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山;张全斌;王晶;李智恩;徐祖洪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hinese cobra venom)对体外培养的人类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株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肿瘤化疗药物敏感实验法(ATP-TCA)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百分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ATP-TCA实验显示眼镜蛇毒对体外培养的NACC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形态学观察发现用药后的NACC细胞质空泡、核固缩、核染色质聚集等形态学变化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眼镜蛇毒阻滞NACC细胞生,长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检测到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华眼镜蛇毒能抑制NACC细胞增殖,诱导NACC细胞凋亡.
作者:刘成军;韦世秀;李牡艳;吴华;李佳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项目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有效模式已在职业教育中逐渐受到推崇,但如何实施项目教学?如何编制项目任务书?
作者:曹月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通过设置3种不同的考核方法,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考核方法进行探讨.认为3种方法中,方法3较方法1和方法2更能反映出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知识的情况,其客观性强,学生个人能力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作者:郭敏;韦松基;梁子宁;陆海琳;朱意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升降散对内毒素发热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肠杆茵内毒素复制家兔毒素发热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虎组、布络芬组,升降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变化.结果 升降组症状表现较轻,降温效果平稳;升降组、白虎组、布络芬组家兔的血清IL-8和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升降散对内毒素发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继峰;艾军;谢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狼疮肾炎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在临床治疗上,从分期治疗、分型治疗、中成药的应用、固定方治疗四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作者:黄雪霞;肖敬;李振宗;邬文英;史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利用SPSS教学改革医学统计实验教学,可以解决目前医学统计教学中存在的尖锐矛盾,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在结合SPSS的医学统计实验教学中,应革新传统的实验指导、教学方法、实验报告等.开展SPSS实验教学的关键因素是组建SPSS统计实验室,加强实验室的制度管理和技术管理,充分做好教学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作者:董明华;李舒梅;胡恭华;李思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指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表现为肝内弥散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变化,其细胞病理学基础为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并产生胶原.现代研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截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作者:胡军勇;陈金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从夏枯草提取液中分离纯化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工艺.方法 夏枯草乙醇提取液经溶剂萃取和酸碱沉淀后,再用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富集纯化两种五环三萜酸.结果 X-5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优条件为:采用两者总浓度为1.324 g/L的夏枯草样品液上柱,调节pH=7左右,室温下以流速1.0 BV/h吸附饱和;解吸时先用水淋洗,再用30%,50%,70%,90%(V/V,)(pH=11)乙醇解吸,流速1.0 BV/h,收集90%乙醇洗脱液,所得产品中两者总含量达到87.30%,收率为81.30%.结论 该工艺简单可行,产品中目标组分纯度和收率较高,易实现工业化.夭毽词:大孔树脂;夏枯草;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分离纯化
作者:杜晖;王春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4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在使用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活血化淤、通络的中药方剂,并与31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对照.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87%(P<0.01);且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异常,与治疗前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同期比较,P<0.01~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刘壮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砒霜纳米乳治疗小鼠Lewis肺癌的效果及对免疫系统的毒性.方法 采用MTY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采用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肿瘤模型观察砒霜的抗肿瘤作用,通过小鼠碳粒廓清和迟发性变态反应考察砒霜对免疫系统的毒性.结果 砒霜纳米乳可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流式结果出现DNA亚二倍体凋亡峰;砒霜纳米乳与其水溶液连续灌胃给药8 d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2.0%和33.2%,砒霜水溶液对小鼠碳粒廓清能力及迟发性变态反应均有降低作用,但其纳米乳对两者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砒霜纳米乳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肿瘤的效果优于其等剂量水溶液,且能降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
