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门诊药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雷朝晖

关键词:药房管理, 现状, 问题, 建议
摘要:目前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对其中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关注和调查,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方案,希望可以提高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社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胃脘痛的中医论治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上溯《内经》典籍,下寻历代著述,源流一体,颇为重视治胃痛.胃脘痛是指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胃下垂,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胃癌及部分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胰腺炎等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临床上导致胃脘痛的原因很多,从中医角度讲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因饮食不节所致.当暴饮暴食,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损伤脾胃,尤其使胃气不调,失于和降,气血瘀滞,则引发胃脘痛.一因情志所伤,多由患者忧思郁怒,肝郁气滞,横犯胃气,胃气不利,气滞作痛,正如《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在上述致病因素作用下,病久不愈,多致病情变化,病机转化,如肝郁胃滞,郁久化热,灼伤胃阴,出现胃阴不足之证,或者肝郁气滞,胃络瘀阻,导致血瘀气滞之证.

    作者:孙国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

    目的:根据临床护理案例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将各个科室和部门的人集合在一起,讨论各自负责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对临床护理案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方法进行处理.方法:选用某医院90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后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护理案例中,风险一般是来自直接的风险,一般是给药出错的问题,没有遵照医嘱,或者在抽血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等.结论:对于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应该加强防范,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作者:惠东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年资护士易出现护理差错时间的调查与管理对策

    目的:掌握低年资护士容易出差错的工作阶段,管理者对这一阶段进行干预.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对3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在工作1~2年之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高.结论:管理者应重点关注这类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护理差错的发生.

    作者:张雪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时间以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产妇.其中,26例产妇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20例产妇手术后转入我院.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子宫切口溃疡、感染(39.1%),蜕膜、胎盘残留(15.2%),以及子宫复旧不良(21.7%)、子宫内膜炎(8.7%),子宫肌瘤(4.4%)、绒癌(4.4%),以及宫内假性动脉瘤(6.5%)等;58.7%的产妇术后6周内发生出血;41.3%的产妇在超过6周的时间发生产后出血.另外,46例产妇均经积极治疗,治愈率达97.8%,1例发生死亡,占2.2%;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产妇,一经确诊应全面探查出血原因,并及时对症治疗.

    作者:周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从经络角度浅谈剖宫产术对妇女绝经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剖宫产对妇女绝经期的影响.方法:对26例已绝经的剖宫产受调者与39例已绝经非剖宫产受调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结果:剖宫产术对妇女绝经期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王珺;李红岩;刘斯佳;陆海涛;姜文睿;解秸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耳穴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症30例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电针和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按门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疗效和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穴配合电针治疗失眠在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口服艾司唑仑.

    作者:俞文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检测血压晨峰临床意义

    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的,存在血压变异.绝大多数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而部分患者清晨血压的变异为明显,出现血压晨峰现象.本文通过100例因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晨峰讨论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院内科2009年10~12月高血压患者100例治疗前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年龄33 ~90岁,平均年龄(64±10.63)岁.男性58例,女性42例.1.2仪器型号:IE.M工业医疗设备与营销有限公司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系统MOBIL-O-GRAPH.1.3记录血压晨峰采用起床后2小时内血压上升幅度的平均值减去夜间睡眠时低值(包括低值在内1小时的平均值).同时记录入院诊断及检查.包括高血压合并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及其危险因素(血脂、心电图、心脏彩超、颈部血管超声、头颅CT).

    作者:马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持续泵注米库氯铵与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持续泵注米库氯铵较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持续泵注阿曲库铵组(A组),持续泵注米库氯铵组(M组),每组40例.A组诱导时阿曲库铵0.5mg/kg,M组诱导时米库氯铵0.07mg/kg.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4ug/(kg.min)静脉泵注,丙泊酚10mg/(kg.h),A组以阿曲库铵1mg/(kg.h)静脉泵注,M组以米库氯铵0.2mg/(kg.h)静脉泵注.根据麻醉深浅调整泵注药物的速度,维持循环稳定.监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以及术后肌力恢复指标.结果: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A组较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肌力恢复较M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泵注米库氯铵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比持续泵注阿曲库铵具有优势,术后肌松残余者少.

