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毒化瘀汤对D-氨基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小翚;李钢;李常青

关键词:解毒化瘀汤, 肝损伤, D-氨基半乳糖胺,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摘要:目的探讨解毒化瘀汤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NIH小鼠60只,随机分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汤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齐墩果酸片治疗组;解毒化瘀汤高、低剂量组和齐墩果酸片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1次/d,连续4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D-GalN 800 mg/Kg,24 h后采血,检测血清AL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解毒化瘀汤高剂量组血清AL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小鼠血清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齐墩果酸片组比较,解毒化瘀汤高剂量组ALT,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毒化瘀汤高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解毒化瘀汤对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洗剂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建立烧伤洗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烧伤洗剂中虎杖、黄柏等进行鉴别,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剂中醋酸洗必泰和苯扎溴铵的含量.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0.02 mol·L-1,内含0.1%三乙胺,pH3.5;乙腈70:30),流速0.8 ml·min-1,柱温:室湿,检测波长250 nm.结果鉴别项下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苯扎溴铵在25~2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苯扎溴铵为(100.1±1.05),醋酸洗必泰(90.80±1.10),精密度RSD:苯扎溴铵为1.06,醋酸洗必泰1.2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张松;汪承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升白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目的研究β-CD包合升白胶囊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优包合方法;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与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每因素选择3水平,优选包合条件,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结果优选出佳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10,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1.5 h,包合物收得率为80.63%,挥发油利用率为94.14%.结论按优选工艺条件,挥发油与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挥发油利用率较高.

    作者:胡志林;陈卫军;边文贵;蔡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蛇床子洗剂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目的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蛇床子洗剂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日本岛津CS-9000型薄层扫描仪,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苯-醋酸乙酯(30:1),激发波长365 nm.结果制剂中其它成分对测定无干扰.蛇床子素的点样量(x)在1.838~18.38 μg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积分值(y)线性良好,y=4 120.744x+0.562,r=0.999 6,n=6.平均回收率是97.06%.实验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都很好.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魏桂林;刘大伟;罗添;廖志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

    目的研究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以提油率为指标,确定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豆蔻药材浸泡2 h,提取6 h,加水8倍量提取率高.结论该工艺为豆蔻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

    作者:郑勇;张志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更新与实验现状的分析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或含有长学制的学校均开设此门课程,为了使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能够更好的反映生物科学的发展情况需要,已经出版了很多正规的教材,讲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同时相应的出版了配套的实验教材,开设的实验技术项目数逐年增多,水平逐年提高,内容逐年加新.这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我们也要不断的改进实验教材的内容和增加实验项目,以便更好的与新知识相适应.

    作者:朱华野;赵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根片中铝的含量

    目的该文采用铝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根片中铝的含量.方法在醋酸-醋酸铵缓冲系(pH 6.2)中,铝-铝试剂生成红色配合物,在25℃,大吸收波长为510 nm处测吸光度.结果此法线性范围0.004~0.032 mg/ml,r=0.998 5,平均回收率为96.97%,RSD为0.70%(n=5).结论用该方法可测量中药中铝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结果满意.

    作者:宋成岩;刘昌松;郑光浩;关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当归及其易混品的鉴别

    笔者在药品监督过程中,常发现以云南野当归、东当归和欧当归伪充当归,多见于药店、卫生所,这三种混淆品与正品当归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均有差异.为了便于鉴别现将他们的性状鉴别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海洲;张红波;许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牛蒡子的近期实验及临床研究

    牛蒡子属清凉解表药,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笔者在学习《中药学》教材过程中发现中药牛蒡子现代应用较多.本文对它近几年的资料进行检索,归纳,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杜赟;姚映苜;王全权;陈海林;章茂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英山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介绍了英山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自然优势和比较优势,分析了英山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理清一个思路、抓好两个保障、处理好三种关系、达到四个目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作者:姜援朝;王佐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天年饮调节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天年饮(Tiannianyin,TNY)对衰老大鼠血脂的影响及TNY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衰老模型组、TNY用药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检测TNY灌胃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含量升高、HDL-C含量和SOD的活性下降P《0.05或P《0.01.TNY可以降低模型大鼠TC、TG的含量(TNY组与模型组相比P《0.01,P《0.05)及提高HDL-C的含量和SOD的活性(TNY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TNY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及抗氧化作用,可延缓机体衰老.

