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才富;章文伟;林茂祥
目的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冬凌草片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CS-9301双波长飞点薄层扫描仪,硅胶GF254薄层板,展开剂:醋酸乙酯-甲酸-水(8:1:1),激发波长269nm.结果 片剂中其它成分对测定无干扰.总黄酮的点样量(X)在1~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Y)线性良好,Y=133.3X+80.416,r=0.999 2,n=5,平均回收率是98.67%,RSD=1.50%,实验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都很好.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于玲;卢静华;姚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水母毒素的提取及其溶血活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缓冲溶液浸取、超声波细胞破碎等操作从水母触手的刺丝囊中提取毒素,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水母毒素的溶血活性进行测定,并研究了温度、浓度和二价金属离子等因素对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 水母毒素的溶血活性时温度敏感,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并且依赖于Ca2+,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存在.结论 水母毒素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但不稳定.
作者:高健;金义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棕榈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方法 将棕榈叶严格控制在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浸提浓缩测吸光度.结果 以70%乙醇溶液浸取棕榈叶,提取温度为65℃,固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2h,提取率高.结论 棕榈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2h,固液比1:30.
作者:王觐;薛长勇;刘英华;张荣欣;张永;张月红;郑子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患者,行患肢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人工血管包窄、大隐静脉高住结扎、小腿浅静脉及交通静脉结扎抽剥术,并配合围手术期中医药辨证施治,通过彩超观察患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术后内径及血液返流时间皆较术前缩短,其中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内径及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返流时间,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深静脉、腘静脉内径及腘静脉返流时间,手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可明显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学阳;林鸿国;王建春;刘明;张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101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了中风辨证量化诊断调查.结果 该病恢复期证候分布概率以阴虚阳亢高(31.7%),其次为痰证(23.8%)、火热证(20.8%)、风证(14.9%)、血淤证(6.9%)及气虚证(1.9%).证型组合形式复杂,计51个类型.脑梗塞者以2证组合居首,3证次之.结论 用统一中医辨证量化诊断标准探讨脑梗塞恢复期病理病机,并对重视恢复期量化诊断提出了建议与处理办法.
作者:牛玉国;焦久存;刘文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冬青属植物含有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香豆素、木脂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炎抗菌、抗肿瘤、降脂消肥等多种药理活性.本属多数植物在我国作为民间药物防病治病.该文对近6年以来有关冬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从化学成分角度探明该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及药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祝晨蔯;杨金燕;林朝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过敏煎;对照组3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个月后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两个月后统计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痊愈率和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12例痊愈患者1例复发,对照组4例痊愈患者中有3例复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过敏煎和盐酸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但前者在痊愈率、愈显率、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后者.
作者:李红涛;张恩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通过查阅历代骨痿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骨痿的病名定义进行考据,阐明骨痿的病象及证侯特点.分析其病因病机,总结骨痿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列举了一些古代医家对骨痿的治疗经验.
作者:胡向阳;张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充分利用茉莉花茎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茉莉花茎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茉莉花茎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茉莉花茎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结果 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4099mg/ml,回收率为102.4%,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茉莉花茎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茉莉花茎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作者:黄锁义;罗建华;张丽丹;蒙春越;冯玲;谭勇平;何其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和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ISSR反应体系中主要成分(模板、Taq DNA聚合酶、Mg2+、引物、dNTPs)以及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 建立了适合何首乌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内含1×Taq酶配套缓冲液、100ng模板、1.5 U Taq DNA聚合酶、1.5 mmol/L Mg2+、0.6μmol/L引物、0.2 mmol/L dNTPs.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是94℃变性45s,(据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复性1 min,72℃延伸1.5 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结论 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何首乌鉴定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程序.
作者:赵振华;严萍;焦旭雯;赵树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家兔血浆中北豆根碱(RM)的HPLC分析方法,并对RM静注给药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采用乙腈、二氯甲烷沉淀蛋白质并提取药物,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Discovery C18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16:84:0.15(V:V:V);检测波长208 nm;柱温为室温;流速0.5 ml·min-1;动物实验使用家兔6只,采用静脉注射给药(10 mg·kg-1),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 家兔血浆内源物质对药物测定无干扰,在血药浓度0.01~0.10 mg·ml-1范围内,浓度对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提取回收率大于85%,方法回收率在98.3%~100.5%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n=5).北豆根碱在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结论 该法准确、简便、灵敏,可用于北豆根碱在兔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作者:朱孝芹;臧亚如;张欢;刘翠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磁石水煎液对自由活动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方法 磁石水煎液按17.5g/kg(生药量)的剂量,经灌胃途径给予大鼠,连续给药7d后描记大鼠皮质脑电图.结果 磁石水煎液能延长自由活动大鼠总的睡眠时间(TST),在睡眠时相上主要表现为延长SWS2(P<0.01),对SWSI和REMS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磁石水煎液对正常大鼠睡眠周期有一定的影响,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作者:郭冷秋;霍荣;李廷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芳香酯是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广泛用于香料、防腐剂、抗氧剂、塑料及药物等方面.传统加热条件下合成芳香酯具有反应时间长、产率低、污染大及后处理困难等缺点.微波辅助合成芳香酯具有反应快速、高效及安全等优点.该文综述了微波辅助合成芳香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微波技术在芳香酯合成中的发展前景.
作者:黄利;黎彧;张德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盾叶薯蓣褐斑病防治的有效药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田间试验筛选,分别在2005,2006年,应用50%多菌灵WP,70%太白农甲托WP,70%代森锰锌WP、50%多菌灵WP+磷酸二氢钾6kg/ha,70%太白农甲托WP+磷酸二氢钾6kg/a田间防治盾叶薯蓣褐斑病.结果 70%太白农甲托WP+磷酸二氢钾6kg/ha的防治效果好,用量750~1500 ml/ha(制剂用量),防效达87.2%~93.55%;50%多菌灵WP+磷酸二氢钾6kg/ha次之,用量1125~1800 g/ha,防效达81.05%~92.05%.结论 添加叶面微肥防治效果更好,且增产显著.
作者:韦波;肖杰易;刘先齐;封孝兰;李久焱;王海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Thumb.) Koid野生与栽培药材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含量.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结果 检测出野生与栽培三叶木通中Ca,Mg,K,Na,Fe,Cu,Zn,Mn等8种元素含量,含量高的是Ca,低的是Zn,药材中Ca的含量是土壤中的4.7倍和栽培的5.0倍.结论 野生与栽培三叶木通中均含有8种元素,且三叶木通具有明显富集Ca的能力.
作者:曹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医药对围手术期的处理有良好的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对岭南地区胃肠术后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加以总结,现供同道参考.
作者:蔡北源;李建华;何宜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茯苓为中医临床常用之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诸多方剂中,其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与应用各异.笔者从渗利痰浊、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利湿健脾等方面阐述茯苓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以期对茯苓临床应用有所启发.
作者:吴正平;晏莉;刘素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对南五味子属植物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归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为南五味子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并为全面评价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黄花倒水莲提取物的抗血脂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抗血脂作用的方法,测定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果 黄花倒水莲水提取液能显著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论 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具有降低小鼠血脂作用.
作者:李良东;李洪亮;范小娜;曾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杜仲药材中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5μm,250mm×4.6 mm),以乙腈-水-0.4%磷酸水溶液(15:85: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7nm.结果 样品中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98%,96%~103%;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98~2.98μg,r=0.9999和0.872~8.72μg,r=0.9998.结论 贵州不同产地杜仲药材皮及叶中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差异很大.
作者:伍庆;张明时;王兴宁;曹桂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