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芒果止咳片的体外溶出度研究

黄献

关键词:芒果止咳片, 溶出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般线性模型
摘要:目的测定4个不同厂家(分别以A,B,C,D,表示)芒果止咳片的体外溶出度,为评价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参数与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进行,以蒸馏水为释放介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9 nm波长处测定紫外吸收度;使用SPSS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r Model)对不同厂家芒果止咳片的体外溶出度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厂家A,C,D分别与厂家B的溶出度有显著差异(P<0.005),而厂家A,C与D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必要测定芒果止咳片的体外溶出度.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正交实验法优选匙羹藤总皂苷的提取工艺

    目的研究匙羹藤总皂苷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匙羹藤总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匙羹藤总皂苷的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6,提取时间3 h,提取2次.结论此佳工艺可用于匙羹藤总皂苷的提取.

    作者:侯会绒;吴向阳;仰榴青;姜松;傅海珍;范群艳;朱晓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

    目的探讨双虎清肝颗粒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方面的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36),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肝功能和HBV标志的变化,疗程结束后3~6个月随访1次.结果治疗组ALT,AST的复常率,及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停药后3~6个月随访亦显示治疗组的ALT,AST复常率,HBeAg,HBV-DNA的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虎清肝颗粒具有抑制HBV、恢复肝功能的作用.临床疗效肯定且停药后短期内不易复发.

    作者:孟宪峰;马艳丽;王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议半夏在《金匮要略》中的配伍运用

    半夏主治痰饮、咳喘、呕吐、心下痞.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半夏的运用见解独到,或温胃化饮,或降气平喘,或补虚降逆,或散结化痰,或泄热和胃,配伍不同,功效有别.对半夏在<金匮要略>中的配伍运用规律进行探讨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谭庆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扶正和胃剂联合紫杉醇、奈达铂治疗晚期癌症2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和胃剂联合紫杉醇、奈达铂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扶正和胃剂30 ml,3次/d,口服15 d为1个疗程.紫杉醇150 mg/m3静脉滴注3 h滴完,用药1 d;奈达铂20 mg/m3,连续用药5 d.结果 27例患者进入本组临床实验,可评价疗效27例,全CR病例,PR18例(66.7%),中位缓解期5.5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静脉炎.结论扶正和胃剂联合紫杉醇、奈达铂治疗晚期癌症疗效较高,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胡萍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痒安洗剂的薄层层析实验

    目的建立痒安洗剂的薄层层析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洗剂中蛇床子、苦参、花椒3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供试品的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空白无干扰.结论该方法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性控制方法.

    作者:何秋月;潘见欢;李子鸿;刘东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RF椎弓根螺钉系统和脊柱融合螺纹骨笼联合应用治疗脊柱滑脱

