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杜仲多糖对环磷酰胺致小鼠毒性的影响

辛晓明;郭桂丽;王浩;陈美华;朱玉云;高允生

关键词:杜仲多糖, 环磷酰胺, 致毒性
摘要:目的 研究杜仲多糖(Eucommia polysaccharide,EOP)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致毒性的保护作用,为杜仲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CY造模.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6组,每组12只,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Vc为阳性对照,EOP分别用高、中、低不同的剂量组灌胃给药,除空白组以外均腹腔注射CY,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和灌胃5 d,每天称量小鼠体重.末次给药禁食不禁水12 h后将小鼠眼球取血测MDA,SOD,然后将小鼠处死取胸腺、脾脏和肝脏分别计算其指数,另外取肝脏做成匀浆测GSH,GPT,左大腿股骨测其骨髓DNA含量.由以上指标分析EOP对CY致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 EOP能有效地保护CY所引起的小鼠毒性作用,相对于模型组,EOP组的体重下降减少,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都有所升高;MDA降低,SOD升高,GSH升高,GPT升高;血象测定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有所升高;骨髓DNA含量升高;其中高剂量组明显.结论 EOP对CY引起的毒性作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二至丸与失笑散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uPA的调控

    目的 研究不同治则中药复方二至丸与失笑散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uPA/PAI-1纤溶途经的调控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于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至丸组、失笑散组及合方组.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末处死大鼠.观察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肝功能、肝组织病理、Western 印迹法检测uP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肝组织PAI-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中药复方均能降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P,ALT,AST水平(P<0.01),失笑散及合方能降低TBil(P<0.01);合方改善ALP,ALT优于两个单方.3个复方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P<0.01),合方优于两个单方.3个复方均能显著降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PAI-1 mRNA表达(P<0.01),提高uPA的表达(P<0.05,P<0.01).合方对上述环节的调控优于两个单方.结论 不同治则中药复方均能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合方作用优于两个单方,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uPA/PAI纤溶途径有关.

    作者:陈珺明;安德明;柳涛;郑培永;邢练军;季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综合评分法优选黄芪的微波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黄芪的佳微波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干膏收率、多糖含量、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对影响提取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佳微波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5 min,功率480 W,提取1次,料液比1∶12(g∶ml).结论 通过重复验证实验表明优选出的工艺科学、经济,可有效节约资源,指导工业生产.

    作者:昝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交泰丸加味方治疗痤疮50例临床观察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与内分泌、遗传、免疫感染、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龚丽;徐江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威灵仙类药材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研究

    目的 利用紫外谱线组法对威灵仙类药材进行鉴别.方法 采用紫外谱线组法,分别对氯仿、无水乙醇、水3种溶剂的威灵仙类药材浸出液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并测定其吸收峰数目和其峰位值.结果 威灵仙类药材的紫外谱线组图像、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具有较大差异.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鉴别威灵仙类药材.

    作者:黄婕;靳凤云;王祥培;孙宜春;李保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四君子汤合四逆散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等病变.

    作者:杨洁;陈文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蛭龙活血通淤胶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 观察小鼠口服蛭龙活血通淤胶囊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以大给药量法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测定药物的急性毒性.结果 以大给药量法24 h内灌胃给药3次,连续观察2周无1只小鼠死亡,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测得小鼠的大给药量为81.6 g/kg.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蛭龙活血通淤胶囊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罗萌;杨思进;宋志宙;白雪;李庆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校医院门诊口服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药物的新陈交替显著加快,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校医院门诊2006~2008年口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藤茶多糖AGP-3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的初步鉴定

    目的 对藤茶水溶性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AGP-3组分,并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的鉴定,为藤茶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DEAE-Sephadex A-25、Sephadex G-200和HPLC对藤茶多糖分离纯化,并通过IR、GC、1HNMR和13CNMR分析对藤茶多糖AGP-3组分的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 AGP-3重均分子量(Mw)为1.02×105 Da,含中性糖质量分数57.6%、糖醛酸32.3%、蛋白质3.5%.结论 藤茶多糖分离组分AGP-3为一种含蛋白质的复合多糖.

    作者:罗祖友;陈根洪;郑小江;吴谋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绿凤藤茶中总黄酮含量比较与分析

    目的 探讨恩施地区绿凤藤茶的佳采收时期及采摘部位.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绿凤藤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不同采摘时间及不同采摘部位的绿凤藤茶中总黄酮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不同时间采摘的藤茶以6月总黄酮含量为高,不同采摘部位的藤茶总黄酮含量以茎尖为高.

    作者:向东山;刘晓鹏;翟琨;郑小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简要阐述了手性药物的世界销售市场.综述了目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领域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包括: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手性萃取拆分法和膜拆分法等,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作者:卢定强;李衍亮;凌岫泉;涂清波;陈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25份中药材送检抽检报告书的分析

    中药材的真伪、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临床中医用药的疗效及安全.由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产地来源不同,加工方法各异,再加上中药材的混淆品种极多,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金钱的利益掺假掺杂,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造成药材的质量下降.

