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肱骨近段骨折36例锁定板内固定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徐小敏;裴彩珍;丁艳红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板内固定, 老年人,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并分析疗效。方法:肱骨近端新鲜骨折36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准备,术后住院有序的康复护理,出院后康复指导,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VAS及功能评分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6例术后获得平均随访17.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71.2±8.7分,VAS评分(2.0±1.6)分,功能评分:优21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97.3%。肩关节前屈上举平均(106.2°±17.1°),外展平均(75.8°±15.8°),内旋腰5~腰1。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前积极准备,术后康复护理有利于减轻肿胀,防止关节僵硬和废用性肌肉萎缩,促进肩关节功能的康复。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2013年老年患者死因分析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水平与死因构成。方法:死亡资料来自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由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提供,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作为分类标准,对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老年人死亡总数为2343人,占全人口死亡人数的84.46%,老年人标化死亡率为2002.05/10万。其中男性2297.60/10万,女性1715.48/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33.68,P<0.01)。(2)循环系统疾病为老年首位死因,构成比为41.66%,标化死亡率为776.34/10万,男性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4.34、4.46,P<0.05)。其次是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前3位死因占全死因的83.36%。老年男性的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高于老年女性(χ2值分别为74.95、23.36,P<0.01)。(3)恶性肿瘤为老年人第2位死因构成比为27.36%,排名前5位的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3.64%。男性死亡率均高于老年女性(χ2值分别为34.30、15.62、13.97、16.80、7.69,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作者:帅小博;韩颖颖;熊海平;黄建萍;戴垚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主要组分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主要组分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对T2DM合并MS患者379例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SCH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EUT)组,比较两组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主要组分的区别,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情况。结果: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伴SCH患者与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伴EUT组比较,合并肥胖或超重、血脂紊乱的发生率高(P<0.05)。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伴SC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斑块的数量增多,与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伴EU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可明显影响T2DM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各主要组分,同时可加重颈动脉硬化的程度。

    作者:郭晓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关于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的研究综述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是现阶段医疗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是国家出台的新医改方案里的五项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与层次对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不同的改革建议。本文主要从我国公立医院管理模式、运营机制两个方面来分析目前国内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国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医院管理者们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作者:赵霞;鲁晓杰;黄晓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术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5例(7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35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视力、眼内压、前房角、中央前房深度。结果:(1)术前视力:A、B组分别为0.22±0.13、0.28±0.16,术后1个月分别为0.38±0.21、0.41±0.15,术后比术前相比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前房角粘连范围:A、B组术前为237.75±39.10°、225.25±30.20°,术后为145.94±38.76°、138.45±35.46°,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眼内压:A组术前35.67±12.31 mmHg,术后1、3、6个月分别为12.20±2.90 mmHg,18.13±7.95 mmHg,19.02±8.31 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前31.64±15.06 mmHg,术后1、3、6个月分别为10.33±2.80 mmHg,10.13±2.58 mmHg,11.00±2.27 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中央前房深度:A组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为1.56±0.37mm、3.40±0.46 mm、3.50±0.57 mm、3.59±0.48 mm,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为1.62±0.35 mm、3.49±0.42 mm、3.49±0.45 mm、3.57±0.36 mm,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控制眼内压效果更好。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游离D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建立基于ALU序列的实时荧光定量PCR(ALU-qPCR)检测游离DNA浓度的方法,并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游离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采集结直肠癌104例、结直肠息肉63例和正常人110例血清标本,采用ALU-qPCR方法定量检测血清ALU115表达水平;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肿瘤标志物CEA的水平。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LU115浓度中位数为1046.0 ng/mL,显著高于结直肠息肉组423.3 ng/mL和对照组385.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直肠癌血清ALU115和CEA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2.69%、99.09%、91.12%、98.85%和85.82%,两者联合检测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率。结论:基于ALU序列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好的检测方法。血清cf-DNA浓度对结直肠癌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才旺;郝天波;申娴娟;鞠少卿;苏建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

