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莉莉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食管异物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鼻腔、咽喉部表面麻醉下对食管异物12例患者应用电子喉镜进行食管检查并处理.结果:食管异物8例,位于食管入口处7例,食管第二狭窄处1例.鱼腹骨6例,鱼眼下方弓形骨1例,鱼尾处三叉骨1例.其中行食管镜下食管异物取出7例,直接在电子喉镜下行异物取出1例.食管黏膜插伤4例,予抗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均获痊愈.结论:电子喉镜在食管异物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并为手术提供帮助.
作者:费兵;乔飞;张建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30例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和瑞格列奈联合治疗,观察治疗24周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统计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FPG治疗前后分别为:10.6.±3.2 mmol/L,5.8±0.9 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治疗前后分别为:13.6±4.7 mmol/L,7.2±2.2 m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治疗前后分别为:(8.3±1.0)%,(6.7±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HbA1c达标27例(90.0%),治疗期间出现轻度低血糖1例,患者依从性和满意蔓分别为100%、97%.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风险低,治疗依从性好和满意度高,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钱才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肿瘤直径≤1cm者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甲状腺双侧占位、滤泡癌等行全切除;肿瘤直径>1cm,行甲状腺双叶切除.结果:(1)病理诊断:乳头状癌285例,滤泡癌15例,髓样癌5例,混合性癌3例.病灶位于左侧116例,右侧153例,双侧30例,峡部9例.(2)中央区淋巴结切除107例,肿瘤直径≤1cm 57例,阳性17例(29.8%);肿瘤直径>1cm 50例,阳性18例(3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颈部淋巴结改良根治术36例,肿瘤直径≤2cm 14例,共清扫淋巴结168枚,阳性78枚(46.4%);肿瘤直径>2cm 22例,共清扫淋巴结372枚,阳性188枚(50.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淋巴结转移亦相应增多,术中应注意颈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
作者:徐胜前;陈奕明;马毅;朱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根据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胸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终确诊组织细胞肉瘤.结果:淋巴结病理活检可见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表达CD68、lysozyme、CD163.予CHOPE方案化疗一疗程后症状好转,纵隔淋巴结由5.4 cm×3.4cm缩小到2.0 cm×3.1cm.结论:组织细胞肉瘤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诊依靠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目前佳治疗方法不统一,多数预后不佳.
作者:杨熙;林赠华;张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Wallerian溃变早期激活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损伤坐骨神经模型,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全面系统分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远端Wallerian溃变早期的基因表达变化,运用RT- PCR、Western Blot和Immunohistochemistry等方法验证和鉴定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坐骨神经远端在Wallerian溃变早期即有1546个显著表达差异基因和21种显著性差异基因表达趋势;基因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分析显示,Wallerian溃变早期有58种信号通路被激活,形成Wallerian溃变早期的信号调控网络.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Wallerian溃变早期即有大量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多种信号途径的激活,本研究可为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郭炜曼;沈君心;梁佳佳;何凤莲;邓宏健;徐菲;姚登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医科大学生(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通大学医科学生457名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分析,考察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结果:女生在抑郁(P<0.01)、焦虑(P<0.001)、恐怖因子得分和总均分(P<0.05)上均高于男生.结论:医科女生与男生相比存在一定的情绪性心理问题倾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特别予以重视.
作者:严军英;秦正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老年男性骨代谢的潜在影响.方法:COPD组53例,中度27例,重度26例;对照组29例.分别测定血骨钙素( BGP)、碱性磷酸酶(ALP)、降钙素(CT)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羟脯氨酸(HOP);同时测定左股骨颈(LFN),左股骨大转子(LGT),Ward三角(W)和腰椎(L2-4)的骨密度(B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BGP水平明显降低(P<0.05)、HOP升高(P<0.05).COPD组BMD在LFN、LGT和L2-4分别减少16%、14%和22%(P<0.05或<0.01).中、重度COPD之间BMD差异不明显.结论:COPD患者存在明显的骨量丢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作者:仇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南通市城区土壤中氡浓度分布状况.方法:采用测氡仪检测土壤氡浓度,在测量区域内按1km×1km网格状十字形布置测点,测点深度为600~800 mm,采样孔径为20mm,绘制南通市城区土壤氡浓度分布图.结果:南通主城区土壤中氡浓度平均值为14 885 Bq/m3,高为38000Bq/m3,低为2 800 Bq/m3,69.9%浓度范围在6 000~20 000 Bq/m3.结论:南通市城区某些地点土壤氡浓度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进行区域性的土壤氡浓度普查及大型公共建筑室内氡污染状况调查已是当务之急.