    作者:陈志宏;宋成军;高福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胆舒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胆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栀子苷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溶剂用量、回流时间、回流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胆舒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溶剂用量8倍量药材量、回流时间2 h、回流次数3次.结论佳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

    作者:张雪琼;石召华;熊富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探讨

    目的探讨干姜与附子共煎减小附子毒性的有效部位及其机理.方法取干姜的水提物及醋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的提取物分别与附子共煎,取各种煎液进行小鼠口服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及用HPLC法测定煎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干姜与附子合煎有减小附子毒性的作用,但共煎液中的乌头碱含量增加,次乌头碱含量减小.干姜的氯仿提取物及石油醚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同时煎液中乌头碱含量明显减小.尤其是石油醚提取物同时使次乌头碱的煎出量也明显减小.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但煎液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均增加.干姜的水提物与附子共煎毒性略增大,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煎出量略有增加.结论干姜与附子共煎有减轻附子毒性作用.干姜中的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可能通过减少乌头碱等有毒物质的煎出量而减小附子的毒性,干姜中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可能具有同附子中的有毒生物碱发生某种结合而抑制其吸收的作用,也可能具有吸收后在体内发挥拮抗附子所含有毒生物碱毒性作用.

    作者:徐姗珺;陈长勋;高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罗布麻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选

    目的选择提取罗布麻总黄酮的佳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外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且利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罗布麻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用煎煮法总黄酮得率高.正交实验设计因素中煎煮次数有显著影响.结论提取罗布麻总黄酮的佳方法是用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3次,30 min/次.

    作者:盛萍;王新铃;杨学斌;刘宏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牛黄清热散的质量控制

    牛黄清热散由大黄、黄连、冰片等中药组成.该方为我市中医门诊部的医院制剂,具有清热化痰,解毒镇静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口疮牙疳,头面生疮,皮肤溃烂,周身发烧,疗效显著.在此之前该制剂质量标准为空白,使临床治疗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控制该制剂的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黄连、冰片进行鉴别,采用双波长锯齿扫描法对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为质量标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检测方法.

    作者:郝丽静;杨更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蒙药三子胶囊剂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蒙药三子胶囊剂的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通过测定内容物的休止角、堆密度、吸湿率等确定佳成型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三子胶囊剂中有效成分栀子苷含量.结果三子胶囊内容物含药材细粉30%时,25℃吸湿率为5.46%,临界相对湿度 (CRH)为75%;胶囊中栀子苷含量控制约为12.61~15.30 mg/粒.结论以此工艺制备三子胶囊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作者:王烈群;温爱平;新燕;余东海;刘晓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解毒化瘀汤对D-氨基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汤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NIH小鼠60只,随机分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汤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齐墩果酸片治疗组;解毒化瘀汤高、低剂量组和齐墩果酸片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1次/d,连续4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D-GalN 800 mg/Kg,24 h后采血,检测血清AL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解毒化瘀汤高剂量组血清ALT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小鼠血清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齐墩果酸片组比较,解毒化瘀汤高剂量组ALT,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毒化瘀汤高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解毒化瘀汤对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李小翚;李钢;李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测定金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515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栓(4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二氢钠的缓冲溶液(pH 2.65)-甲醇(76:24);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系统waters2487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28 nm.结果绿原酸浓度线性范围在0.095~0.475 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金菊花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卢金清;蒋胜军;卢化;黄芳;曹杨;胡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制剂体外抑杀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目前采用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存在耐药性高等众多问题.中药作为一类天然药物,具有低毒副作用,低耐药性等优点,选取单味及复方中药进行体外抗H.pylori的实验研究能今后为筛选治疗H.pylori感染的有效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静;王克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黄花乌头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evl.) Rapaics又名关白附、白附子、竹节白附、黄乌拉花,系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东部等地,生海拔200~900 m间山地草坡或树林中,在朝鲜、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1].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高的一型,约占60%~70%[1],多见于中老年人,除年龄因素外,较长时间的颈部不正确姿势可为其诱因.该病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和锥体骨质增生性病变压迫颈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多表现为臂丛神经痛.从中医理论来讲,颈椎病的形成主要与两方面有关:一是由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外受风寒之邪,寒凝经络;二是由于虚阳上扰,风阳内动所致.以上二证均属本虚标实之证.此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一经明确诊断,即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积极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良好.笔者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陈荣仪;黄桂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