    目的观察 RF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应用脊柱融合螺纹骨笼治疗脊柱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 RF椎弓根螺钉系统和脊柱融合螺纹骨笼治疗脊柱滑脱症32例,观察其复位效果和临床症状的缓解状况,并与37例应用 Steffee钢板复位固定后路植骨融合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32例患者,有26例完全复位,6例部分复位,全部病例随访6~30个月,疗效满意,完全复位率及临床症状缓解率均显著高于 Steffee钢板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术的病例 .结论 RF系统和骨笼联合应用治疗脊柱滑脱症,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融合,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且椎间植骨融合可能是进一步减少远期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作者:万荣林;胡洪生;廖中东;江冬生;万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如何制定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类似于医生给病人开的医药处方,是由教练员或康复医师对从事体育锻炼或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康复病人,按其年龄、性别、身体健康、机能状况、运动经历等,用处方的形式规定相应适当的运动内容、运动时间、强度、运动频率,以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有计划的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健身和预防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作者:彭书强;奚树良;黄四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新药复方天麻头风胶囊中白芷的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中药新药复方天麻头风胶囊中白芷所含有效成分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AP (5 μm,4.6 mm×1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 ,检测波长为248 nm.结果在0.3~2.63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为1.19%.结论该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并通过对数批样品含量进行考察,可作为制剂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作者:李海燕;岑志芳;林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片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片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性痴呆的影响.方法复制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电迷宫和水迷宫法来观察复方丹参片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学习反应时间延长,记忆潜伏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增加;复方丹参片可使模型小鼠学习反应时间缩短,记忆潜伏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减少.结论复方丹参片可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血管性痴呆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林钢;方泰惠;袁冬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木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了木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展以及临床应用,为深入研究木贼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朴惠顺;金光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荧光分析法测定黄花参肝舒茶中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荧光分析法在黄花参肝舒茶中测定大黄素含量方法探讨.方法采用荧光分析法,吸附剂为硅胶G,展开剂为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酸(15:5:0.5),激发光波长214 nm,荧光光谱波长569 nm进行测定.结果大黄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1.532 3X + 552 .14 ,r=0.998 6;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值为2.16%(n=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黄花参肝舒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立芳;杨东爱;马少妹;尹显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子探针技术在金银花品质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中药材金银花道地性和非道地性及其品质区分新方法.方法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同一生境中两种不同种质金银花单个叶肉细胞内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生活在石灰土壤环境中的金银花,受环境条件影响其叶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共同表征为Ca多Mg少,并且P的含量仅次于Ca的含量;忍冬除Ca含量低于华南忍冬外,其它元素如Mg,P,Mn和Fe的含量均高于华南忍冬,表现出种质差异性.结论由于不同种质金银花叶内元素含量在细胞水平上存在差异,因而可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快速、有效地进行金银花等中药材品质鉴定.

    作者:李强;李林立;余龙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叶桉果实挥发油成分分析

    目的分离鉴定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结果从果实的挥发油中分离和鉴定了44个化学成分.结论香橙烯、兰桉醇和喇叭茶烯是果实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分别为26.42%,11.42%和9.52%.

    作者:钟伏生;罗永明;单荷珍;朱筱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泮立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88例

    目的探讨泮立苏(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49 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88例分两组:治疗组(n=49)接受泮立苏(40 mg, Bid)治疗;对照组(n=39)接受信法丁(法莫替丁)(40 mg,Bid)治疗,各治疗 7 d.结果治疗组显效 32 例(65.31%),有效 15 例,总有效 95.92%,无效两例均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照组显效 20 例(51.28%),有效 8 例,总有效率 71.79%,无效 11 例.结论泮立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总有效率高,效果稳定,疗程短,副作用轻微,优于信法丁,是一种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理想药物.

    作者:张嘉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促透剂的促透效果的综合评价

    目的运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烟酰胺为模型药物,以氮酮、薄荷醇、樟脑为促透剂,在离体透皮吸收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增渗倍数、滞后时间,运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烟酰胺的促透作用,2%氮酮的促透效果好,3%薄荷醇和3%樟脑次之,而1%薄荷醇和1%樟脑的促透效果差.结论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可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作者:许碧连;王晖;许卫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四时温病临床辨治

    归纳总结了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有关小儿四时温病的证治思想,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冠颗粒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冠颗粒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Alltima,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32:68),检测波长320 nm.结果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0.165~1.65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6%(n=6); 精密度RSD=0.95%(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朱良辉;汪军;周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木姜子属萜类及其生物活性

    综述了木姜子属植物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 为木姜子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了化学依据, 并为评价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作者:赵利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白花丹醌的提取分离鉴定

    目的对多民族药材白花丹(Phumbago zeylanica L.)中的白花丹醌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用TLC,IR,MS,NMR等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桔黄色针状结晶,根据理化性质、薄层色谱及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为白花丹醌(Plumbagin).结论为建立白花丹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打下了物质基础,对白花丹临床用药安全及进一步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超;刘圆;邓放;孟庆艳;高泽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白术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为研究和利用菊科植物白术.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和理化鉴定的方法作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并与其常见的混伪品以检索表形式进行鉴别比较.结果白术根茎横切面结构、纤维、菊糖、草酸钙针晶、木栓细胞、石细胞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可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利用该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海涛;陈吉炎;陈黎;涂自良;安志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