    作者:韩进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药材红毛五加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藏药材红毛五加药材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其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红毛五加皮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A)-0.5 %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为:基线(A∶B=30∶70),0~5 min(A∶B=35∶65),5~15 min(A∶B=40∶60),15~30 min(A∶B=50∶50);检测波长 358 nm,流速1 ml·min-1.结果 金丝桃苷在2.90×10-3~0.58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 Y =4×106X-14 065,r=0.999 9(n=9),平均回收率为100.6 %,RSD为0.96 %(n=6).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有助于红毛五加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作者:李莹;袁玮;刘超;刘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蒜蒜酶/蒜氨酸催化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从鲜蒜中分离纯化蒜酶,并研究其酶学性质、动力学特性以及临床常用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优化蒜酶的提取纯化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理论参数.方法 采用盐析、超滤、冷冻干燥等方法提取纯化蒜酶,SDS-Page凝胶电泳法测定纯化蒜酶分子量,丙酮酸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蒜酶活力.结果 分离纯化所得蒜酶的分子量为97.88 KDa,纯度大于60%;蒜酶催化裂解天然蒜氨酸的适温度为35℃,适pH为7.00;随着温度的升高,蒜酶的稳定性下降;蒜酶在pH 6.5的缓冲体系中稳定;以天然蒜氨酸为底物测得米氏常数Km=2.139 mmol·L-1,大反应速度Vmax=41.67 U·mg-1(蛋白);临床常用溶剂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含0.85%NaCl、0.03%KCl、0.033%CaCl2)对蒜酶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含5%葡萄糖、0.9%氯化钠)则较强的抑制了蒜酶活力,75%和95%乙醇具有强烈的杀酶作用.结论 蒜酶具有热不稳定性和pH不稳定性;其酶解反应选择在35℃和pH 7.00的缓冲体系中佳;而蒜酶溶解在pH6.5的缓冲体系中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临床常用溶剂中,含氯化钠的注射液(不含葡萄糖)对蒜酶活力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含有葡萄糖的注射液强烈抑制蒜酶活力;75%和95%乙醇作为消毒液使用时也应避免其对蒜酶的杀伤作用.实验结果对进一步优化蒜酶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以及蒜酶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曹红;袁耀佐;陈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黔产稀子蕨科等3种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研究

    目的 对黔产稀子蕨科、鳞始蕨科、中国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方法.结果 基本弄清了黔产稀子蕨科、鳞始蕨科、中国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论 贵州有稀子蕨科、鳞始蕨科、中国蕨科植物共33种,可作药用植物18种,除少数种外,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作者:郑亚玉;赵能武;赵俊华;潘炉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拉米夫定联合中成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 的影响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联合中成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eAg 的影响.方法 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采集相关信息和Meta分析.结果 5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11个联合治疗方案、4121名患者纳入研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CHB疗程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45,1.97,1.64,95%可信区间分别为(2.12,2.84),(1.70,2.27),(1.43,1.88),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转阴率的疗效有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的趋势.其他联合治疗方案由于样本例数少而无法得出结论.

    作者:何玲;杨诗杰;吴进军;项岚;孙丽;王娜;蔡定彬;苏汝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薏苡非种仁部位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茎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 对薏苡非种仁部位(根、茎和叶)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茎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品质评价,寻找薏苡新的药用部位.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 非种仁部位中多糖含量分别为:根54.374 mg·g-1,茎56.932 2 mg·g-1和叶52.754 9 mg·g-1;不同产地茎中多糖含量分别为:陕西汉中汉台区82.775 9 mg·g-1,广西恭城79.766 1 mg·g-1,云南大度岗74.305 2 mg·g-1,四川峨眉山69.89 mg·g-1,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植物园63.378 4 mg·g-1,四川新津59.698 6 mg·g-1,云南景洪55.782 9 mg·g-1,湖北恩施52.754 9 mg·g-1,四川大学华西植物园38.585 1 mg·g-1;不同采收期(6~11月)茎中多糖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 非种仁部位多糖含量中,根、茎和叶的含量差异不大,并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上,从资源的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建议薏苡的非种仁部位可作为薏苡多糖的稳定来源,可以入药;不同产地中薏苡茎的多糖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产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对薏苡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不同采收期(6~11月)中薏苡茎的多糖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表明薏苡花期(7~9月)、果期(8~10月)间多糖积累增多.

    作者:李厚聪;刘圆;李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美塔派克斯与甲醛甲酚根管消毒临床疗效比较

    根管治疗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常规方法,在根管治疗过程中进行根管清理、消毒、充填三个步骤,缺一不可,但消毒是重要的环节,我们用META PEX糊剂作为根管消毒剂和FC消毒液进行对比,观察其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曾晓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目的 为控制大黄种子质量,制定大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 测定优良品种的药用大黄种子发芽率、千粒重、水分、净度等指标,制定分级标准.结果 大黄种子质量等级分为3个等级.结论 此方法制定的质量分级标准,可作为大黄种子的质量控制参考标准.

    作者:王昌华;刘翔;银福军;秦松云;李隆云;钟国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综合干预疗效观察

    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有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可造成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常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儿保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

    作者:钟群英;刘建华;雷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五味子多糖的研究概况分析

    目的 综述五味子多糖的药理研究、分级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研究.方法 通过论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部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进行概括、整理、总结.结果 与结论五味子多糖药理作用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五味子分级是研究分离具有高药效的多糖成分,其方法为不同条件下的沉淀分级法;五味子多糖提取检测研究有热水浸提法-苯酚-硫酸法测定方法、正交设计法-红外光谱法检测方法等;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提取检测方法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可成友;马春雁;边蔷;吴晓芳;杨玉超;高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