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丁草对实验性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韩在刚;袁红艳;郭伟康;王芳;张晓玲;李镐;吕惠子

关键词:地丁草, 急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地丁草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丁草水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地丁草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0,1.0,0.5 g/kg灌胃地丁草水提取物;阳性对照组按0.1 g/kg水飞蓟宾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5 d.第5天给药1 h后,模型组,地丁草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按0.15 ml/10 g腹腔注射0.1% CCl4,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肝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地丁草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小鼠血清ALT(P<0.01)和AST活性 (P<0.05),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肝组织MDA的含量(P<0.01).结论 地丁草水提取物对 CCl4 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叶黄杨叶降血脂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小叶黄杨叶不同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选用系统溶媒(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正丁醇、水)的方法对小叶黄杨叶进行提取,观察各提取物对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致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影响.结果 小叶黄杨叶醋酸乙酯提取物的高、低两个剂量组均有显著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小叶黄杨叶的水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均有显著的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的作用,小叶黄杨叶氯仿提取物及正丁醇提取物均无降血脂的作用.结论 小叶黄杨叶醋酸乙酯提取物对高血脂症小鼠有降血脂作用.

    作者:李勇文;杨成芳;张惠勤;李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喇咕多糖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影响的实验研究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发症、致残率均较高,而且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将逐年上升.植物提取物[1,2]降糖的研究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证实,且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势.我们观察了喇咕多糖在体外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作者:张枬;何学斌;魏守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细胞凋亡和肝组织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NAFLD模型,以东宝肝泰为对照药,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肝脏中度以上脂肪变性,并有少量的肝细胞坏死;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caspase 3蛋白表达FI值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肝脂变程度显著改善,肝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caspase 3蛋白表达FI值降低(P<0.01).结论 消瘀化痰方通过抑制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以达到抗脂肪肝作用.

    作者:赵润生;张一盺;苗卉;周桦;吴翟;李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五汁饮的原材料保鲜技术研究

    五汁饮主要由梨汁、鲜麦门冬汁、鲜芦根汁、荸荠汁、藕汁(甘蔗)组成,其原材料鲜麦冬、鲜芦根、莲藕、荸荠、甘蔗,由于受季节影响和保存的限制,导致供应困难.文章研究其原材料保鲜技术以缓解临床用鲜药问题,为开发古老名方五汁饮打下基础.

    作者:詹晓如;胡小玲;郑小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

    目的 建立甘草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使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甲醇-水-冰醋酸(60:4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372 nm,柱温 25℃.结果 甘草查尔酮A线性范围0.2~1.0 μg, r=0.999 2;精密度实验RSD为1.51 %;重复性实验RSD为2.54 %;稳定性实验RSD为1.72 %;平均加样回收率98.76 %,RSD=1.94 %.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甘草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崔永明;石月;陈悟;曾庆福;余龙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我院中药处方质量情况分析

    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于2007-05-01正式实施以来,至今已近两年,对提高处方管理水平,促进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药处方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现就我院中药处方的质量检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曹茂堂;谢腾芳;侯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思考

    中药复方是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机和药性理论等,按照君臣佐使等原则配伍组成的具有特定主治功效的药方.中医关于方剂的配伍有高度的科学性,中药复方蕴涵了中医理论丰富、深刻而复杂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为复杂、难度大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之一[1].

    作者:王雁梅;康美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广西沿海平颏海蛇和青环海蛇提取物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观察广西沿海平颏海蛇和青环海蛇(1:1)提取物的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 采用佐剂致大鼠关节炎、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棉球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醋酸致小鼠疼痛等模型,观察广西沿海平颏海蛇和青环海蛇(1:1)提取物的药效学作用.结果 广西沿海平颏海蛇和青环海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佐剂致大鼠关节炎、亦能明显抑制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棉球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镇痛作用.结论 广西沿海平颏海蛇和青环海蛇提取物具有抗风湿、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刘元;李星宇;宋志钊;韦焕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小过路黄中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过路黄中钙、镁、铁、锌、铜、锰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 小过路黄中含有Ca7.69 mg/g,Mg 3.16 mg/g,Fe 2.33 mg/g,Zn 0.061 8 mg/g,Cu 0.014 4 mg/g,Mn 0.431 mg/g.RSD为3.34%~6.21 % ,回收率为97.9%~108 %.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陶明;马金华;刘洪;蒋中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硼对浙贝母的生长效应研究

    目的 研究硼肥对浙贝母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4种不同用量的硼肥处理,以产量、品质及种子饱满率、千粒重和发芽率为指标.结果 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对产量、品质提高均有显著的作用,以每公顷施爱力硼3.0 kg为适宜,产量提高28.37%,一级品率提高45.77%,贝母素含量增加10.71%;种子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 硼能显著提高浙贝母产量、品质和种子质量.

