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及中药塌渍预防桡骨远端骨折所致肩周炎的可行性试验

李敏清;伍友琼;姜红桥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肩周炎, 推拿, 中药塌渍, 自我康复
摘要:目的:观察在复位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积极用推拿手法及中药塌渍作用于同侧肩关节,达到预防肩周炎的发生.方法:在知情同意且自愿的原则下,将收集到的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推拿手法及中药塌渍作用于同侧肩关节及肘关节;对照组(35例):嘱其自动活动同侧肩关节及肘关节.比较二组肩关节功能及肩部疼痛评分情况.结果:同侧肩周炎的发生率:观察组5%,对照组65%,同侧肩部不适与疼痛率:观察组15%,对照组100%,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明显.结论:推拿及中药塌渍作用于同侧肩关节,可以有效预防桡骨远端骨折所致并发症肩周炎的发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及病理探讨

    目的:探讨青年肺癌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及其病理类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病理确诊的40岁以下青年肺癌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CT影像表现为病灶结节状磨玻璃影4例,肿块、结节样表现25例,弥漫浸润型改变5例,多中心2例,纵隔型肺癌1例,支气管壁管腔狭窄、截断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3例.胸部转移率为77.5%.病理分型:腺癌36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1例,腺癌占本组病例90%.TNM分期:Ⅰa期4例,Ⅱ a期3例,Ⅲ a期3例,Ⅲ b期2例,Ⅳ期28例,其中Ⅲ期和Ⅳ期共33例,占82.5%.结论:青年肺癌CT影像表现多数呈肿块、结节样典型肺癌改变,少数呈弥漫浸润型、纵隔肿块等不典型影像表现;青年肺癌病理类型以肺腺癌为多见,大多数确诊时已为晚期;患者年轻化以及青年肺癌呈弥漫浸润型肺炎型改变等不典型CT影像表现,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青年肺癌的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有助于从影像学角度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钱网林;季学满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从肝肾论治更年期综合症

    本文探讨了更年期综合症肝肾阴虚型的发病机制,指出肾气衰退,肾阴亏虚为发病之本,肾阴亏虚导致肝阴不足,造成肝肾阴虚证,为病机关键.故治疗原则是滋阴肝肾、疏肝理气、宁心安神.

    作者:周飞栋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医学本科专业开展《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结合当前中医学本科专业《中药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我院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提出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通过合理安排课时、编写教材、建设中药植物园、中药标本室等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莺;林海燕;王樱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加电针组(32例)与电针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梅花针加电针组总有效率93.8%,优于电针组的83.3%;梅花针加电针组痊愈率62.5%,电针组痊愈率33.3%,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方法.

    作者:何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针刺、竹罐、腹部推拿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胃脘痛又可称为胃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往往伴有胀满嗳气、吞酸嘈杂、呃逆呕吐,纳差等胃失和降的症状[1-2].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因素体脾虚,日久损及脾阳.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贪食生冷,克伐中阳,脾阳受损,胃肠不得温煦,寒白内生[3].我科于2012年10月~2014年7月,对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用竹管、腹部推拿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疗效较佳.现回顾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计观察推拿科门诊病患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9~54岁,平均44.36岁;病程4d~18个月,平均16.3月.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5岁,平均41.75岁;病程2d~20个月,平均15.4月.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璐;陈俐伶;罗苓芝;张耀巍;刘致晟;杨皓月;廉安琪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掌握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经肺泡灌洗术证实的4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肺部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泡蛋白沉积症CT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或肺泡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病变呈地图样分布及铺路石样改变.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具有CT特征表现,CT在评价病变范围、程度及治疗效果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关祥;吴兴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加强微生物检验对减少院内感染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加强微生物检验对减少院内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微生物检验在控制院内感染上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主要感染菌种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2011~2013年主要感染菌是大肠埃希菌,其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逐年上升,同时院内感染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对控制院内感染起重要作用,应高度重视,以便为控制院内感染作贡献.

    作者:曹晓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及术后中医治疗体会

    本文通过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术后中医治疗,进而得出结论,CME可以达到结肠癌的根治性完整切除,术后短期效果良好.术后采用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帮助患者术后更好地恢复.

    作者:李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浅谈护士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防范

    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易忽视的原因及引发因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加强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认为护理工作可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药引经药的临床意义

    中药引经药,可引药入经,有引经报使的意思,其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当辨明疾病所在何经、何脏而选用该经的引经药,可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李文彬;袁卓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葛根-丹参“相使”配伍应用浅析

    中药配伍是祖国医学的瑰宝,药物“相使”配伍可起协同作用、葛根和丹参配伍具有升阳化瘀的作用,从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两方面对两药“相使”为用进行阐述,为两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支持,尤其在血瘀证的治疗方面值得借鉴.

    作者:朱海燕;吴贤波;王明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元方胃炎Ⅲ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元方胃炎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元方胃炎Ⅲ号方”对缓解临床症状和修复胃黏膜组织有良好疗效.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0.7%,胃黏膜组织修复总有效率为64.6%.结论:“元方胃炎Ⅲ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理想的缓解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疗效.

    作者:范元芳;许秋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浅谈足三里、关元二穴合用的处方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足三里、关元二穴合用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本次治疗组全部有效.结论:针刺配合艾灸足三里、关元二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

    作者:邹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支沟穴的针刺临床研究综述

    1 支沟穴的定位支沟穴早出自《灵枢·本输》篇:“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现行中医院校《经络腧穴学》教材[1]将支沟穴确定为: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在解剖上浅层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头静脉和贵要经脉的属支,深层有骨间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

    作者:徐玮祯;王锐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小儿肺炎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常见病,因其起病急、进展快和病情重,是严重威胁小儿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而中医治疗在化痰止咳、促进肺部啰音吸收方面有优势,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提高机体免疫、抑制多种病原和改善肺部循环等优势.本文综述了目前小儿肺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谷晓玲;朱利敏;王钐钐;王维宁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经筋疗法加前列腺按摩结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痛4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筋加前列腺按摩疗法与盐酸坦索罗辛结合治疗前列腺痛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患者施以经筋疗法,同时配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2mg/d,连续治疗8w,随访6月以上.结果:痊愈37例,显效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经筋疗法配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明显、复发率低,是治疗前列腺痛的一种良好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作者:韦晓东;盘延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经颅多普勒检查对血管性头痛的诊断价值

    本文通过对160例经临床诊断血管性头痛的患者进行TCD检查,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对血管性头痛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是TCD检测血管性头痛患者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段勇;余江;邓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活血祛瘀膏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活血祛瘀膏的制备工艺,确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硬膏剂制备方法制备,并用显微鉴别及薄层层析鉴别进行质控.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大黄、当归、红花、肉桂的特征斑点,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简便易控,能保证制剂质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作者:张玉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85例

    目的:观察和探讨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在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这85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康复科门诊,采用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的康复手法进行疗效观察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这85例患者治愈40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结论: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有效率颇高,适用于门诊肩周炎患者的治疗,应该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作者:姚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和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和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室性早搏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减少幅度更大(P<0.05).结论: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早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景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