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喜慧;欧阳建;谢品浩;陈军浩;夏永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腹腔粘连少,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1].
作者:管亚华;陈家琴;陈澍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并对手术体位和手术顺序加以探讨.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外踝以骨折端为中心切开,用腓骨下端解剖钢板固定,然后依次复位后踝、内踝,以拉力螺钉固定.结果:16例获随访8月~2年,按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5例(93.5%),可1例(6.2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俯卧位切开复位,依先外踝、后踝,然后内踝的顺序固定,手术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作者:邹开龙;刘昶忠;陈立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各种位置时拔牙的方法.方法:随机收集口腔门诊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60例,经口腔X线摄片检查,进行位置划分及阻力分析后,采用不同的方法拔除.结果:60例均顺利拔除,时间短,反应轻.结论:对于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根据不同的位置及牙根数目和分叉情况,可以简化术式,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一桃;王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腹腔镜手术(LC)因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应激反应轻,机体扰乱少等优点而在临床推广应用.CO2气腹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增加了风险和麻醉管理的难度.
作者:黄宏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Barton骨折是指桡骨远端涉及桡骨腕关节面的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常因诊断、治疗上的不足而造成疗效欠佳.我们自1998~2006年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该类骨折2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强;左红光;王小兵;陆万青;韩朝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在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将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分为胆管段括约肌功能异常(E2)和胰管段括约肌功能异常(E3)两种类型,其根据来自Oddi括约肌的解剖学与功能学[1].
作者:冯继宁;吴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以不损伤胫后动脉主干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16例均顺利Ⅰ期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坏死、感染.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不损伤胫后动脉主干,血供丰富,皮瓣薄,创伤小,供区相对隐蔽等特点.
作者:顾三军;孔友宜;孙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血脂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急性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51例的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CHO和TG低者易发生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HO和TG显著低于缺血性者(P<0.01);脑卒中急性期CHO、TG较低者病情较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HO和TG水平与卒中类型和预后有关.
作者:徐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应用骨穿针经过皮肤穿刺至病变椎体,将骨水泥注入,是一种凝固病变椎体的介入技术.
作者:张翠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B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时钻孔、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76例术后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精神症状好转.门诊随访,1个月后复发6例(7.89%).结论:CT检查是一种快速简洁的诊断BCSDH方法,MRI检查更能明确诊断;双侧钻孔、引流是治疗B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进;高宜录;沈剑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输尿管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价值.方法:超声定位下对364例输尿管结石进行ESWL治疗,就上中下段输尿管结石诊断的正确性、定位准确性及ESWL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无创伤、准确、快速等优点,特别对于X线阴性的结石有独特之处.结论:超声定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管海涛;赵金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以及PPARα激动剂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培养的大鼠HBZY-1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为6组,高糖作为刺激因子,PPARα激动剂WY14643作为干预因素.分别设正常组,高糖组,高糖加WY14643治疗组(包括不同的WY14643浓度)以及高糖加WY14643溶剂对照组.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系膜细胞PEDF以及VEGFmRNA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较,高糖组肾系膜细胞PEDF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而WY14643可逆转高糖导致的肾系膜细胞PEDF mRNA表达的降低.(2)高糖组肾系膜细胞VEGF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WY14643可减少高糖导致的肾系膜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增加.结论:高糖可抑制大鼠肾系膜细胞PEDF并增加VEGF的表达,而PPARα激动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高糖导致的这种改变.
作者:钟海花;明扬;万沁;徐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均治愈.结论:T管拔除后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处理应尽量保守治疗,无效则应尽早手术.
作者:刘正勇;陈文有;张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人们过食肥甘厚味,过度安逸,工作紧张等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低.本文应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占20%~30%,病情凶险,进展迅猛,病死率高,在基础治疗上应用鼻胰引流和空肠营养成为治疗SAP新兴方法.
作者:赵程进;钱益;葛振明;李玉明;吴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微血管密度与MDS分型及治疗的关系.方法:MDS低危组25例,高危组21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骨髓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骨髓微血管数,取平均值为MVD.结果:治疗前低危组MVD为(18.26±2.62)/HP,高危组MVD为(25.75±3.27)/HP,对照组MvD为(8.10±2.93)/HP;低危组和高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危组及高危组治疗后分别有36%和81%的患者MVD降低,两者对治疗的反应有明显差异.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明显,MVD与MDS分型及疗效有密切相关.
作者:孙峰;刘红;陈秀芳;尹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β受体阻断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差异性作用.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使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观察8个月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减少的差异.结果: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相比能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作者:陈崇熙;陈松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人牙列间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例成人牙列间隙患者,前牙缺失5例,散在间隙13例,用正畸法对缺失的牙列进行调整后,再用修复的方法完成治疗.结果:18例经正畸与牙周等综合治疗后,终进行修复治疗,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成人牙列间隙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熊莉;陈晓峰;段义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将37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与对照组(n=18),观察组采用HP串联HD,对照组单用HD,观察两组皮肤瘙痒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β2-MG、PTH.结果:观察组皮肤瘙痒症状完全消失6例,明显改善9例,症状减轻3例,无改善1例,有效率94.74%.对照组皮肤瘙痒减轻2例,无改善16例,有效率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联合HD能有效改善尿毒症的皮肤瘙痒症状.
作者:范栋军;刘世培;沈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喘憋、呼吸困难为主,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作者:陆定宏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