系中佳;而蒜酶溶解在pH6.5的缓冲体系中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临床常用溶剂中,含氯化钠的注射液(不含葡萄糖)对蒜酶活力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含有葡萄糖的注射液强烈抑制蒜酶活力;75%和95%乙醇作为消毒液使用时也应避免其对蒜酶的杀伤作用.实验结果对进一步优化蒜酶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以及蒜酶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曹红;袁耀佐;陈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蝎龙接骨散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蝎龙接骨散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配制蝎龙接骨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蝎龙接骨散中血竭素的含量.结果 该制剂各项检查均符合蝎龙接骨散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血竭素在9.59~47.94 mg·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6,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96%).结论 蝎龙接骨散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质控方法可行.

    作者:梁陈方;肖萍;李文仕;杨春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简要阐述了手性药物的世界销售市场.综述了目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领域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包括: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手性萃取拆分法和膜拆分法等,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作者:卢定强;李衍亮;凌岫泉;涂清波;陈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白术药材的薄层色谱研究

    目的 建立白术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以白术内酯Ⅲ为对照品,正己烷-醋酸乙酯(3.5∶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显色后在波长366 nm下检识.结果 白术药材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可为白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叶燕;程雪梅;侴桂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加味烂积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加味烂积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当归、吴茱萸、木香及川木香、白术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制剂中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 样品中均能检出当归、吴茱萸、木香及川木香、白术的特征斑点;大黄素在0.015 63~0.390 75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大黄酚在0.034 48~0.862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控制加味烂积丸的质量.

    作者:余晓琴;李鸥;董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监测颈动脉斑块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

    动脉粥样硬化常与冠状动脉血管受累同时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颈部动脉位于体表暴露并极为表浅的部位,是高频超声探头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理想的超声成像窗口.

    作者:李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