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格书;胡岗
目的 实验观察柴茯调脂口服液对高血脂模型大鼠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 给予大鼠高脂饲料20 d,造成高血脂大鼠模型,测定灌服柴茯调脂口服液后高脂模型大鼠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柴茯调脂口服液高剂量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G,CHOL,LDL,MDA含量,提高HDL含量和SOD活性.结论 柴茯调脂口服液具有明确的调节高血脂症的作用.
作者:宋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枸杞果柄水煎剂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制备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其分为降糖灵治疗组、低剂量枸杞果柄治疗组、高剂量枸杞果柄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非糖尿病小鼠).前3组小鼠分别以25 mg·kg-1·d-1降糖灵水溶液、5.0 g·kg-1·d-1枸杞果柄水煎剂、7.5 g·kg-1·d-1枸杞果柄水煎剂灌胃,后2组小鼠均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14 d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结果 给药14 d后降糖灵治疗组、低剂量枸杞果柄治疗组小鼠血糖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高剂量枸杞果柄治疗组小鼠血糖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降糖灵治疗组、不同剂量枸杞果柄治疗组血糖降低平均值与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血糖变化平均值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枸杞果柄水煎剂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有降低作用.
作者:杨涓;陈炜;魏智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壳聚糖的含量测定新方法.方法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壳聚糖与水溶苯胺蓝的超分子反应条件,并建立分析方法.结果 在pH 2.21时水溶苯胺蓝与壳聚糖发生了超分子褪色反应,所拟方法用于壳聚糖的测定,结果与溴甲酚绿法一致.结论 所拟方法简单,快速,用于壳聚糖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马卫兴;王敏;朱鹏;周亚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综述五味子多糖的药理研究、分级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研究.方法 通过论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部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进行概括、整理、总结.结果 与结论五味子多糖药理作用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五味子分级是研究分离具有高药效的多糖成分,其方法为不同条件下的沉淀分级法;五味子多糖提取检测研究有热水浸提法-苯酚-硫酸法测定方法、正交设计法-红外光谱法检测方法等;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提取检测方法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可成友;马春雁;边蔷;吴晓芳;杨玉超;高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从鲜蒜中分离纯化蒜酶,并研究其酶学性质、动力学特性以及临床常用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优化蒜酶的提取纯化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理论参数.方法 采用盐析、超滤、冷冻干燥等方法提取纯化蒜酶,SDS-Page凝胶电泳法测定纯化蒜酶分子量,丙酮酸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蒜酶活力.结果 分离纯化所得蒜酶的分子量为97.88 KDa,纯度大于60%;蒜酶催化裂解天然蒜氨酸的适温度为35℃,适pH为7.00;随着温度的升高,蒜酶的稳定性下降;蒜酶在pH 6.5的缓冲体系中稳定;以天然蒜氨酸为底物测得米氏常数Km=2.139 mmol·L-1,大反应速度Vmax=41.67 U·mg-1(蛋白);临床常用溶剂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含0.85%NaCl、0.03%KCl、0.033%CaCl2)对蒜酶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含5%葡萄糖、0.9%氯化钠)则较强的抑制了蒜酶活力,75%和95%乙醇具有强烈的杀酶作用.结论 蒜酶具有热不稳定性和pH不稳定性;其酶解反应选择在35℃和pH 7.00的缓冲体系中佳;而蒜酶溶解在pH6.5的缓冲体系中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临床常用溶剂中,含氯化钠的注射液(不含葡萄糖)对蒜酶活力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含有葡萄糖的注射液强烈抑制蒜酶活力;75%和95%乙醇作为消毒液使用时也应避免其对蒜酶的杀伤作用.实验结果对进一步优化蒜酶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以及蒜酶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曹红;袁耀佐;陈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Tongxinluo,TXL)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18 只SHR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组(TXL) 和空白对照组(SHR),每组各9 只,另9 只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TXL组用通心络溶于蒸馏水中配成溶液后按1.5 g·kg-1·d -1 的剂量灌胃,SHR组、WKY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8周后,用M超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 、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depth,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depth,IVSD);超声测量室间隔的平均声学强度(average image intensity,AII1)、峰- 峰强度(peak to peak intensity,PPI1)及其心包校正的声学强度(corrected acoustic intensity,CAI1);左室后壁的平均声学强度(average image intensity,AII2)、峰- 峰强度(peak to peak intensity,PPI2)及其心包校正的声学强度(corrected acoustic intensity,CAI2);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 Ⅲ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ⅢNP).结果 TXL组大鼠LVMI、LVPWD、IVSD、AII1、AII2、CAI1、CAI2、PⅢNP较SHR大鼠减小(P<0.05);TXL组大鼠LVEDD、PPI1、PPI2 较SHR组增大(P<0.05).结论 通心络可抑制SHR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谭安雄;李小云;王玉银;李涛;封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为探讨预防性关节内注射丹参注射液对关节粘连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盐水对照组(A组)、玻璃酸钠对照组(B组)、丹参治疗组(C组).手术切开右后膝关节,搔刮髌上囊前壁,切除大部分髌上囊后壁滑膜和髌下脂肪垫,术毕用长腿管形石膏固定右后肢膝关节于伸直位.每只动物采用的药物品种及剂量分别是:A组注生理盐水0.3 ml、B组注玻璃酸钠0.3 ml、C组注丹参注射液0.3 ml,共4次.4周后空气栓塞处死动物,行关节活动度测量、关节腔行大体观察、髌上囊滑膜组织的组织学观察和总胶原含量检测.结果 关节活动度B、C组大于A组(P<0.01),B、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关节粘连计分B、C组均于小A组(P<0.01),B、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髌上囊前壁滑膜病变组织学计分B、C组均小于A组(P<0.01),B、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髌上囊前壁滑膜组织总胶原含量B、C组小于A组(P<0.01),C组小于B组(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关节内注射能有效预防关节粘连,且与玻璃酸钠的效果类似.
