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中医治疗方法

华斌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早期糖尿病肾病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中医治疗方法,进而得出结论:HbA1c与U-mAlb联合检测是发现和监控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HbA1c控制良好者会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患上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此外,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的治疗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枝莲保肝茶的制备及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介绍枝莲保肝茶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70例,口服枝莲保肝茶;对照组20例,口服益肝灵分散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检测ALT、TBIL、HbeAg转阴HBV-DNA、各种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枝莲保肝茶制备方法设计科学,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禤昭银;陈宗武;李建汉;钟志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耳穴埋豆法防治化疗所致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法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拟行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耳穴埋豆法配合静脉药物止吐;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静脉药物止吐.观察患者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恶心、呕吐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为62.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埋豆法防治化疗所致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顾峰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藿香正气散组方浅析

    藿香正气散是经典中药古方,古往今来一直用于暑湿感冒治疗.本文就藿香正气散组方简要进行论述,以期与药界同行共勉.

    作者:马洪霞;刘闵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数据分析手段,虽然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尚属起步阶段,但为中医药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从体质与辨证研究、中医文献研究、中药研究等几方面论述了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使数据结果更具客观性.结果:聚类分析法本身是一种属于无监督学习系统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在特征空间中直接寻找点群或其他可识别的数据结构,进行样本的归类.结论:利用聚类分析时一定要将分析的背景以及被分析物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研究成果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者:徐显春;杨天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4例,并经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黄芪、川芎嗪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Hb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Hb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cr、BUN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深受患者信赖.

    作者:杨弈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威灵仙为主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威灵仙为主药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咽炎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采用威灵仙为主药,辅以其他中药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利咽灵片和华素片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6例中,痊愈3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愈率69.6%,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痊愈18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治愈率34.6%,总有效率为82.7%.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威灵仙为主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慧;金银芝;张红萍;王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元方胃炎Ⅲ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元方胃炎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元方胃炎Ⅲ号方”对缓解临床症状和修复胃黏膜组织有良好疗效.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0.7%,胃黏膜组织修复总有效率为64.6%.结论:“元方胃炎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理想的缓解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疗效.

    作者:范元芳;许秋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推拿及中药塌渍预防桡骨远端骨折所致肩周炎的可行性试验

    目的:观察在复位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积极用推拿手法及中药塌渍作用于同侧肩关节,达到预防肩周炎的发生.方法:在知情同意且自愿的原则下,将收集到的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推拿手法及中药塌渍作用于同侧肩关节及肘关节;对照组(35例):嘱其自动活动同侧肩关节及肘关节.比较二组肩关节功能及肩部疼痛评分情况.结果:同侧肩周炎的发生率:观察组5%,对照组65%,同侧肩部不适与疼痛率:观察组15%,对照组100%,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明显.结论:推拿及中药塌渍作用于同侧肩关节,可以有效预防桡骨远端骨折所致并发症肩周炎的发生.

    作者:李敏清;伍友琼;姜红桥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6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干预组:肿瘤化疗前常规辅助腹部按摩后行贴敷疗法及耳穴埋籽.观察组:单纯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药物.结果: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改善程度、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明显.此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志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以《黄帝内经》理论浅谈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治疗

    本文以《黄帝内经》中脾与肺的相关理论对慢性单纯鼻炎脾肺气虚、阳气虚弱、痰湿内生为主症型的病机加以阐释说明,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作者:王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医学本科专业开展《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结合当前中医学本科专业《中药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我院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提出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通过合理安排课时、编写教材、建设中药植物园、中药标本室等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莺;林海燕;王樱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经颅多普勒检查对血管性头痛的诊断价值

    本文通过对160例经临床诊断血管性头痛的患者进行TCD检查,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对血管性头痛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是TCD检测血管性头痛患者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段勇;余江;邓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医院药房中药管理状况与发展探讨

    探讨总结医院药房中药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给予解决和改进对策.本文章主要从药物采购渠道不规范、药物炮制方法不合理以及药物储存条件不完善等几个管理现状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后给出解决方案,以提高药房中药管理质量,提高中药临床疗效,加强药房中药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附件炎

    慢性附件炎是指女性体内的生殖器官发生迁延性或者慢性炎症,通常患者发生慢性附件炎是在进行流产后、剖宫产后、产后以及在进行各种的妇科手术以后,或者发生在体内放入避孕器材后,这使患者的生殖器官的防御功能完整性机能受到了损伤,导致大量细菌进入,终发生感染的情况.导致慢性附件炎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目前,我院对其实施长期的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理疗.

    作者:王福乡;郭盼盼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探讨中药材库存管理的方法与意义

    目的:探讨中药材库存管理方法,保证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中药材的库存数据,总结中药材的库存管理步骤及具体措施.结果:通过对中药材入库前验收、中药材库存清洁与检查、中药材分类贮藏等方法,可降低中药材的库存资金占用,节省人力资源.结论: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建立合理库存量,可大大提高库存周转率,利于中药材的合理应用.

    作者:卢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耳穴贴压法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法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防治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反应中,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化疗用药前30min给予格拉司琼6mg静脉推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开始当天同时给予耳穴按压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法可减轻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卢春玲;李凤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李依良运用调气法治疗胃脘痛的经验

    目的:李师认为胃脘病病初多因外邪、情志、食伤,随后可涉及肝、脾等脏腑之气机运行,致食积、痰湿、瘀血、郁热内生,不通则痛.本病之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辨证主要分为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瘀血停胃型,治疗以调气为主,时时照顾脾胃之元气,用药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升降和调.

    作者:杨永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浅谈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8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2例,将这12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1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0d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结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端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5mg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5mg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过程中的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综合护理干预能否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是否能帮助缓解骨质疏松疼痛.方法:将满足入排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静脉使用5mg唑来膦酸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常规进行用药指导,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唑来膦酸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中,流感样症状、发热以及肾脏事件的发生率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在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5mg唑来膦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有助于疼痛的进一步缓解.

    作者:袁铭绩;黄淑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支沟穴的针刺临床研究综述

    1 支沟穴的定位支沟穴早出自《灵枢·本输》篇:“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现行中医院校《经络腧穴学》教材[1]将支沟穴确定为: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在解剖上浅层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头静脉和贵要经脉的属支,深层有骨间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

    作者:徐玮祯;王锐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