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晓玲;朱利敏;王钐钐;王维宁
目的:探讨设置机动班岗位在手术室的作用.方法:在南北院手术室各设置机动班岗位,选任1名机动班护士,负责手术无菌物品的管理、供应及准备工作;手术器械、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与核查;与CSSD人员工作的沟通协调等.结果:提高了无菌物品先期先用的依从性,提高了巡回护士配合质量,提高了医生对巡回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了巡回护士工作满意度,杜绝了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上的缺陷.结论:机动班岗位设置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朱新宇;徐昌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预防全麻患者插管后可能引起的咽喉不适,增加恢复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方法:随机将10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均对两组人员进行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术前两天开始预防性雾化,2次/d,并且给予心理护理,呼吸训练,术后6h开始雾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咽喉不适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付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探讨总结医院药房中药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给予解决和改进对策.本文章主要从药物采购渠道不规范、药物炮制方法不合理以及药物储存条件不完善等几个管理现状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后给出解决方案,以提高药房中药管理质量,提高中药临床疗效,加强药房中药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本文以《黄帝内经》中脾与肺的相关理论对慢性单纯鼻炎脾肺气虚、阳气虚弱、痰湿内生为主症型的病机加以阐释说明,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作者:王旭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上对于中晚期肺癌西医主要采用化疗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近些年来,中医药被逐渐带入西医治疗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中晚期肺癌中医的益气养阴法辅助化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益气养阴法辅助化疗治疗的临床研究成果,来探寻其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原理,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作者:姜明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8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2例,将这12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1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0d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结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谭端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研究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4例,并经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黄芪、川芎嗪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Hb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Hb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cr、BUN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七方加大黄灌肠汤联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深受患者信赖.
作者:杨弈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保阴煎对虚热型黄体萎缩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虚热型黄体萎缩不全致经期延长患者在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予保阴煎1剂/d水煎服,早晚两次分服;对照组予醋酸甲羟孕酮片10mg/d口服,两组均按患者月经周期,下次月经前10d开始连服10d,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同时监测基础体温.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65例,痊愈58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0例;对照组55例,痊愈47例,显效8例,有效0例,无效0例,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基础体温(BBT)测定治疗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14d者53例,≥14d者12例,平均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11.81±4.55)d;对照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14d者26例,≥14d者29例,平均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15.92±4.13)d,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高温相持续时间缩短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保阴煎治疗虚热型黄体萎缩不全与醋酸甲羟孕酮片临床疗效相当,保阴煎比醋酸甲羟孕酮片对虚热型黄体萎缩不全患者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调节效果更好.
作者:李杏英;胡雪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方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逍遥散加减方,对照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61.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方治疗甲状腺腺瘤安全有效,优于左旋甲状腺素钠片.
作者:赵荣;柏莉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6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干预组:肿瘤化疗前常规辅助腹部按摩后行贴敷疗法及耳穴埋籽.观察组:单纯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药物.结果: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改善程度、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明显.此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志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伤科消肿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伤后24h之内两组均予冰敷治疗,24h后观察组外用伤科消肿散,对照组外用扶他林软膏,连续使用5d.于治疗前、治疗后密切观察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7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愈显率为93%、有效率为100%,显愈率明显优于扶他林组(P<0.05).结论:伤科消肿散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外用药物.
作者:唐健强;邓振中;韦晨晖;黄献京;王新叶;从军;黎庆标;薛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ICU创伤后应激精神障碍和术后谵妄患者的镇静处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ICU于2011~2013年收治的70例创伤后发生应激精神障碍、术后谵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丙泊酚镇静,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镇静处理情况.结果:经治疗发现,在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达到理想镇静深度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创伤后应激精神障碍和术后谵妄患者中联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镇静处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龚定华;陈代全;胡国伦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加强微生物检验对减少院内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微生物检验在控制院内感染上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主要感染菌种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2011~2013年主要感染菌是大肠埃希菌,其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逐年上升,同时院内感染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对控制院内感染起重要作用,应高度重视,以便为控制院内感染作贡献.
作者:曹晓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肌注维生素B1(对照组)和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干预组)的方法进行处理,观察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的发生率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0.2±3.4)h、肛门排气时间(41.5±4.1)h,均早于对照组的(48.3±4.2)h和(54.6±5.2)h,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梁育岑;刘虎;王洪涛;刘伟昌;赵龙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性味甘温,入脾、肺经.功效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黄芪一药,原名黄耆,始载于《本经》,是一味临床常用药物,临床应用的范围甚为广泛.药理学和临床试验表明,黄芪有影响机体代谢,降血糖和心血管作用等多方面药理活性.现将黄芪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徐瑾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骨伤患者便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骨伤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通便药物使用情况、便秘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②观察组通便药物使用率及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7.50%及1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及27.50%(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骨伤患者出现便秘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卢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针刺加牵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牵引,10d为1疗程.结果:本组86例共120膝均治疗1~2疗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二代 刊期: 2014年第35期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亦是中医心理学的基础,总的来说包括了阴阳五行学说、形神一体论、心主神明论、五神脏理论、七情学说等,本文对《黄帝内经》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加以概况分析.
作者:邓德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心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法进行治疗.结果:结果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针对心悸患者,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具备疗效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几率低的特点,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举;王利鑫;李立波;司马占国;徐敏;张国玮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黑蒜提取液对荷H22小鼠移植瘤MVD及VEGF表达影响.方法:建立荷H22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对4组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20mg/ml)黑蒜提取液,中剂量(50mg/ml)黑蒜提取液及高剂量(100mg/ml)黑蒜提取液处理,2周后脱臼处死小鼠.剥离瘤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VD、VEGF表达.结果:黑蒜提取液能够降低荷H22小鼠移植瘤MVD、VEGF表达.结论:黑蒜提取液可通过调控肿瘤组织MVD、VEGF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万玲琴;刘晓旭;王义善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