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胡水根;汪国华;柯乾坤;蔡定国
目的 探讨自拟方内服外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霉菌性阴道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用自拟方内服外熏治疗,对照组放置制霉菌素,观察两组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白带恢复正常时间、外阴瘙痒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临床治愈率对照组为88%,治疗组为96%(P<0.05).结论 自拟方内服外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杜小利;朱宁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历代医家对于胸痹心痛多从寒凝、气滞、淤血、痰浊来论治.后世之人也多效仿,多有轻辨证而依赖经验之嫌,虽然历代名家所论都大多正确,但也有不效之时.文章从阴虚来对胸痹心痛进行探讨,以明其机理与论治.
作者:陈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吉林省延边地区产东当归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东当归中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组成,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物为黄棕色油状物,得率为0.9%,用GC-MS联用技术从中鉴定出亚油酸乙酯、5,5-二甲基-双环(6,3,0)-1,7-十一烯-3-酮等3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65.66%;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从中鉴定出十八酸乙酯等11种成分,占总含量的85.1%.结论 首次从东当归挥发油当中分离鉴定出5,5-二甲基-双环(6,3,0)-1,7-十一二烯-3-酮等10种化学成分,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方法提取的东当归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有显著不同.
作者:孙仁文;朴惠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各科室抢救药品的管理,确保抢救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对该院临床各科抢救室、抢救车的抢救药品的检查、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抢救药品在管理中存在过期、失效、字迹模糊不清等诸多问题.结论 需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规范抢救药品管理.
作者:朱祝华;曹茂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方法 1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黄芪大、中、小剂量组,黄芪提取物以灌胃的方式给药,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的方法,测定耳片的重量;用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测定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采用常压耐氧法记录小鼠耐缺氧时间;采用比色分析法测定游泳45 min后小鼠肝糖原及血清乳酸含量.结果 黄芪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抑制作用,能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延长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小鼠游泳45 min后肝糖原的含量明显增加、乳酸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黄芪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
作者:朱华野;朴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西药氨甲喋呤(MTX)和活血化淤类中药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氨甲喋呤单次肌肉注射,50 mg/ml,用药7 d后,测定血β-HCG水平,若下降<15%或继续升高,第7天第2次肌注,药量同前.同时服用活血化淤类中药汤剂,1剂/d,连续服用20 d.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28例,占93.33%,血β-HCG下降到正常时间(14.46±7.8)d.结论 氨甲喋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降低血β-HCG速度快,是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杏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三黄油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气相色谱法.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10%,柱长3 m,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色谱柱温:150℃.结果 在1.0~5.0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0.7%,RSD为1.5%.结论 该法简便高效,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三黄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梁燕;李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粗叶悬钩子根部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标准曲线在490 nm处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叶悬钩子根部多糖含量.结果 回归方程:y=0.8325X+0.022 3,r=0.999 8,测得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含量9.473%,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0.5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精密度及重现性均较好,可用于粗叶悬钩子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作者:周建衡;李天骄;洪振丰;胡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昆藻调脂胶囊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昆藻调脂胶囊治疗脂肪肝患者41例(治疗组),并与对照组(东宝肝泰片)治疗脂肪肝患者36例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ALT,GGT,TG,TC,LDL-C及B超积分变化等各项指标,分析昆藻调脂胶囊的临床疗效.结果 昆藻调脂胶囊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脂肪肝B超影像,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低TG,TC,LDL-C,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昆藻调脂胶囊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剂.
作者:王云庭;孔祥廉;黄安安;孙健;林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充分利用野菊花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野菊花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野菊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 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659 9 mg/ml,回收率为101.1%,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野菊花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进;罗建华;刘娇;张丽丹;蒙春越;黄锁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药注射剂的优缺点,然后分别从注射剂的配伍问题、化学成分、原料药材3方面探讨了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提出分析、发现和解决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因素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作者:黄江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煎煮、超声、索氏提取3种不同提取方法中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 超声提取丹酚酸B含量高,索氏提取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高.结论 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宜采用超声法提取,而测定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则宜采用索氏提取法.
作者:刘敏彦;赵韶华;盖潇桦;王玉峰;李向军;秦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山茱萸水提液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骨质疏松模型小鼠(SAM-P/6)抗疲劳能力,骨钙、骨磷含量,甲状旁腺素含量,骨密度等指标.结果 山莱萸水提液治疗组在各项指标中相对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山茱萸水提液治疗组确实能明显改善SAM-P/6小鼠的骨质疏松状况.
作者:崔维利;陈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复方卡钙菖蒲胶囊中卡马西平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20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卡马西平在0.008 648~0.172 9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n=9),平均回收率为101.41%,(n=9),RSD为0.49%.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卡钙菖蒲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付萍萍;景浩然;赵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膏Ⅰ号、Ⅱ号、Ⅲ号3个制剂处方水提、醇提物体外抗HSV-1病毒作用的研究,优选出一个佳组方提取工艺,为进一步将其开发成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法,采用观察细胞病变(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膏提取物抗HSv-Ⅰ病毒感染的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处方的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 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膏Ⅰ号,Ⅱ号,Ⅲ号三个处方其水煎液及醇提液都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HSV-1在Hep-2细胞中增殖的作用;其中Ⅱ号处方的水提取物作用强.结论 选用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膏Ⅱ号处方采用水煎提取作为制剂研究的优处方工艺.
作者:杨佃志;张永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预防门诊注射室不安全因素的方法,以减少医院门诊注射室差错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监控规定,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与结论 提高预防意识,强化监控措施是确保医疗安全,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宗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蒙药蓍草的生药鉴别特征.方法 利用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其茎、叶进行组织构造及粉末的鉴别.结果 制订和建立了蓍草的显微特征标准.结论 为蒙药蓍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部分实验依据.
作者:鞠爱华;杨九艳;孟咏梅;袁慧;周秀娟;张慧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漆姑草K,Na,Ca,Mg,Mn,Cu,Fe,Zn等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结果 漆姑草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结论 微量元素在漆姑草中起到到一定的药效作用.为漆姑草的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作者:黄筑艳;赵延涛;李焱;段建涛;扶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愈眩汤加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内径及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愈眩汤加按摩手法可以扩张血管、解除动脉痉挛、增加椎动脉供血改善大脑循环和代谢,从而控制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发作.
作者:刘奎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药村是加工中药钦片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平时的监督检查中发现许多中药材伪劣品、混淆品出现的频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作者:耿红梅;柴爱军;段春改;杨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