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洋
分析了外用药理实验的特点,对外用药理实验在动物模型复制、外用给药时间、外用给药方法、外用给药剂量、外用药物剂型、外用药理实验组别设置、外用药理实验检测指标、外用药理实验与相应疾病关系及与临床的差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归纳出解决思路.认为规范中药外用药理实验的方法及技术,有利于对中药外用效果作出全面评价,是促进中药外用制剂研究开发与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
作者:苗明三;尹俊涛;缪君娴;杨亚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体现中医药学特色的新药研发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独创的、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大法的人体整体状态检测技术,在随机选择的两组人群中,对23种中药单一化学成分提取物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两种中药单一化学成分,具抗癌、免疫调整、抗衰老等作用,可供进一步研发.结论 实验室加临床的有效成分及先导物筛选模式,是一种体现了中医药学特色的新药研发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快速、经济等优势.适用于中药新药、植物药新药乃至化学药新药的研发.
作者:赵晶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一种建立淤热证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间隔24 h,从大鼠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观察给予内毒素后不同时间大鼠体温、凝血时间、血液黏度及动静脉短路血栓等指标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0μg/kg内毒素可引起大鼠体温升高、血液粘度的增加、凝血系统激活及血栓形成,且各指标变化的时相呈现一致性,佳时间点是第2次给内毒素后2 h.结论 100 μg/kg内毒素间隔24 h注射,能形成实验性大鼠淤热证.
作者:许立;蒋宝平;过伟峰;吴勉华;方泰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贵州中药材GAP基地药材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状况.方法 在贵州11个主要GAP药材基地采集杜仲等25种药材155个样品,经提取、净化和浓缩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状况,讨论了中药材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结果 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9.4%,超标率为14.8%,残留量:茎叶类花果类全草类树皮类根茎类.结论 贵州GAP基地药材中检出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85%以上的基地药材合格,建议中药材中拟除虫菊酯农药大允许残留量分别为氯氰菊酯0.5 mg/kg、甲氰菊酯0.05mg/kg,溴氰菊酯0.5 mg/kg,氰戊菊酯0.05 mg/kg和三氟氯氰菊酯0.01 mg/kg.
作者:夏品华;张明时;陈文生;伍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影响金钗石斛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进行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 对金钗石斛RAPD分析中一些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建立金钗石斛RAPD稳定可靠的反应体系.结果 金钗石斛较适宜的RAPD-PCR反应条件为:10μl PCR反应体系中,5~20 ng模板DNA,3.0mmol·L-1Mg2+,0.34 mmol·L-1dNTPs,0.6 U Taq DNA聚合酶,1.5 μmol·L-1引物,较适宜的退火温度为36℃.结论 所建立的金钗石斛RAPD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较强等特点,可用于金钗石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以该优化的RAPD条件进行重复性实验,其实验结果重复性良好.
作者:王燕燕;徐红;魏丹红;王峥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肠炎宁片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方法及展开系统,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分别对地锦草、黄毛耳草、樟树根、香薷进行薄层色谱方法研究.结果 地锦草以正己烷-醋酸乙酯(5:1)、黄毛耳草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酸(5:3:1)、樟树根以三氯甲烷一醋酸乙酯一甲醇(5:3:0.5)为展开剂,香薷采用聚酰胺薄膜以丙酮-36%醋酸(2:1)展开剂,均获理想分离效果,且阴性无干扰.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肠炎宁片的薄层鉴别方法.
作者:虞金宝;余良忠;李才堂;李晶;文萍;张志涛;陈玉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蒙药阿给生药及炭药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显色反应进行定性检识,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阿给生药及炭药均含有黄酮类成分,但两者所含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类型有所差异;生药与炭药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78%,2.26%,生药总黄酮含量约为炭药的2倍.结论 炮制对阿给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类型及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分光光度法简便灵敏,重现性良好,适用于阿给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婉;唐丽;谢坤;崔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创始至今,已经被旧外特别足欧美国家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1].
