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勉;辛瑞娟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方法:对被纳入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观察组总有效率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者:崔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大限度降低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方法:对某院2010年2月~2013年10月《门诊药房调配处方差错事故登记本》所记录的调配差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3年内共发生调配差错34例,其中药名或药物外观相近差错8例(23.52%),多发、少发、漏发差错1例(2.94%),同种药名、不同规格差错9例(26.47%),同种药名、不同剂型10例(29.42%),用法、用量写错3例(8.82%),进口和国产药品2例(5.88%),其他差错1例(2.94 %).结论:加强针对性管理,规范处方调配规程,提高药学人员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有效防范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江春玲;陈实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3月4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2013年11月-2014年3月40例患者设为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包括组建临床路径发展小组、设计并制订表格、实施临床路径、资料收集等.结果:路径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常规组高(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常规组高(P<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且可操作性强.
作者:禾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用一次性针灸针轻轻点刺皮肤或者梅花敲打局部皮肤30秒到1分钟后局部拔罐,配合中药内服.结论:中药内服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作者:贺雪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探讨胥受天主任治疗痤疮的经验,从火立论,结合女性的生理特点,治疗上应按照女性月经周期,使经调则痤疮自愈.
作者:陶静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本文介绍胡国栋主任医师诊治缓慢型心律失常点滴经验: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心肾阳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活血通络药物可改善心脏循环及代谢;益气温阳为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晋利;胡国栋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以骨折不易愈合,并发症多而历来被视为临床上的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2003年以来开展骨圆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3例,经临床观察,随诊,评价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小55岁,大80岁,头下型骨折2例,基底部骨折12例,骨股颈中段骨折9例,均为外伤性骨折.
作者:高治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在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中加入火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将39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电针*放血拔罐)、火针组(火针*电针*放血拔罐)、西药组(伐昔洛韦),观察三组皮疹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常规组、火针组较西药组能加速疱疹停止、缩短疼痛时间、提高治愈率(P<0.05、P<0.05、P<0.05);火针组较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拔罐和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前加用火针疗法能显著的缩短止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并明显的缩短病程.
作者:王明明;杨颖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基层管理者,具有沟通信息及协调科室内外关系的桥梁作用,并担负着科室及所属病房管理和专科护理业务技术的直接指导任务,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怡晓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所谓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指行细菌培养鉴定后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呼吸科病房感染病人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作者:陈莹;陆甘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科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呈迅猛的上升趋势.外科疾病本身具有发病急,疾病演变快,风险高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保障护理安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及持续改进工作已成为现代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1].本文浅析外科护理中的潜在隐患、解决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白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心衰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衰合剂,疗程均为2周.结果: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衰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戴海安;耿萍;杨宇玲;吴斌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讨论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后电风暴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8年期间频繁电除颤成功抢救的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电风暴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病人除了应用胺碘酮等药物之外,都接受15次以上的自动除颤仪电除颤,后病人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在稳定病情之后成功出院.结论:在急诊药物治疗及频繁电除颤治疗的进程当中,护理人员通过开展电击除颤、观察以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抢救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荣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入院病人护理评估单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使护理评估能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病人的情况,提高入院护理评估质量.方法:随机抽查了125份病历中的入院病人护理评估单,查找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通过对入院护理评估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促进了护理评估完整、有效、准确.结论:入院护理评估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病人的健康状况,提高了护理入院评估质量,促进整体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周丽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在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和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不管修改完善标准和制度并加强反馈与评价.结果: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我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减少,2008年以前,护理缺陷漏报率达40%,2008年以来上报率逐渐上升,2009年达到100%住院病人满意率从2008年的95.8%提高至2010年的98.6%,年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保持在98分以上.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能够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中.
作者:孙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观察261例经围术期护理患者.结果:基本痊愈出院.结论: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程建军;王苹;代丽;曾艳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自身重量悬吊牵引治疗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采用推拿结合自身重量悬吊牵引治疗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年龄4-6岁,中位数5岁;伤后至治疗时间1d至74中位数3d.结果:体征疗效标准:治愈4例、显效1例.结论:推拿结合自身重量悬吊牵引治疗儿童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郑付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给药错误是护理人员在进行药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的护理操作区别于药物常规或原始的医嘱.笔者针对本科两年来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给药缺陷及差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1 资料与方法针对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一周中每天的重点检查环节,或针对随时发现的风险重点检查,每周把质控员的检查结果统计,把所有的问题分析整理后记录记录.
作者:李琳婷;杨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生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急性阑尾炎病例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急性阑尾炎中,42例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学分型一致,3例因粪石较小且不伴声影及脓肿较小不易发现而误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论:超声检查作为急性阑尾炎诊断及其分型的常规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中药煎煮相关知识宣教需求调查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中医治疗方剂煎煮用药患者1000例,对中药煎煮相关知识宣教需求进行调查和进行相关对策干预.结果:1000例患者对中药煎煮相关知识宣教迫切需求375例(37.50%),一般需求526例(52.60%),无需求99例(%).主要应对策略是:依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策略.结论:对于中药煎煮的相关知识患者掌握较少,宣教需求较高,依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对中药煎煮知识的掌握,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弋润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