作者:陈波;顾淑清;杨宇民;王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院内心脏骤停提高复苏成功率关键因素.方法:对器质性心脏病院内心跳骤停患者65例,随机按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依次分为:A组(1~6min)33例、B组(>6min)32例;按除颤开始时间分为C组(1 ~5min)9例,D组(>5min)6例.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自主循环恢复情况.结果:(1)A组中自主循环恢复11例(33.3%),B组中自主循环恢复4例(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中自主循环恢复7例(77.8%),D组中自主循环恢复l例(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质性心脏病院内心脏骤停后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纪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年龄≥60岁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156例,按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时机)分两组,A组65例在48h之内行手术,B组91例在48h之后进行手术,对两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156例中术后发生切口延期愈合4例,肺部感染20例,急性脑功能障碍15例,泌尿系统感染10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至1年,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61-95分,平均80分.其中1个月内死亡8例中A组3例(4.62%)、B组5例(5.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6个月死亡17例,A组4例(6.15%)、B组13例(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年时11例死亡,A组:4例(6.15%)、B组7例(7.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术后6个月中长期死亡有明显关系.
作者:顾伏龙;姜江;王鹏翔;成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就诊的成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以提高全科医生的诊断水平.方法:对单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82例患者资料进行性分析,分别采用B超检查、肾上腺素试验、自身抗体检测、骨髓穿刺等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82例患者中病因明确者290例(75.92%),仍有92例暂时原因不明.已知病因中粒细胞分布异常99例(25.92%)、感染95例(24.87%)和药物因素54例(14.14%)分别占前3位,其次为脾亢,风湿性疾病相对少见.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众多,全科医师应提高认识,正确分辨病因后予以适当的治疗.
作者:顾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欠清楚.近年来神经炎症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小胶质细胞激活后释放大量的致炎因子及氧自由基加重PD神经元的退变,此外,在PD疾病过程中,外周侵入脑内的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也参与了PD的神经炎症.因此,抗炎药物成为治疗PD的新靶点.
作者:张娜;柯开富;邱一华;彭聿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唇边针治疗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完全性失语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针刺人中、哑门穴和PACE、Schuell言语训练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唇边针,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失语评分判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唇边针刺同时施以言语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玉华;王保才;倪占旭;王联庆;李媛;宫丽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实验验证经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钛棒的折弯弧度与所固定节段矢状面弧度的等同关系,并讨论其影响因素.方法:取成年猪8具5~6个连续节段的颈椎、颈胸椎为实验标本,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分析所固定钛棒的折弯角、所固定节段矫形后的cobb角,分析两角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棒的折弯角度与钉棒系统所固定节段矫形后的cobb角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明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钛棒的折弯角度与所固定节段脊柱形成的cobb角度等同,能够较精确的预见术后恢复所固定节段的矢状面的弧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朱小建;曹建华;成红兵;杨惠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进展期胃癌32例使用卡培他滨1 650mg/m2口服,每天分2次服用,1~14d天;奥沙利铂200 mg/m2,d1,静滴3~4 h.21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32例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3例,进展(PD)22例,总有效率(CR+ PR) 21.88%.毒性反应:外周神经毒性24例,消化道反应18例,骨髓抑制25例和手足综合征14例.结论: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国友;顾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声频共振治疗仪在噪声作业工人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7例双耳持续耳鸣2个月以上的噪声作业工人为观察对象,按其听力情况分为3组,分别对所有观察对象双耳进行声频共振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66.08%,听力损失程度与治疗有效率呈反比:听力损失较多的人员疗效较仅有少许高频下降者为差.结论:声频共振治疗仪对噪声作业工人耳鸣治疗有一定作用,随着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越严重,治疗有效率降低.
作者:杨艳;高秀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南通市崇川区的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期探讨不同犯罪类型社区服刑人员间的心理健康差异.方法:课题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南通市崇川区的316例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犯罪类型社区服刑人员EPQ的4个维度中,情绪稳定性与SCL-90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且呈显著正相关.其与SCL-90总均分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457,0.605,0.606,0.668,0.634,0.570.结论:不同犯罪类型的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和人格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其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与其情绪稳定性有重要的联系,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心理矫正.
作者:社区矫正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课题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不典型原发性隐球菌肺炎(新型隐球菌肺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性疾病.新型隐球菌属酵母菌属,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禽类的粪便之中,亦可以腐物形式寄生于人的呼吸道内.新型隐球菌为机会致病微生物,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患者为易感人群,入侵机体的途径以呼吸道为主.我院2009年11月收治1例不典型原发性隐球菌肺炎,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涛;史秀忠;金小桦;戴丽娜;王美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用食盐和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处理海蜇,其铝含量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方法:用铬天青S光度法定量检测海蜇中的铝含量.结果:(1)在500~700nm波长范围内对络合物进行扫描,确定其大吸收波长为620nm.(2)吸光度A分别为0.530、0.542、0.550、0.583.随着铬天青S加入量的增加,络合物颜色加深.(3)pH值影响:实验显色条件为pH6.7~7.0.(4)佳显色效果回收率试验:取3份不同海蜇食品加入一定量铝,回收率92%~110%.(5)32份海蜇样品铝含量超标严重,总铝含量高达2 300 mg/kg.结论:采取干法消解,铬天青S光度法检测海蜇中的铝含量,操作简便容易控制.
作者:陈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开颅手术重型颅脑损伤96例患者(3≤GCS≤8)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2例,常温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的颅内压、GCS、病死率.结果:(1)颅内压:亚低温组术后24、48、72小时均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CS评分:亚低温组第7、14、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死率: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死亡4例(7.69%),常温组6例(1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尽早予以亚低温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刚;陈杨;陈佳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