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胰引流联合空肠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腺炎66例分析

赵程进;钱益;葛振明;李玉明;吴卫国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鼻胰引流, 空肠营养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占20%~30%,病情凶险,进展迅猛,病死率高,在基础治疗上应用鼻胰引流和空肠营养成为治疗SAP新兴方法.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94例分析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插入4、5F Cobra导管,选择双侧子宫动脉行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类型行栓塞治疗.结果:94例均成功行子宫动脉栓塞,其中恶性肿瘤35例,有效率91%;子宫肌瘤、腺肌症28例,有效率94%;26例产后大出血栓塞后即刻止血,随访1年无1例复发;异位妊娠5例,均都终止妊娠.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疗效显著,且创伤小、安全、简便.

    作者:李文会;戴真煜;姚立正;董从松;李兴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创伤性脾破裂189例临床急救监护

    创伤性脾破裂进行治疗监护,做好人院时急救,保证急救护理工作快速、有效地运行,对降低伤残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恶性血液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诱导血管生成等功能.

    作者:陈秀芳;陈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胸腔闭式引流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纤维条索包裹性胸腔积液

    纤维条索分割性胸腔积液在胸腔积液中常见,常规的胸腔穿刺抽液每次只能抽到少许胸液,不利于尽快地解除胸液.我科于2004年1月~2007年4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入,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健;杨暘;张秀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76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B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时钻孔、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76例术后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精神症状好转.门诊随访,1个月后复发6例(7.89%).结论:CT检查是一种快速简洁的诊断BCSDH方法,MRI检查更能明确诊断;双侧钻孔、引流是治疗B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进;高宜录;沈剑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丙泊酚麻醉下行电子胃肠镜诊治及发生意外的护理

    我科于2000年1月~2006年12月对4 996例应用丙泊酚麻醉下行胃肠镜诊治,仅16例患者出现呼吸、血压异常等变化,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处理得当,无1例死亡或出现后遗症,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一平;宋爱军;赵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口腔舌癌整复患者皮瓣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院2003年9月~2006年12月对35例舌癌患者进行皮瓣整复术,通过对皮瓣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皮纹清晰度、皮瓣弹性、血管搏动、针刺出血试验等观察与护理,皮瓣成活率为100%.

    作者:程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1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尿黄体生成激素(LH)峰值判断排卵时间,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对152例不孕症妇女实施IUI.结果:152例共接受308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48例,周期妊娠率15.6%,临床累计妊娠率31.6%.接受促排卵治疗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患者.结论:不孕原因不同是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冲;施鑫锋;刘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脑卒中血脂与病情的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血脂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急性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51例的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CHO和TG低者易发生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HO和TG显著低于缺血性者(P<0.01);脑卒中急性期CHO、TG较低者病情较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HO和TG水平与卒中类型和预后有关.

    作者:徐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气管损伤急诊麻醉和手术的处理原则

    目的:探讨气管损伤的急诊麻醉和手术处理.方法:清醒条件下应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法,在利用气道伤口插入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结果:无病例死亡,术后3个月内呼吸功能正常.结论:及时正确的围术期治疗不仅能挽救伤者的生命,还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志平;何光范;陈卫彬;王建湘;严共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脂肪性肝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人们过食肥甘厚味,过度安逸,工作紧张等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低.本文应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21例睡眠结构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脑电图特点,认识该型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主要表现.方法:对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21例睡眠脑电图检测,阅图后计算各项睡眠参数.结果:入睡时间长112分钟,平均77分钟;WASO长88分钟,平均51分钟,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结构混乱.总睡眠时间342.4分钟.REM与NREM睡眠的比较,可见7例REM睡眠增多,但REM均数占总睡眠的百分比无增多.结论: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患者睡眠潜伏期(SL)延长、1期睡眠明显增多、深睡眠(3、4阶段睡眠)减少或消失.睡眠中觉醒时间增多.

    作者:张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冈田酸促进ATRA诱导NB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抑制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KA)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ATRA、OKA、ATRA+OKA分别作用于NB4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瑞氏染色法和NBT还原实验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丝/苏氨酸磷酸化酶试剂盒检测细胞内PP2A活性.结果:(1)MTT结果显示,OKA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ATRA、ATRA+OKA作用7天,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1%、38.4%,ATRA+OKA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形态学、NBT及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加入OKA能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3)酶活性分析显示,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过程中,PP2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ATRA+OKA作用后PP2A活性下降更加明显.结论:OKA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P2A活性参与细胞分化过程.

    作者:徐喜慧;欧阳建;谢品浩;陈军浩;夏永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气化前列腺切除术(PKRP)治疗BPH患者180例.结果:术中出血较少,无水中毒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后无大出血.结论:PKRP具有安全性高,易掌握,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建云;彭明栋;郭勇;陈嘉民;马海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腹腔粘连少,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1].

    作者:管亚华;陈家琴;陈澍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方法:将47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观察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3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ET-1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作者:姚伟峰;黄雌友;钱铁镛;陈一丁;万惠;吴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18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例成人牙列间隙患者,前牙缺失5例,散在间隙13例,用正畸法对缺失的牙列进行调整后,再用修复的方法完成治疗.结果:18例经正畸与牙周等综合治疗后,终进行修复治疗,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成人牙列间隙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熊莉;陈晓峰;段义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4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及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酶rt-PA静脉溶栓,观察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症.结果:总再通率76.2%,死亡2例(4.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传波;田慧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的区别.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4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290例)和非高血压组(115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

    作者:袁柳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100例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第7天起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有效率的差异越来越显著,而出血发生率并未增加.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比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理、有效、安全.

    作者:周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