    目的:对拟诊冠心病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评价血浆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24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无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单支组:单支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多支组:两支及以上血管狭窄。空腹采外周血,检测血脂水平并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组、单支组、多支组的TG、LDL水平依次递增,其中多支组的TG、LDL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单支组的TG、LDL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组、单支组、多支组AIP值依次递增,且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IP值与Gensini积分相关分析发现,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0.631(P<0.05)。结论:AIP检测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选及冠脉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高枫;苏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住院新生儿68例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以便提出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借助EXCEL软件,对我院2007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依次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22例(32.3%)、新生儿窒息14例(20.6%)、新生儿出生缺陷8例(11.8%)等。新生儿死亡日龄<7d者有54例(79.4%),新生儿死亡中64.7%是在住院1~2天内死亡。8年收治新生儿患者9330例,死亡68例,病死率0.7%,患儿居住地域来源不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3.0791,P<0.01)。结论:加强围生期宣教与管理,加强围生期保健和产程监护,预防并治疗孕期并发症,提高产儿科医疗质量是减少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远;顾谦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化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收治晚期结直肠癌58例患者,均为一线FOLFOX、XELOX方案化疗失败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方案,对照组则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8例(26.66%)、疾病控制16例(53.33%)。对照组总有效5例(17.86%)、疾病控制12例(46.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毒副作用:观察组1~2级口腔粘膜炎4例,恶心呕吐4例,对照组1~2级口腔粘膜炎15例,恶心呕吐1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2例,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时间:随访4~26个月,观察组死亡21例,存活9例;对照组死亡22例,存活6例。无进展生存期:观察组平均3.5±1.1个月,对照组3.3±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生存期平均8.1±2.5个月,对照组平均为7.8±2.4个月,观察组总生存期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不低于FOLFIRI方案,治疗方便且安全低毒,可作为一线FOLFOX、XELOX方案化疗失败后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鲁小敏;刘晓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lend-learning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Blend-learning模式和传统教学的方法对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比较,以评价医学统计学教学中运用Blend-learning模式的效果。方法:以2011级医学本科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其中一组学生实行Blend-learning模式,另一组给予传统授课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混合式教学组与对照组对课程总体满意度各项调查结果达很满意分别为课程总体满意度(100例,85例)、现行授课方式(92例,70例)、课程内容安排(95例,72例)和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98例,80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式教学组与对照组对现行授课方式的评价各项调查结果达很好分别为对自学能力培养和提升(96例,80例)、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升(95例,78例)、发现自己未掌握的知识(96例,75例)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100例,86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end-learning教学组在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对授课方式的评价上优于对照组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课程的理解。

    作者:沈毅;张建;何书;秦正积;姜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太湖干部疗养院老年人687例视力及眼病调查

    目的:调查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60岁及以上老年人视力状况和各种眼部疾病的患病率。方法:通过对老年人详细的视力检查和眼科检查,评估视力状况及各种眼病的患病率状况。结果:被检查687例老年人(1374只眼)中,日常生活视力(PVA)平均为0.54,好矫正视力(BCVA)平均为0.62。发病率高的4种眼病分别为白内障434眼(31.6%)、屈光不正368眼(26.8%)、眼底病296眼(21.5%)和外眼疾病255眼(18.6%)。结论:60岁以上城市老年人存在视力损伤者及各种眼病的比例较高,有必要加大眼病的防治力度。