    作者:谭洪婧;潘昌斌;马世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分层次量化考核在护理人员技术职称管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在职称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实行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岗位设置,并进行护理行为、教学科研、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量化考核及管理.结果:实行量化考核后,护理质控综合得分,患者、护士、实习生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t或X2=7.16,88.57,23.25,9.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两年之间比较,职称落聘率及护士离职率、夜间不良事件数明显降低(X2=8.02,3.8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护士文章发表数量及水平高于实施前(X2=1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人员技术职称管理中实行分层量化考核,按岗位职责设置考核内容,有利于提高护士学习主动性,激发工作积极性,增强职业认同感,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李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08例诊治体会

    在急性胰腺炎中因胆道疾病或胆囊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称之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ABP占急性胰腺炎发病人数的15%~50%,病死率高达10%~35%,胆结石是本病的主要原因.现在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重症胰腺炎应以延期手术为宜.但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若有不妥就会延误病情.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共诊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0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8例中,男性92例,女性116例.年龄小14岁,大80岁,平均年龄47岁.有胆道疾病151例,胆囊疾病57例.血、尿淀粉酶均升高.B超或CT证实有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表现208例,有胰腺体积增大或胰周积液103例(49.5%),有黄疸130例(62.5%),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141例(67.8%),有莫菲氏征阳性99例(47.6%),有发热150例(72.1%),有休克66例(31.7%),有血液白细胞计数大于15×109./L190例(91.3%).有单纯性胆囊结石50例(24.0%),有胆囊息肉7例(3.4%),有胆道结石151例(72.6%).胆囊结石并胆道结石29例(13.9%).以胆道疾病为主要症状者58例(27.9%),以胰腺炎为主要症状者100例(48.1%),以胆囊疾病为主要症状者50例(24%).

    作者:刘成斌;张淋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显效41例,护理有效21例,护理无效4例,护理有效率为93.9%.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得到提高,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欣母沛用于剖宫产手术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了解(观察)欣母沛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剖宫产产妇胎儿娩出后出血使用欣母沛后,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全面护理.结论:了解剖宫产术中使用欣母沛的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使手术顺利进行,确保产妇安全.

    作者:邱淑华;杨淑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7例跟骨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跟骨骨折27例患者.其中SandersⅡ型、Ⅲ型、Ⅳ型骨折分别为11例、12例、4例,切开复位AO钢板固定.观察术后B(o)hler角.结果: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结果优17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达85.2%.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肯定,但要注意防范并发症.

    作者:管少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联合用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92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采取单一/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及三酰甘油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平均血压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体质量低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单一组(46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3.91%.联合组(46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31%.两组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可见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优于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

    作者:邱杰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0例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37±0.62)d,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5.14±0.68)d,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5.81±0.94)d,总有效率92.50%.治疗前患者FEV1为(1.60±0.32)L,FEV1/FVC为(52.77±5.83)%;治疗1周后FEV1为(1.81±0.24)L,FEV1/FVC为(74.15±5.49)%;治疗后FEV1及FEVJFVC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效改善肺功能.

    作者:林鸣;庞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宋平主任医师临证验案举隅

    心绞痛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短暂缺血缺氧,出现以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临床常见类型,中医属“胸痹”范畴.吾师宋平主任医师,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治此病,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现兹举老师临床案例进行探析.1 病案举例陈某,女,56岁,2013年4月29日初诊,主诉阵发心悸、心胸隐痛2月余.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缓解.倦怠乏力,声低语微,夜寐难安,入睡困难,醒难复眠,二便调,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结.查ECG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心脏彩超示:左室壁运动幅度欠协调,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反流Ⅰ-Ⅱ度,主动脉硬化.西医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

    作者:史胜男;宋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干预.方法:在将1088例患儿按住院单双床号分组,单床号的538例患者为对照组,双床号的5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一般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综合护理细节干预.结果: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为7.8%,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为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并做终监测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提高护理操作效率.

    作者:费红;唐云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社区免费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身体健康状况,探讨影响社区人群健康的因素及疾病.方法:选择参加免费体检的石榴园社区居民共303名.结果: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尿酸异常比例较高.结论:健康体检非常重要.

    作者:雷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与用药护理

    目的:总结心衰患儿的治疗、用药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患儿给予正确的治疗,观察用药效果,总结治疗与护理经验,提高心力衰竭患儿的治愈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血管畸形9例好转出院,其余23例治愈出院.结论:正确进行干预治疗和用药护理,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儿的治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王淑红;赵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ICU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ICU是院内感染高危科室,其危险因素包括ICU患者自身特点、ICU内侵入操作较多及与医护人员相关的危险因素.院内感染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直接影响救治成功率.为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首先需要医护人员做好空气消毒、手部消毒,并注意使用屏障,防止锐器伤.在此基础上,仍需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以控制ICU患者的院内感染.

    作者:张志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