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李朝品;湛孝东
笔者与两位澳大利亚留学生在针灸门诊期间,治疗1例难治性阳痿患者,获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重华;宾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优化野菊花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 在分析单因素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RSD)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 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6.6%,提取温度80℃,液固比为19.6,提取时间为3.2 h,提取1次,该工艺条件可使总黄酮得率达4.64%.结论 该工艺条件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数据.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可在连续范围内进行分析,优于现在普遍采用的只能分析离散条件的正交实验设计.
作者:王振忠;武文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转归的影响.方法 2002-06~2005-06该科对伴有腺样体肥大的98例慢性鼻窦炎的儿童实施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后继续药物治疗鼻窦炎.结果 术后1年随访,98例患者中,治愈79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9%.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和转归起到良好的作用,适用于Ⅰ型,Ⅱ型1期,Ⅱ型2期鼻窦炎的儿童.
作者:修世国;叶辉;姜宪;崔春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从轮歇种植、轮歇地管理、轮歇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关系等方面,对砂仁开展轮歇种植模式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砂仁的轮歇种植提供参考.
作者:彭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为抑制药品价格虚高,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遏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近年来各地均开展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其中暴露的问题十分突出,望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作者:韩俊;金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麝香乌龙丸抗炎、镇痛的药理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小鼠耳廓肿胀、大鼠足跖肿胀、佐剂性关节炎和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对小鼠耳廓炎症、大鼠足跖肿胀、佐剂性关节炎、棉球肉芽肿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能明显抑制炎性渗出液和白细胞趋化,并能明显减少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延长扭体出现时间和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P<0.01).结论 麝香乌龙丸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王志文;张爱国;袁强;赵文毅;孙丽丽;贾秀荣;程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脑血舒通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电凝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MCAO),观察脑血舒通对大鼠行为、大脑皮质内脑梗塞区神经细胞数量、尼氏小体含量、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形成急性脑缺血模型,并进行了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结果 脑血舒通33.33,16.67,8.33 mg/kg改善MCA0大鼠行为障碍,可显著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内脑梗塞区周围神经细胞数量、神经细胞内尼氏小体含量,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具有显著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脑血舒通50,33.33,16.67 mg/kg能明显延长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小鼠存活时间和小鼠常压下的耐缺氧时间.结论 脑血舒通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涓;刘邦民;王勇;钱海兵;周春阳;黄国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探讨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年老肾虚是主要病因,痰淤交阻是病机的关键,痰浊和血瘀同为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从而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作者:谢维宁;杨钦河;纪桂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石榴根皮等9种中草药杀人芽囊原虫的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液进行体外抗人芽囊原虫实验,并用光镜观察作用后人芽囊原虫的形态变化.结果 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石榴根皮、胡黄连、黄连、苦楝皮对人芽囊原虫有不同程度的凋亡现象,这些药物对人芽囊原虫的MIC值分别为0.1,0.6,0.8,0.8 g/ml,光镜观察虫体表膜凹陷,剥脱,破裂.低浓度胡黄连药物作用虫体后均转变成包囊,而白头翁、南瓜子、使君子、槟榔、苦参对人芽囊原虫均无作用.结论 石榴根皮、胡黄连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表膜,具有较强的杀人芽囊原虫的作用.
作者:苏水莲;陈桂凤;张瑞其;谢琼珺;廖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具有补骨强肾、续伤止痛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等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而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发现有中华槲蕨、光叶槲蕨、崖姜、大叶骨碎补混充骨碎补供药用,给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带来了困难,现将骨碎补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特征介绍如下.
作者:徐方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草纲目>吸收了佛教历史梵语文化,有明确梵文香药释名的记载.考证<本草纲目>释名与敦煌出土梵药三十二品;有前后渊源的历史见证,广泛流传于敦煌民间,渗透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梵语香药的合理应用,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云;刘邦强;陈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沙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水50%乙醇浸提有机溶剂萃取,以纸片法进行活性测定.结果 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低抑菌浓度为5 mg/ml,50%乙醇提取效果优于水,醋酸乙酯萃取液抑菌效果明显.结论 沙参提取物是一种有效的抑菌药物.
作者:胡定慧;丁建刚;阮期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对近年来有关马鞭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为马鞭草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金伟军;张志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三七)比较,探讨复方褐毛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三七)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替代丹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离体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模型,低灌15min复灌30min.实验后检测灌流液中MDA含量及LDH,CK,SOD,GSH-Px活性,实验过程全程记录冠脉流量、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结果 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离体缺血再灌注后MDA,CK,LDH水平,升高SOD和GSH-Px,且作用强度相似于复方丹参;褐毛甘西鼠尾复方注射液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增强再灌注期间的心肌收缩力;此两药均减慢缺血再灌注过程.结论 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褐毛甘西鼠尾可在抗心肌再灌注损伤方面替代丹参.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段为钢;李惠兰;张荣平;苏彦宏;郑春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恩再适对脑梗塞后肢体疼痛、麻木的疗效.方法 脑梗塞后肢体疼痛、麻木患者40例,随机选择20例为恩再适治疗组、20例为维生素B12对照组.治疗组每天静点恩再适2支(7.2 NT单位),对照组1次/d,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0.5 mg.4周后对比观察患者疼痛、麻木症状及正中、腓总、胫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恩再适能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肢体疼痛、麻木的症状和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对脑梗塞后肢体疼痛、麻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超;朴虎男;吴光;崔松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消痹胶囊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通过对小鼠单次灌胃给药,观察消痹胶囊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 消痹胶囊单次灌胃给药LD50=2.4 g·kg-1;消痹胶囊的毒性反应出现惊厥、抽搐而死亡的动物经解剖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消痹胶囊在规定剂量下安全可靠.
作者:冯欣煜;姚志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用HPLC法测定龙血竭胶囊中龙血素B的含量,简化前处理,并对市售不同品牌的龙血竭胶囊中龙血素B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选用色谱柱Eclipse XDB-C18(5 μm,4.6 mm ×150 mm,Agilent),乙腈-0.4%磷酸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5 nm.结果 龙血素B在6.2~31.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9,n=5),龙血素B的加样回收率99.66%(RSD=1.4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便于日常生产时制剂的含量控制,且市售中不同品牌的龙血竭胶囊中龙血素B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不低于0.6 mg/粒).
作者:张敏;高秀丽;蒋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关节克痹丸中大黄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Zobax C18色谱柱(4.6mm×1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2 nm,柱温40℃.结果 大黄素在0.01~0.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56%,RSD为1.51%.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关节克痹丸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顾峥嵘;承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参芪补血颗粒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并以黄芪甲苷(C41H68O14)和干膏得率作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参芪补血颗粒的佳提取工艺为用65%的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3次,1.5 h/次.结论 采取正交设计筛选出佳提取方法较好,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有效成分提取率高,工艺可行.
作者:李晓晔;刘文星;米存云;裴军平;秦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该组68例面部扁平疣,痊愈55例(80.88%),显效9例(13.23%),有效4例(5.88%),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为94.1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扁平疣,扶正固本、标本兼治、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斯金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