    作者:陆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炎症性肠病80例分型与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水杨酸制剂和激素对不同病变范围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近期疗效,研究炎症性肠病的分型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分型和近期治疗方法选择。方法:按照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对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按病变范围进行分类,观察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SASP、美沙拉嗪以及加用激素的近期疗效。结果:除直肠、乙状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外,左半结肠型和全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美沙拉嗪的疗效优于S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加用激素后,近期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外,建议使用美沙拉嗪,早期加用激素,克罗恩病患者在治疗中加用激素,对症状的近期缓解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亚民;钱俊波;葛振明;樊锦河;仇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Erk1/2在干扰素-γ对干扰素调节因子-1沉默后表达Akt的32D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目的:运用siRNA沉默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基因,观察干扰素-γ(IFN-γ)对IRF-1沉默后表达Akt的32D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探讨IFN-γ由抑制造血逆转为促进造血的机制。方法:培养表达野生型Akt与无活性型Akt的32D细胞并分别转染,针对IRF-1-siRNA质粒以沉默IRF-1基因,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沉默效果,Western-blotting检测IRF-1蛋白表达以验证沉默效果。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两株细胞分成3大组:siRNA干扰组、空质粒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γ共孵育,用MTS法检测两株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p-Erk1/2表达。结果:(1)加IFN-γ24h后,IRF-1沉默组在IFN-γ低浓度时促进增殖,抑制凋亡。高浓度的IFN-γ仍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在48h以后IRF-1沉默组各浓度的IFN-γ都促进增殖,抑制凋亡(P<0.05)。(2)表达野生型Akt的32D细胞在各时间点的增殖比例都大于表达无活性型Akt的细胞。且凋亡率都小于表达无活性型Akt的各组细胞,两者在48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表达无活性型Akt的32D细胞,加入IFN-γ后各组均上调了pErk1/2的表达(P<0.05)。但IRF-1沉默前后,各组pErk1/2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野生型Akt的32D细胞,在IRF-1沉默后各浓度IFN-γ均下调pErk1/2的表达(P<0.05)。结论:(1)IRF-1在IFN-γ的促凋亡作用中起重要作用。(2)有活性Akt的表达可抑制Erk信号通路,其活性状态决定了IRF-1封闭后IFN-γ对pErk1/2表达的作用,pErk1/2的表达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但并不决定IFN-γ作用的逆转。(3)Akt信号通路在IFN-γ逆转机制中起作用。

    作者:林莺;刘红;林赠华;姜胜华;陆伟;周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因素及血糖控制治疗相关研究

    妊娠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合并1型或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发生围生期并发症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相关,可能与血糖波动更加密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为类似Holter的微创血糖监测系统,有助于实时全面分析血糖波动变化的趋势、幅度、频率、时间以及原因等,指导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改善血糖波动。本文阐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血糖波动的优势,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的潜在机制、糖尿病围生期并发症与血糖波动的关系、血糖控制治疗与获益,以及进一步延续研究。

    作者:高丹;苏建彬(综述);王雪琴(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后口服氧乐果中毒死亡1例

    目的:分析1例复杂的交通事故损伤、疾病、中毒共存的死因鉴定。方法:对交通事故致重度颅脑损伤后,于家中死亡的案例临床资料及法医病理和毒物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法医病理学诊断结果:颅骨线性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颞部硬脑膜下出血、大脑多发性挫伤、挫伤性血肿形成。肺水肿、肺气肿;弥漫性肝细胞水样变;弥漫性肾近曲小管上皮水样变,蛋白管型。(2)毒物检验结果:胃、胃内容物和部分肝组织中均检出农药氧乐果成分。结论:对于道路交通事故后病情好转又突发死亡患者,为查明死因,不仅应行全面系统的解剖检验,还要送检材做毒物分析,避免得到错误的鉴定结论。

