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章;罗春峰;陈庆忠;冯勇
目的:建立益气熄风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黄芪甲苷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法)对药品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甲苷在0.094mg~0.47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0.6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益气熄风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作者:赵校妍;王永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靶控输注(TCI)技术是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置入输液泵中的微电脑自动调节输注药物的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适当的深度,以满足临床要求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TCI技术在国外投入使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为数不多.
作者:任培银;邵瑞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方法:从沟通意识,沟通技巧,沟通实效三个方面入手,对医患沟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增强医患信任,明显减少医疗纠纷,使医疗卫生活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结论:注重说话的方式,掌握聆听的技巧,学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提高沟通的实效,树立高度的信任感,增强说服力,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江凤兰;罗洪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26例.结果:26例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微创牵拉治疗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具有良好临床疗效、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感染不易复发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社会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尤孙宁;栾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严重脓毒症治疗中对N端脑钠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5例重度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参附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与治疗3天及7天后测定N端脑钠肽水平.结论:2组N端脑钠肽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参附组N端脑钠肽的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重度脓毒症心肌供血和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能够改善N端脑钠肽的水平.
作者:简锦妮;程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苯甲酸雌二醇终止10~14周妊娠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站就诊要求终止10~14周妊娠妇女130例,予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苯甲酸雌二醇.结果:130例中,成功128例失败2例,成功率98.4%.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苯甲酸雌二醇终止10~14周妊娠,流产成功率高,是终止10~14周妊娠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胡顺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黄疸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黄疸病”范畴.中医认为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尤以目睛黄染为其特征.其发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使湿邪蕴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脾气不升,则肝气郁结不能疏泄,胃气不降,胆汁输送排泄失常,胆汁外溢,则形成黄疸.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胆.故笔者采用茵陈五苓散合柴胡疏肝散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凉血活血,健脾燥湿,化痰通络治疗黄疸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中不同治疗输液反应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随机分两组,出现寒颤反应立即抽取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治疗组同时采用654~2每次0.3~0.5mg/kg静脉推注,观察组组采用异丙嗪静脉推注,两组病人暂时予以生理盐水替换,同时并观察生命体征.结果:治疗组寒颤停止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治疗输液反应中654~2优于异丙嗪.
作者:魏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过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快速安全转入医院188例,占93.6%,经过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且稳定.结论: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后续的抢救和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何亚娟;杨淑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的病理基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脑血管病领域探讨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来发现,AS斑块中存在着多种细胞的凋亡与坏死,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而凋亡占其主导地位[1].Zeini等[2]研究发现,在组成AS斑块的不同种类细胞中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相比更易于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直接影响粥样硬化动脉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斑块的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取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平衡.
作者:顾新梅;姚淮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综述新形势下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以期望对改善护理人员受教育现状,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供教育.
作者:郁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生活习惯等行为因素的关系.方法:10444例不同岗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对886例高脂血症患者与同期体检血脂正常者1 013例进行比较.结果:高脂血症检出率10.3%其中办公室职员检出率20.1%,一线工人7.01%,高脂血症组的零食、夜食、急食、家外餐、吸烟、乘车、看电视时间、缺乏锻炼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职业人群高脂血症检出率不同,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饮食及生活不良习惯,缺乏保健知识等因素有关.
作者:文杰;杜晓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情况、心理特点,在输液时从提高输液技术、加强巡视、注重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进行护理.
作者:韩红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中医认为有补益功效,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等症.现代将其用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肝肾疾病以及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辅助用药,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就冬虫夏草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宋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200例,应用单纯西药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联合组20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进行温中健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HP检测阳性率均显著优越于西药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在西药治疗抑制胃酸,修复溃疡粘膜的基础上进行温中健脾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HP检测阳性比例,安全性较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慢性胃炎治疗.
作者:徐利明;王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储血冰箱,冰柜在运行中的温度变化.方法:海深威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现代血液制品储存温度监控管理软件.结果:冰箱冰柜血小板震荡仪按设定温度正常运转.结论:冰箱冰柜在储血、取血时开门角度、时间对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桃红四物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本院住院治疗的8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并hs-CRP升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44例和加用桃红四物汤组(观察组)44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桃红四物汤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显著效果,从另一角度反映其抗炎作用及对本病治疗作用.
作者:褚丽秀;孙民增;张卫;罗显云;陈林;马丽辉;王天松;刘月丽;姚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营卫理论起源于《内经》,至仲景《伤寒论》臻于成熟.调和营卫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桂枝汤及其类方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治疗,本文浅议调和营卫法在皮肤科中的指导意义.
作者:史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载体之一,临床常将其划分为西药与中药,应用时也分别以西医或中医的理论为指导,但作为药物,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特性,所以中药与西药必然有互通性.中药西药化的趋向明显,但面临的困难较多,研究与开发多停留在剂型的改变上;西药的研究细致、深入,已达到分子水平,临床应用发现西药也具有中药的某些特性,可以参照中医的辨证理论应用,使西药中药化,可以提高疗效或避免、减轻毒副作用,是中西医结合的捷径之一.
作者:刘效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某院2011-2012年度(医疗体制改革前后一年)药品经费支出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医疗体制改革对我院药品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两类人群2011-2012年度药品费用支出、药品种类、数量等情况进行统计,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等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论:医疗体制改革与否对病患就医行为有显著影响,参加医改的病患医疗理念、就医频度、用药数量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建议在全部人群中开展医疗体制改革.
作者:庄连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