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社区人群上消化道出血384例临床特点

陆新华;俞智华;张健锋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老年患者, 社区人群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社区人群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社区初发病的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384例住院资料,对其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社区人群上消化道出血两大诱因为药物和饮食不当134例(47.52%)、饮酒为48例(17.02%),老年女性以药物诱因比例大40例(39.22%)。病因以消化性溃疡多见212例(55.21%),其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3例(16.41%)、上消化道肿瘤56例(14.58%)、急性胃黏膜病变20例(5.21%);合并一种以上基础疾病241例(62.76%)。结论:老年社区人群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消化道肿瘤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相对偏高,老年人基础病多,并发症多,预后差,社区医师应予高度重视。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社区人群上消化道出血384例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人群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社区初发病的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384例住院资料,对其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社区人群上消化道出血两大诱因为药物和饮食不当134例(47.52%)、饮酒为48例(17.02%),老年女性以药物诱因比例大40例(39.22%)。病因以消化性溃疡多见212例(55.21%),其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3例(16.41%)、上消化道肿瘤56例(14.58%)、急性胃黏膜病变20例(5.21%);合并一种以上基础疾病241例(62.76%)。结论:老年社区人群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消化道肿瘤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相对偏高,老年人基础病多,并发症多,预后差,社区医师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陆新华;俞智华;张健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两种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比较

    目的:评价两种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14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两组均联合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10日和14日序贯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89%、94.52%和24.66%,与对照组的94.52%、93.15%和23.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为4.11%,低于对照组的19.18%(P<0.05)。结论:10日和14日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近期疗效显著,但14日疗法远期疗效优于10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巍巍;韩晓梅;王昌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26例,手法复位外固定94例,牵引复位外固定12例,手术治疗20例。结果:126例中随访117例,随访时间1~5年,优92例,良14例,可10例,差1例。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对肘关节肿胀严重,有水泡、摸不清肱骨轮廓,且手法复位外固定后易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消肿后骨折力线易变动的患儿,闭合复位不能达到功能要求、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采用牵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

    作者:李宗起;李昌业;孙明慧;闫丽萍;门孝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乳腺癌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乳腺癌发病年龄、早期诊断方法、病理组织类型和手术方法。结果:162例早期乳腺癌均临床治愈出院,159例患者获随访,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5%。结论: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医师检出≤2cm的乳块,辅以彩超和钼靶联合检查。

    作者:盛陈毅;倪启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电切镜鞘结合肾镜微创治疗膀胱结石26例

    目的:探讨电切镜鞘结合肾镜微创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电切镜鞘结合肾镜微创治疗膀胱结石26例,麻醉显效后患者取截石位,行电切镜鞘与肾镜结合,经尿道顺利置入膀胱,行气压弹道碎石,碎石用Ellick冲洗器从电切镜鞘中冲出。术毕留置导尿管。结果:26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残余结石,无膀胱穿孔及明显出血,术后排尿通畅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25min,术中无膀胱穿孔,无发热感染表现,血尿1~3天,平均1.5天,留置导尿管3~5天,平均4天,住院时间4~8天,平均5天。结论:电切镜鞘结合肾镜微创治疗膀胱结石,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清石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膀胱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夏宝山;任维果;章建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的探讨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医院通过对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的探讨,发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顺应整个社会大环境。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医院要紧紧围绕“一切为临床服务”的宗旨,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改进,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改革发展做出努力。

    作者:曹钰;王晨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昏迷量表在神经重症监护中对院内死亡的评估

    目的:评估不同昏迷量表在神经重症监护(NICU)内对急性昏迷患者1月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在发病72h内记录昏迷患者60例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意识评分(FOUR),随访1月记录院内死亡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判断各量表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分值与院内死亡负相关。结论: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与昏迷患者院内死亡相关。

    作者:胡旻婧;张元媛;柯开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手术配合32例

    目的:总结应用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及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手术配合,探索更为系统有效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总结32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结果: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2.5h,平均1.5h,术后未发生感染,术后6个月随访效果满意,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充分的术前用物准备及对手术程序的熟练程度是该类手术配合重点。

    作者:武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17例

    目的:比较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单纯TACE,观察组17例采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两组在每个疗程结束后2月行强化CT和DSA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46.2%、8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半年复查随访,复发率分别为61.5%,2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及2年的生存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氩氦刀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CE。

    作者:戴锋;付守忠;王斌;丁苇;王晓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普拉克索治疗早期帕金森疾病的效果综合评价