    作者:刘夷嫦;谷振勇;刘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1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5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A组31例(Ⅲ级18例,Ⅳ级13例),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B组28例(Ⅲ级16例,Ⅳ级12例),单纯行调强放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1)A组PR8例,CR17例,有效率为80.6%。B组PR3例,CR10例,有效率为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近期疗效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71.0%、32.3%、16.1%,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单纯放疗组分别为46.4%、17.8%、7.1%,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3)手术切除1、2、3年生存率比较:全切分别为76.0%、44.0%、20.0%,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部分切除分别为47.1%、11.8%、5.9%,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9,P=0.001)。(4)死亡原因:高级别脑胶质瘤59例中,死亡42例,其中38例(90.5%)死于肿瘤复发或未控,心、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4.8%),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2.4%),肺部疾病1例(2.4%)。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TMZ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薛峰;杨燕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FAK基因沉默促进舌癌细胞失巢凋亡及抑制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基因沉默是否可促进舌癌细胞系Tca8113失巢凋亡,进而逆转其失巢凋亡抗性,抑制舌癌细胞侵袭转移。方法:以舌癌细胞株Tca8113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RNA干扰方法抑制FAK基因表达。采用poly-HEMA诱导悬浮培养,进而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体外培养过程中,FAK基因沉默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失巢凋亡抗性的影响。后以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模型研究舌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在体外培养过程中,Tca8113细胞具有很强的失巢凋亡抗性。针对FAK的siRNA可显著下调FAK基因的表达。当FAK基因下调后,Tca8113细胞失巢凋亡抗性显著下降(P<0.01),并且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FAK基因沉默可促进失巢凋亡,逆转舌癌细胞失巢凋亡抗性,进而抑制其转移,是一个潜在的抗舌癌转移分子治疗的靶点。

    作者:刘华联;江宏兵;承翼南;徐天舒;邢树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例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检查方法、超声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用超声探头横断面观察胃腔、贲门结构及食管前后径。随后于腹中线偏右纵切显示幽门管横断面,90°转动探头显示幽门管长轴切面,观察胃蠕动、胃排空、幽门收缩与舒张及幽门粘膜水肿情况。测量幽门管长度、直径及幽门部增厚肌层的长度及厚度。结果:横切面显示肥厚幽门环肌,呈实质性中等或低回声圆形结构,中央为强回声的狭窄幽门腔。液体流经管腔中心则呈低回声,表现为“牛眼征”。纵切面显示肥厚性幽门狭窄呈宫颈样结构。根据测量结果及病变部位形态学改变确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张飞;龚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酸水平监测与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预后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乳酸水平监测与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对采取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60例,行复苏前和复苏后6小时乳酸测定。计算乳酸消除率和液体复苏达标率,均行24小时APACHEII评分,与乳酸水平监测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存活48例,死亡12例。复苏前及复苏6小时血乳酸浓度:存活组为4.9±2.2 mmol/L,3.2±2.0 mmol/L;死亡组为7.6±3.1 mmol/L,7.2±3.2 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小时乳酸消除率、液体复苏达标率:存活者为(31.5±8.2)%,42例(87.5%);死亡者为(3.5± 5.4)%,1例(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小APACHEII评分:存活组为13.8±3.0分,死亡组为22.4±5.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乳酸和感染性休克预后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准确评估预后。

    作者:钱鹤平;徐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亚硝基乙酰青霉胺对腺样囊性癌细胞VEGF表达双向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AP)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1.25μmol/L、62.25μmol/L、125μmol/L、250μmol/L、500μmol/L不同浓度的SNAP作用于ACC-M和ACC-2细胞,或用浓度为100ng/mL的LPS预刺激12h后,用500μmol/L的SNAP分别刺激ACCs细胞0、1、2、4小时。采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对ACCs细胞进行毒性分析,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1)在0μmol/L~500μmol/L浓度的SNAP作用下,细胞活力均保持在88%;用500μmol/L的SNAP分别作用不同时间ACC-M和ACC-2细胞活力,其活力均保持在86%。(2)当SNAP的刺激浓度在31.25μmol/L时能显著上调VEGF的表达,而500μmol/L的SNAP则显著下调ACCs细胞中VEGF的mRNA水平(P<0.01),仅为基础mRNA水平的0.23倍和0.17倍。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亚硝基乙酰青霉胺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存在着双向调控作用。

    作者:陈锦;袁苏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研型硕士临床工作能力培养探讨

    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研究生今后的临床工作以及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就当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研究,从医疗文件的书写、日常临床检查和非复杂典型病例的手术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针对性训练,配合标准化的考核,充分提高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达鹏;殷勇;王强;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