    作者:江建铭;倪海鹏;徐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旱柳叶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分离、鉴定旱柳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3个化学成分,运用IR,UV,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儿茶酚(Ⅰ),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大黄酚(Ⅲ);用TLC法检查出大黄素甲醚(Ⅳ).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Ⅳ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作者:杨明;葛友群;曾宪仪;彭晓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青龙衣中二芳基庚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青龙衣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大孔吸附树脂等色谱方法对青龙衣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5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分别为galeon(I),胡桃苷 A(II),枫杨素(III),3',4''-epoxy-1-(4'-hydroxyphenyl)-7-(3''-methoxylphenyl)-heptane-2-hydr-oxy-3-one(IV),4''-epoxy-1-(4'-hydroxyphenyl)-7-(3''-methoxylphenyl)-heptane-3-hydroxy(V).结论 化合物I,III,IV,V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周媛媛;王栋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指胆汁样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所致的胃粘膜炎症,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有实验研究已证实胆汁返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癌变趋势.1990-08第9届世界胃肠病学会大会上,提出了胃炎新的分类法-悉尼系统,列返流性胃炎为胃镜下胃炎的一个独立类型.因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医整体学说之脏腑理论出发,结合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其主症及胃镜下表现,提出了胆邪犯胃,胆胃同病的重要病机.

    作者:王惠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刘友章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经验介绍

    肌萎缩侧索硬化一般归属中医痿证范畴,由于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是临床疑难病症之一,刘友章教授认为该病以脾肾亏虚,虚风内动,痰湿瘀血阻络,肌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临证自拟健脾补肾熄风方,以健脾补肾、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为法辨证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胡任飞;刘友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粟米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粟米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层析, Sephadex LH-20,PHPLC等手段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粟米草中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α-菠甾醇(α-spinasterol, Ⅰ)、5,25-豆甾二烯醇(5,25-stigmastadienol,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β-D-glucoside,Ⅳ)、豆甾醇-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 -β-D-glucoside,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山萘酚(kaemferol,Ⅶ)、牡荆素-7-O-β-D-葡萄糖苷(Vitexin-7-O-β-D-glucoside,Ⅷ)、芦丁(rutin,Ⅸ).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Ⅶ,Ⅸ为首次从粟米草中分得,为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可越;刘海军;高春华;刘建云;杨智斌;项遵重;王艳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癌痛消颗粒醇提工艺的正交实验研究

    目的 优化癌痛消颗粒醇提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对癌痛消颗粒醇提工艺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以不同工艺所提总浸出物、总黄酮及野黄芩苷质量分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 佳工艺为用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加80%乙醇10倍/次,回流1.5 h/次.结论 该工艺条件作为癌痛消颗粒醇提工艺是合理的.

    作者:蒋林;谭安蔷;韦艾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薄芝糖肽的临床应用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 常见的有赤芝Ganodermalucidum,紫芝G.japonicum,薄树芝G.capense等.薄芝糖肽是从薄树芝菌丝体纯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多糖和多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促进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及细胞增殖,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加速免疫应答过程,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C) 、LAK细胞、Tc细胞及促进白介素2 ( IL-2) 、白介素3 ( IL-3)、干扰素的产生,来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的作用.近年来,一些作者的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调节心血管系统活性、护肝解毒、镇静、降血糖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孙仁山;陈晓红;李文维;赵丽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茉莉酸甲酯对丹参茎叶丹酚酸和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茉莉酸甲酯(methy jasmonat, MJ )对栽培丹参的药效成分影响,并为丹参地上部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采用比色法和HPLC法,以丹酚酸和丹酚酸B为检测指标,对茉莉酸甲酯处理的丹参茎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丹参种苗经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后的48 h内,其茎叶中丹酚酸和丹酚酸B含量均高于对照,在所测试范围5×10-9~5×10-3的浓度中,随浓度的升高而含量增加.结论 外施茉莉酸甲酯能促进丹参茎叶中的丹酚酸和丹酚酸B含量的积累,可以考虑在生产中加以应用,并注意今后在丹参的种植及采收中地上部分的利用.

    作者:李明;冯世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复方仙脾合剂对肾阳虚小鼠壮阳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复方仙脾合剂对肾阳虚小鼠壮阳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去势及药物(氢化可的松)诱发肾阳虚小鼠模型,观察复方仙脾合剂的壮阳效果及免疫功能,观察小鼠阴茎勃起的潜伏时间及抗应激反应.结果 复方仙脾合剂对去势及药物诱发的肾阳虚小鼠补肾壮阳作用不明显,可缩短药物所致肾阳虚小鼠阴茎勃起的潜伏期,对肾阳虚小鼠的体重、体温、自主活动和耐寒能力的下降以及生殖器官精囊腺、睾丸的脏器指数的下降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可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仙脾合剂对去势及药物诱发的肾阳虚小鼠有一定补肾壮阳作用,对肾阳虚小鼠应激能力及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提高作用.

    作者:史宏;李双蕾;谢金鲜;杨桂芳;何娟;刘美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

    目的 考察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对茴香醛-硫酸法测定芦笋总皂苷含量时的影响,并确定该法的佳比色条件.方法 选用菝葜皂苷元为对照品,采用茴香醛-硫酸法,在429 nm处测定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比色条件.结果 在429 nm处3类物质除黄酮类有较小的末端吸收外均无明显吸收,干扰较小.优比色条件为样品挥干,加入1%茴香醛无水乙醇溶液0.2 ml,100℃水浴30 min,冷却后测定.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干扰小,比色条件经济,可靠,便于实际应用.

    作者:赵建华;宋擎;汪素芳;苏强;张立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