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观察

范栋军;刘世培;沈彩霞

关键词: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尿毒症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将37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与对照组(n=18),观察组采用HP串联HD,对照组单用HD,观察两组皮肤瘙痒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β2-MG、PTH.结果:观察组皮肤瘙痒症状完全消失6例,明显改善9例,症状减轻3例,无改善1例,有效率94.74%.对照组皮肤瘙痒减轻2例,无改善16例,有效率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联合HD能有效改善尿毒症的皮肤瘙痒症状.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损伤急诊麻醉和手术的处理原则

    目的:探讨气管损伤的急诊麻醉和手术处理.方法:清醒条件下应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法,在利用气道伤口插入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结果:无病例死亡,术后3个月内呼吸功能正常.结论:及时正确的围术期治疗不仅能挽救伤者的生命,还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志平;何光范;陈卫彬;王建湘;严共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的区别.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4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290例)和非高血压组(115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

    作者:袁柳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脐血CD34+细胞分离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及纯化CD34+细胞效果.方法:采集脐血48份,在 室温下保存12、24、48小时,分别用密度离心法和羟乙基淀粉(HES)沉淀法分离脐血MNC,再用免疫磁珠法纯化CD34+细胞,以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脐血在室温下保存48小时分离MNC和CD34+细胞数多,其次为12小时,在24小时分离所得低(P<0.05);HES沉淀法较密度离心法分离所得MNC和CD34+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6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磁珠法纯化CD34+细胞可达(88±5)%的纯度.结论:HES沉淀法优于密度离心法,且48小时分离为优,免疫磁珠法纯化CD34+细胞可提高纯度;各种方法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俊宏;刘红;林赠华;姜胜华;朱云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17眼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对13例(17眼)行经鼻内镜下鼻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14眼(82.35%),好转2眼(11.76%).无效1眼(5.88%),总有效率(94.12%).结论: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损伤小,可避免疤痕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喻叶红;陈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胰引流联合空肠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腺炎66例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占20%~30%,病情凶险,进展迅猛,病死率高,在基础治疗上应用鼻胰引流和空肠营养成为治疗SAP新兴方法.

    作者:赵程进;钱益;葛振明;李玉明;吴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与肝细胞癌变关系

    肝细胞癌(肝癌,HCC)是由病毒、化学致癌物等多病因作用,因癌基因或癌相关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酶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因素引起肝细胞生长失控而致癌变[1],经启动、促进、演变多阶段的发病过程,其中基因的调控表达、多种生长因子的活性等均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

    作者:陆园园;姚登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6层螺旋CT在评价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评价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造影(CTA)评价15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2例有前壁心梗病史者,CTA均能显示罪犯血管有狭窄,5例CTA发现冠脉狭窄的患者,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2例冠脉支架植入的行仿真内窥镜重建显示支架段血管通畅.结论:CTA能较准确地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作者:夏思良;王小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76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B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时钻孔、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76例术后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精神症状好转.门诊随访,1个月后复发6例(7.89%).结论:CT检查是一种快速简洁的诊断BCSDH方法,MRI检查更能明确诊断;双侧钻孔、引流是治疗B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马进;高宜录;沈剑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6例护理体会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应用骨穿针经过皮肤穿刺至病变椎体,将骨水泥注入,是一种凝固病变椎体的介入技术.

    作者:张翠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1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尿黄体生成激素(LH)峰值判断排卵时间,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对152例不孕症妇女实施IUI.结果:152例共接受308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48例,周期妊娠率15.6%,临床累计妊娠率31.6%.接受促排卵治疗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患者.结论:不孕原因不同是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冲;施鑫锋;刘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温对大鼠离体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温对SD大鼠离体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5组(n=12):37.5℃(对照组)、39.5℃、41.5℃、42.5℃、43.5℃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37.5℃平衡灌注15min后,各组在其相应的温度点灌注105min后再以37.5℃灌注15min,记录平衡15min时(基础值)和灌注末135min时的心功能指标(HR、LVEDP、LVDP、±dp/dtmax、CF),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39.5℃组心功能指标、病理形态学无明显改变.41.5℃、42.5℃、43.5℃组灌注末与基础值相比,LVEDP升高(P<0.05),HR、LVEDP、LVDP、±dp/dtmax、CF下降(P<0.05).与37.5℃组相比,41.5℃、42.5℃、43.5℃组灌注末LVEDP依次升高(P<0.05),HR、LVEDP、LVDP、±dp/dtmax、CF依次下降(P<0.05),41.5℃以上组光镜下均见到不同程度的细胞肿胀,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41.5℃以上的高温对SD大鼠离体心脏的功能和结构产生抑制和损伤作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重.

    作者:马根山;曹汉忠;卞振东;苗蓓;江山;曾因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皮肤接触有机磷中毒12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经皮肤接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明显增多,其临床表现、治疗与口服中毒者有所差异.现将我院2000年~2006年住院的128例经皮肤接触中毒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探讨诊断与治疗的注意点.

    作者:顾国春;钱贤峰;杨学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腹腔粘连少,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1].

    作者:管亚华;陈家琴;陈澍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社会资金举办医疗机构在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受经济发展总量和社会筹资水平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卫生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与世界平均值有明显差距,我市卫生总费用大体与全国的水平相当.

    作者:杨瑛;刘克兵;宋春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100例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第7天起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有效率的差异越来越显著,而出血发生率并未增加.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比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理、有效、安全.

    作者:周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口腔舌癌整复患者皮瓣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院2003年9月~2006年12月对35例舌癌患者进行皮瓣整复术,通过对皮瓣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皮纹清晰度、皮瓣弹性、血管搏动、针刺出血试验等观察与护理,皮瓣成活率为100%.

    作者:程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arton骨折27例手术治疗体会

    Barton骨折是指桡骨远端涉及桡骨腕关节面的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常因诊断、治疗上的不足而造成疗效欠佳.我们自1998~2006年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该类骨折2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强;左红光;王小兵;陆万青;韩朝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镜妇科手术60例麻醉处理

    腹腔镜手术(LC)因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应激反应轻,机体扰乱少等优点而在临床推广应用.CO2气腹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增加了风险和麻醉管理的难度.

    作者:黄宏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冈田酸促进ATRA诱导NB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抑制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KA)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ATRA、OKA、ATRA+OKA分别作用于NB4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瑞氏染色法和NBT还原实验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丝/苏氨酸磷酸化酶试剂盒检测细胞内PP2A活性.结果:(1)MTT结果显示,OKA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ATRA、ATRA+OKA作用7天,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1%、38.4%,ATRA+OKA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形态学、NBT及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加入OKA能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3)酶活性分析显示,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过程中,PP2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ATRA+OKA作用后PP2A活性下降更加明显.结论:OKA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P2A活性参与细胞分化过程.

    作者:徐喜慧;欧阳建;谢品浩;陈军浩;夏永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方法:将47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观察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3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ET-1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作者:姚伟峰;黄雌友;钱铁镛;陈一丁;万惠;吴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