作者:段戡;袁长深;姚弘毅;刘宇翔;刘政治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丹桂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丹桂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48种组分,占出峰总面积的92.79%.结论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复杂组分进行分析,可大大提高定性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胡春弟;梁逸曾;李晓如;郭方遒;曾茂茂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联合中成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eAg 的影响.方法 按照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采集相关信息和Meta分析.结果 5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11个联合治疗方案、4121名患者纳入研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CHB疗程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45,1.97,1.64,95%可信区间分别为(2.12,2.84),(1.70,2.27),(1.43,1.88),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转阴率的疗效有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的趋势.其他联合治疗方案由于样本例数少而无法得出结论.
作者:何玲;杨诗杰;吴进军;项岚;孙丽;王娜;蔡定彬;苏汝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龙葵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已久,文章从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来阐述近年龙葵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该中药提供进一步参考.
作者:卢汝梅;谭新武;周媛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山茱萸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考察大孔树脂纯化山茱萸总苷的工艺参数.方法 考察上样量、洗脱剂浓度、洗脱体积、上样浓度等因素对HPD-10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的影响.以洗脱液中莫诺苷和马钱苷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用 HPLC法测定其含量,确定佳工艺参数.结果 洗脱溶剂应为50%乙醇,大孔树脂每使用两次需要再生1次,佳上样浓度为0.25 g/ml,洗脱溶剂的用量为8倍的吸附原液体积,吸附容量为10 ml.结论 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山茱萸总苷可用于制备环烯醚萜苷制剂.
作者:李小娜;吕立勋;周洁;徐海燕;陈苹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以壳聚糖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成膜材料制备了如意金黄散膜剂,使其释药比原膜剂更均匀和持久.方法 兼顾如意金黄散中各主要成分的溶解性,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有效成分,以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成膜材料制备膜剂,HPLC测定膜剂中的姜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以膜剂中大黄酸的释放度为评价指标,膜剂体外缓释效果比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更好.结论 以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成膜材料制备如意金黄散膜剂柔性更好,大黄酸体外缓释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占军;韩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药物的新陈交替显著加快,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校医院门诊2006~2008年口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出血性转化(HT)是指在原脑梗塞灶的范围内转化为有出血证据.HT是脑梗塞后梗塞灶内常见的出血性病变,包括自然发生和药物治疗后发生的出血,可能是一种自然机制所致.
作者:杨光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及卵叶远志P.sibirica L.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反应总体积25 μl,内含10×PCR buffer 2.5 μl,dNTPs 2.0 μl,MgCl2 2.0 μl,引物1.0 μl,模板2 ng,Taq酶0.3 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然后进行45循环:94℃变性15 s,36℃复性1 min,72℃延伸1.3 min,循环结束后72℃延伸4 min.结果 10个引物共检测到154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24条带,其中148条带表现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94.3%;距离系数为24时,11个样品明显聚为远志居群和卵叶远志居群两类.结论 远志与卵叶远志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聚类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光志;万德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通腑醒神胶囊(简称TFXSJN,下同)通腑法开通玄府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2h后拔线实现再灌注损伤,于拔线后1,3 d及7 d不同时间点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大鼠脑含水量及脑组织病理的改变.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的脑含水量在1 d时均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 d时脑含水量高,7 d时基本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在3d时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FXSJN治疗后能有效降低模型鼠1,3 d及7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TFXSJN通腑法开通玄府能减轻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含水量,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作者:胡建芳;余志辉;汪峰;黄培新;尤劲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枳实芍药药对首见于<金匮要略>,虽然二者药性大致相反,但配伍后,能够相反相成,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为临床所习用.文章从药对的来源、配伍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宋永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土甘草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方法 以土甘草水提物1.57 g/ml,醇提物2.40 g/ml,大剂量40 ml/kg分别对小鼠灌胃给药,观察其急性毒性.结果 给药后,小鼠均蜷卧少动,24 h后此症状消失.观察7 d,小鼠的行为、进食、皮毛、眼和粘膜、呼吸、四肢活动和体重均无异常,未出现其它毒性反应.土甘草水提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大耐受量为62.8 g生药/kg;醇提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大耐受量为96.0 g生药/kg.结论 土甘草水提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大耐受量为62.8 g生药/kg;醇提物对小鼠灌胃给药的大耐受量为96.0 g生药/kg.未出现其它毒性反应.
作者:杨东爱;余胜民;黄琳芸;陈少锋;郭力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有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可造成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常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儿保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
作者:钟群英;刘建华;雷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医学史是综合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交叉学科,对于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笔者在讲授<中国医学史>的过程中,运用汉、英两种语言,在教授医学史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们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培养他们使用英、汉双语思维并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的能力,终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树立跨文化意识.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旭杰;吴艳萍;刘姣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