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淤的历史沿革

周仲羽;王承龙

关键词:活血化瘀, 历史, 考证
摘要:中医活血化淤治疗法是针对血淤证而设立的,其形成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自古以来,即为众多医家所重视.因此,了解活血化淤治法的形成与发展,寻求源流,考其宗祖,推其演变,求其发展,对中医医疗及科研工作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就其源流与发展作如下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化淤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讨了淤血在糖尿病发病中的机理,提出活血化淤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应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从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结合现代研究、标本兼治、祛淤不伤正等方面探析了治疗用药原则.

    作者:康亚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近年来我国中草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及类似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草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研究者试图通过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进行结构修饰或类似物的合成,来发现一些新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文就1999年以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活性成分和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虞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黄连素临床新用途

    黄连素是中药黄连、黄柏、三棵针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又名小檗碱.多年来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疾病,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连素有广泛的临床用途.现将黄连素在临床上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鄂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苦味叶下珠育苗初步研究

    经研究证明:培育优良种苗,是苦味叶下珠在栽培中获得高产优质产品的重要环节.育苗必须做好选株留种,适时采收,种子处理,加强育苗期间管理等关键性技术工作.

    作者:彭朝忠;李学兰;段立胜;管燕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医院药房的药学服务

    医院药房调剂工作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剂科直接面向临床和患者的服务窗口,是沟通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完成医疗过程的桥梁和纽带.它要求药师不仅要有为患者服务的崇高理念,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更需要为患者服务的精湛技术和知识底蕴,准确及时调配处方,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和优质的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使药品发挥其应有的生物医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余惠珍;余俊;张广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百康生物共振系统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的观察

    我院率先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自2005-06~2005-09对4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及脱敏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碘化钾试液的加入时间对过氧乙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碘化钾试液的加入时间对过氧乙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加入碘化钾试液的时间分为立即加入、放置1,2,3 min,分别按标准规定测其含量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立即加入碘化钾液后,其含量真实,而放置1,2,3 min后再加入碘化钾试液时,其含量仅为前者的60 %.结论在过氧乙酸含量测定中,碘化钾试液的加入必须迅速.

    作者:李爱民;杨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下鼻甲骨微创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下鼻甲骨微创切除术和下鼻甲YAG激光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 165例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08例,女性5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5例,采用下鼻甲骨微创切除术,对照组80例,采用YAG激光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1%,对照组有效率为76.3%,经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随访1~2年,鼻通气改善,治疗组有效率78.8%,对照组有效率41.3%,经检验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采用下鼻甲骨微创切除术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优于YAG激光手术治疗,尤其对下鼻甲骨性肥大的鼻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韩素环;王树民;白尚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鱼腥草乙醚提取物抗角膜真菌作用研究

    目的体外观察研究中药鱼腥草乙醚提取物抗角膜真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结果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和黄曲霉菌 3 种角膜真菌的抗菌活性不同.结论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对茄病镰孢菌的抗菌效果好.

    作者:王锦;刘翠青;宋书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从样品预处理、检测方法、葛根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动学参数等几个方面着手,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10余年葛根素药动学研究概况,可为有关葛根素药动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郭莹;万海同;张莉;余勤;樊守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介入法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研究

    近年来,结核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上升,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肺结核治疗难度加大.难治性肺结核即至少耐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引起的肺结核.

    作者:柯亮斌;纪文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促透剂的促透效果的综合评价

    目的运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烟酰胺为模型药物,以氮酮、薄荷醇、樟脑为促透剂,在离体透皮吸收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增渗倍数、滞后时间,运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烟酰胺的促透作用,2%氮酮的促透效果好,3%薄荷醇和3%樟脑次之,而1%薄荷醇和1%樟脑的促透效果差.结论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可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作者:许碧连;王晖;许卫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和胃法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法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抗结核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的138例病人分为3组,治疗1组46例用养阴和胃法中药治疗;治疗2组46例用健脾和胃法中药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雷尼替丁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组痊愈38例,占82.61%;有效6例,占13.04%;无效2例,占4.35%;总有效率95.65%.治疗2组痊愈40例,占86.95%;有效5例,占10.87%;无效1例,占2.17%;总有效率97.02%.对照组临床痊愈25例,占54.38%;有效14例,占30.43%;无效7例,占15.22%;总有效率84.78%.治疗后三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三组自身前后对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和胃法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确切有效.

    作者:劳献宁;冯治宇;江万航;刘绍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生理及病理因素对胶体金法检测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影响

    目前实验诊断早孕的方法主要是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如测定血的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尿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TSA)以及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试纸条法).

    作者:王梅林;段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方辨治带下病4则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证之一,此病多因湿邪为患而缠绵难愈.笔者用经方辨证治疗带下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增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黄精的炮制研究

    目的探讨黄精合适的炮制方法,为黄精的炮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冲刷法去杂质,改良重蒸法加以炮制,严格控制蒸、焖以及烘烤的时间和温度,并对炮制过程中重量、颜色、品味的变化过程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黄精经炮制后其多糖含量明显下降,炮制过程当中,根茎的重量减少77.3%左右时,其重量几乎不再减少,折干率为22.7%左右.结论经冲刷法去杂质,改良重蒸法加以炮制的黄精从里到外乌黑发亮,质地柔软,有粘性,薄片者光亮透明,无刺激性及副作用,糖性浓烈,口感好,利于服用.

    作者:庞玉新;赵致;冼富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木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了木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展以及临床应用,为深入研究木贼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朴惠顺;金光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咳安含片中西贝碱的含量

    目的研究咳安含片中西贝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结果西贝碱在0.26~1.60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回收率为95.60%,RSD为1.60%.结论该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测定和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刘蔚;宋卫中;宋晓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清肝胶囊水提工艺的优选

    目的优选清肝胶囊水提工艺的佳条件.方法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含量为综合指标.结果优选出佳水提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3 h,煎煮4次,2 h/次.结论该工艺稳定性好,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含量高,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付文焕;郭莲玉;乔庆彬;周莉;王玥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常见妇科外用药对阴道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了解临床7种常见妇科外用药物对阴道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常用栓剂药物以少量水溶解使成糊状,对洗剂进行一定的稀释,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药敏实验采用牛津杯法.结果①号药物对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④⑥号对肠杆菌科细菌有明显抑制,对肠球菌有一定的抑制,⑤号药物对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结论 7种外用药物只有4种对测试菌部分有效,应对阴道炎症进行细菌培养、鉴定,有针对性地选用外用治疗药物.

    作者:邹义春;柯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