作者:陈丽艳;张学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岩黄连生物总碱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 岩黄连生物总碱予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0 d,用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光镜下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岩黄连生物总碱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抑制小鼠腹腔注射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所致的ALT和AST的升高,同时能升高肝组织中SOD的含量,并能降低MDA的含量;减轻肝组织坏死程度.结论 岩黄连生物总碱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梁永红;贾杰;Peter S.Spencer;毛宇昂;覃崇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巴戟天中微量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巴戟天中13种元素含量及水煮溶出率,并分析水煎液中9种元素的可溶态与悬浮态、正辛醇-水萃取体系中醇溶态与水溶态.结果 巴戟天中含量较多元素依次为Mn,Fe,Zn,Pb和Cu等.元素溶出率大小不取决于药材中元素总量.在水煎液9种元素中,Se,Mn和Co以可溶态为主,其余以悬浮态为主;Se,Fe,Pb以及肠液酸度下的Cu,Cd的醇溶态含量较高,其余醇溶态含量较低,酸度对元素Kwo值有影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法线性好、精密度高、可靠性好.结论 巴戟天含有多种生命元素.元素溶出率主要取决于它在药材中存在形态.水煎液中,元素可溶态与悬浮态分布可能与其存在形态及煎出物特性有关;元素醇溶态与水溶态分布应与元素所结合成分及结合的稳定性有关.
作者:罗盛旭;李金英;胡广林;翟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肝胃不和证是临床上胃脘部疼痛疾病的常见辨证类型,它有具体的定义和治法方药,而查阅文献资料鲜有医家对木土不和论述,甚至常常有人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混淆,认为两者可以互换或通用,实际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有很大的区别,认识不清楚往往会导致治疗不彻底.文章从病位、临床表现以及治法方药等角度试讨论这两者的不同点,旨在提醒众医家临证时要全面考虑病机,细化辨证论治,不可以偏概全.
作者:张俊;谢彬;陈涤平;李文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运用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针刺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通过筛选中医辨证证候、海洛因戒断稽延性症状、SCL90中与海洛因渴求相关项,标准化后作为病因项输入网络,进行针刺疗效的预测.评估网络性能,讨论其评价针灸治疗海洛因渴求的可能性.
作者:裴明;徐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综述女贞子在资源、形态组织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其他药用部位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新研行究进展,对研究开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进行女贞子的系统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杨曦;蒋桂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采用文献追踪的方法对中国秋海棠属的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和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认为应该对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系统特征等方面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和总结,建立相对完善的发育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秋海棠属植物有效的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亮;何顺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总结了近年来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概况,从逆转多药耐药的经典、非经典及多靶点作用的角度阐述了中药的逆转作用,认为其主要是通过下调P-gp蛋白及调控MRP、LRP、拓扑异构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核转录因子、Ca2+浓度、凋亡相关基因等介导的多药耐药而实现,其作用多不局限于单一机制,而与其多靶点作用有关.
作者:鲍文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对口腔酸碱度的影响.方法 40例HIV/AIDS患者使用消糜颗粒治疗并与制霉菌素片作对照,观察对口腔酸碱度的影响.结果 消糜颗粒与制霉菌素片均可改善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口腔酸碱度,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消糜颗粒治疗HIV/AIDS口腔念珠菌病可改善患者口腔酸碱度.
作者:姜枫;卫淑华;郭会军;王丹妮;薛晓玲;符林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概述了柑橘属常用中药枳实、枳壳、陈皮、青皮、化橘红中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和生物活性.
作者:陈海芳;张武岗;杨武亮;介磊;徐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以非那西丁作为探针药物评价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1%七氟丁酸),梯度洗脱,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4 nm.非那西丁与人CYP1A2酶在37℃温孵适当时间后,加入50 μl乙腈终止反应,10 000 g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测定.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的保留时间为2.85 min,线性范围为1.00~200 μmol·L-1(r=0.999 9),低定量限(LLOQ)为1.00 μmol·L-1,回收率为99.8%~102.3%;非那西丁的睬留时间为3.68 min,线性范围为1.00~200 μmol·L-1(r=0.999 9),低定量限(LLOQ)为1.00 μmol·L-1,回收率为98.3%~101.1%.两者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温孵体系中的其他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结论 该方法快速、稳定、灵敏度高,适合体外非那西丁及其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可应用于体外CYP1A2酶活性的评价及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孙鹏;金英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选择优质的虫种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野外和常规的饲养方式来研究四川省石渠县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蛹期约45 d,羽化高峰为当天20:45~21:30,性比约为1:1;成虫期15 d左右,成虫交配高峰为当天21:00~21:15,个体寿命2~6 d;成虫产卵高峰为当天21:30~24:00,产卵量平均500~600粒,卵100粒重为17.5 mg.初孵幼虫具有多食性和一定的耐饥性、耐旱性、耐涝性、耐寒性.结论 石渠产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它产地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刘飞;伍晓丽;罗庆明;张德利;陈仕江;曾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多种委陵菜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委陵菜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描述了10种委陵菜生药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结果.结论 通过性状、显微和薄层可作为鉴别10种委陵菜药材依据,并为委陵菜药材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杨婷;孙海峰;曹思思;阴旗俊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