    目的:对普拉克索在早期帕金森疾病中的治疗作用进行综合全面地评价。方法:将早期帕金森病60例患者,按服不同的药物分为美多巴治疗组(30例)和普拉克索治疗组(30例),在0年、0.5年、1、2年内比较2组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2组采用统一评定相关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在0.5年、1年、2年观察窗内,美多巴组的UPDRSII评分、UPDRSⅢ评分、H-Y分期和普拉克索组的UPDRSⅢ评分,较基线相比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普拉克索组从1年开始,UPDRSII评分和H-Y分期较基线相比获得明显改善(P<0.05)。在第1年和第2年时,美多巴组的H-Y分期和UPDRSⅢ评分明显低于普拉克索组(P<0.05)。在观察终点时,美多巴组症状波动发生率较普拉克索组明显增加,非运动症状发生率美多巴组明显高于普拉克索组(P<0.05)。在0.5年、1年、2年观察窗内普拉克索组的UPDRSI评分、HAMD-24、HAMA-14、PDSS、FSS、SCOPA-AUT均明显改善(P<0.05),而美多巴组无改善。观察终点普拉克索组嗜睡、视幻觉、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均高于美多巴组(P<0.05)。结论:在早期帕金森疾病中普拉克索和美多巴都能改善运动症状。虽然普拉克索对运动症状的改善不如美多巴,但可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且对部分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作者:顾晓苏;沈丽华;曹林;周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X线片与磁共振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其的早期准确诊断。方法:分析临床确诊的4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X线和MRI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RA患者45例162个关节,X线平片检出阳性36例,病变关节132个(81%),其中Ⅱ期5例,Ⅲ期26例,四期5例。45例中23例X线平片阴性或早期RA的36个关节MRI检查,检出病变关节32个(88%),Ⅰ期4例,Ⅱ期6例,Ⅲ期13例。结论:MRI对骨侵蚀病灶的检出及软组织滑膜病变的显示明显早于X线平片,X线平片适用于中晚期患者观察和随访检查,应用MRI平扫加增强可明显提高RA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玉玲;侯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75mg/d,1天1次共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8mL,每日静滴1次。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统计治疗前后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效观察组27例(84.4%),对照组12例(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观察组30例(93.7%),对照组20例(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疏血通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等作用促进脑梗死的恢复。

    作者:蒋美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泰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泰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行为变化,及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2010-2011年连续开展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综合监测,在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结果:2年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836例,检出HIV感染4例,感染率分别为0.7%和0.2%;梅毒感染54例感染率分别为6.1%和6.8%;丙肝感染1例。近3个月与女性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比例分别为69.3%和54.6%,和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比例分别为18.7%和21.9%。24.3%和17.9%的就诊者近一年有性病史,0.5%和0.2%与男性发生过肛交。就诊者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70.6%和73.6%。艾滋病干预覆盖率分别为20.0%和18.4%。近1年参加过HIV检测比例分别为7.5%和6.1%。结论:泰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流行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在进一步扩大干预覆盖面和提高HIV检测率的同时,加强艾滋病和梅毒综合防治工作。

    作者:张翔;于明润;潘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前列腺粘液腺癌诊治4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临床罕见的前列腺粘液腺癌(MC)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7年间收治前列腺粘液腺癌4例,2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给予去势手术及氟他胺抗雄激素治疗。结果:随访2-49个月,平均23个月,均存活,血清tPSA均低于0.2ng/mL。其中1例血尿消失;另1例骨转移病灶较前缩小,无骨痛,余患者复查ECT提示未见明显骨转移,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下降。结论:前列腺粘液腺癌治疗原则与普通前列腺癌相同,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粘液腺癌仍有效。

    作者:李锋;张杰秀;华立新;刘边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42例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胃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42例,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30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2例,合并胃癌3例。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可以明确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判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效果,同时不增加胃镜检查和手术风险。

    作者:蔡圣强;王建江;凌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腹水67例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腹水待查67例患者临床资料,行腹水常规、生化、ADA、腹水肿瘤标志物、找脱落细胞46例。或行PPD皮试、腹盆腔彩超、胃肠镜、自身免疫抗体谱、CT、MRI、腹腔镜、PET-CT等检查。结果:不明原因腹水67例中,恶性肿瘤32例(47.76%),肝硬化16例(23.88%),结核性腹膜炎13例(19.40%),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1.49%),布加综合征1例(1.49%),肾源性腹水1例(1.49%),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1.49%),病因不明2例(2.99%)。结论:不明原因腹水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其次为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及其它少见病因。

    作者:徐大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胃肠功能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估脓毒症时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治严重脓毒症79例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采用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评分(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nd failure, GIDF)系统评估胃肠功能;同时用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析GIDF评分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比较病死组与存活组GIDF和SOFA的差异。结果:GIDF评分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45,P<0.05),90天病死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GIDF和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结论:胃肠功能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脓毒症死亡者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更严重。

    作者:李晶菁;沈雁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教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我国在营养学和食品卫生方面所呈现出的诸多新问题和挑战,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也产生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理论知识和作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一些可以促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和实践途径。

    作者:万春华;赵建亚;陆颖;徐广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碱性鞘磷脂酶在结肠癌中作用研究进展

    碱性鞘磷脂酶(alkaline sphingomyelinase, alk-SMase)是消化肠道中鞘磷脂的关键酶。当碱性鞘磷脂酶基因突变或去糖基化蛋白结构变化时其活性下降,鞘磷脂消化水解作用减弱,代谢活性产物减少,导致细胞增生、凋亡、炎症等失去调控,终诱导癌症发生。有望通过对碱性鞘磷脂酶深入研究,能鉴定和确认突变型碱性鞘磷脂酶作为一种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的肿瘤标记,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更有效方法。

    作者:雒润华(综述);杨俐萍(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诊治及预防。方法: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穿弹力袜,抬高患肢并制动,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脐周皮下注射,每日1次。阿司匹林50mg口服,每日3次。用药期间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经抗凝治疗后9例患者患肢肿胀逐渐消退,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期间无1例出现肺栓塞,未发生继发性出血。结论:高龄、肥胖、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止血药物、手术时间延长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羽;陈曾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