作者:许严伟;杜钢军;林海红;宋紫辉;张硕;王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药龟鹿益髓胶囊对实验性脑脊髓炎的发病情况、脾T淋巴细胞增殖、血中IL-2,IL-4,IL-6,TNF-α的影响.方法 该实验采用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制成的抗原-佐荆乳化液诱导大鼠EAE动物模型,应用龟鹿益髓胶囊作为治疗药物.以泼尼松作为对照药物,观察脑脊髓炎大鼠发病情况,T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中IL-2,IL-4,IL-6,,TNF-α的水平.结果 龟鹿益髓胶囊能明显抑制EAE发病,减轻其病情,同时对MBP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血清IL-2,IL-6,TNF-α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conA诱导脾淋巴增殖,IL-4具有增强作用.结论 龟鹿益髓胶囊对Cor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增强作用,而对MBP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泼尼松片对两者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大剂量龟鹿益髓胶囊能抑制IL-2,IL-6,增强IL-4的活性,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抑制EAE发病,提示中药龟鹿益髓胶囊通过调节体内紊乱的免疫功能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张志慧;陈金亮;王殿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当归六黄汤分煎与合煎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比较,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DIKMA ODS-C18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0.085%磷酸一乙腈,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26 nm.结果 当归六黄汤分煎样品中阿魏酸含量明显高于合煎样品.结论 能为当归六黄汤分煎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钟正灵;梁光义;张丽艳;靳凤云;曹佩雪;杨玉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烧、烫、灼伤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分析方解,探讨十四味连黄软膏治疗烧、烫、灼伤的理论依据.选择 1998-07~2003-12全部为Ⅱ度烧、烫、灼伤的住院病人采用洗必泰溶液清洁后,将十四味连黄烧伤软件涂敷在单层纱布上敷于创面,外加干纱布包扎换药,即包扎疗法共176例;单层药物纱布敷于创面,不加干纱布换药,即半暴露疗法共140例.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者201例.单纯创面用十四 味连黄烧伤膏115例.结果 完全愈合246例,基本愈合64例,未愈合6例.病程:用包扎疗法的为12.8 d,半暴露疗法的为14.99 d.结论 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烧、烫、灼伤疗效明显并且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刘会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对体外培养的肾脏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和培养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皂苷和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抑制率.结果 黄芪多糖在低浓度时表现出一定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在高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芪皂苷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在一定浓度时对肾脏系膜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其在治疗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房信胜;穆象山;周红英;王建华;谭晓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紫菀药材中有效成分总三萜的含量,从而控制药材质量.方法 以紫菀酮为对照品,以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50 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 紫菀酮在11.1~133.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7.2×10-3X+0.021,r=0.999 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黄珊珊;高英;李卫民;关红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油荼果皮中多元酚的富集工艺.方法 油荼果皮用60%丙酮-水提取,醋酸乙酯萃取后.流经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然后用不同浓度乙醇梯度洗脱,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元酚含量.结果 60%丙酮-水提取物中多元酚含量为20.17%,萃取后含量达到30.6%,用30%乙醇进行洗脱,此组分含量可达45%.结论 此工艺用于油茶果皮中多元酚的富集操作简单、效果好.
作者:陈跃龙;唐玲;李红冰;史丽颖;冯宝民;王永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对海南三亚市大茅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三亚大茅村有药用维管植物62科131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种,裸子植物1科1种,被子植物59科128种.药用植物按照药用部位分为根、叶、果、皮、花等13类,按照药用功能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等16类.文章分析了三亚大茅村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几点建议.
作者:党金玲;杨小波;吴庆书;叶凡;郭涛;黄运峰;罗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灵汤治疗男女血清和生殖道抗精子抗体的有效性.方法 治疗组181例采用中药精灵汤治疗,对照组30例予泼尼松口服,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精灵汤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和生殖道抗精子抗体IgM,IgG和IgA治疗前后的含量,并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1个疗程治愈7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41.44%;两个疗程治愈16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8.34%;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40%;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和生殖道AsAb平均积分降低非常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后AsAb平均积分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血清和生殖道AsAb平均积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和生殖道ABAb平均积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精灵汤两个疗程治疗血清和生殖道抗精子抗体(AsAb)疗效明显优于泼尼松.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甘文;杨海魁;潘锦贤;杨凯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种子处理提高桔梗种子发芽率.方法 对桔梗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和干湿间隙浸种处理,以处理后桔梗种子发芽特性的变化评价处理效果.结果 与结论层积处理48 h,干湿间隙浸种12 h和24 h,能显著改善桔梗种子发芽特性,处理后其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3.08%,16.33%和20.40%,发芽势分别比对照提高18.75%,41.90%和35.82%.
作者:刘自刚;张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Al(NO3)3络合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以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出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佳务件.结果 超声波辅助法的佳提取条件: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60℃;HPLC法同时测定异株荨麻中芦丁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务件:色谱柱选用Dia-mosnilTM钻石C18(250 mm×4.6 mm,5 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5:45,流速1.0 mi/min,检测波长370bm.结论 Al(NO3)3络合分光光度法操作方便,简单,快速;HPLC法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出样品中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精确性和灵敏度高.两种方法测定的总黄酮含量相差甚微,应根据不同的测定目的,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
作者:何斌;王兰珍;谢秀丽;刘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