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光;盛静
目的 观察杞椇饮醇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56度白酒12 ml/kg灌胃,1次/d,连续30 d,制备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杞椇饮醇提取物75,150,300 mg/kg组,益肝灵70 mg/kg组和模型组,连续给药20 d.末次给药后24 h,去眼球取血,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杞椇饮醇提取物150,300 mg/kg组小鼠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0.01).结论 杞椇饮醇提取物对慢性酒精性肝功能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文亮;高少卿;孟祥丽;杜欣;郭娜娜;佟继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健胃消食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了处方中的山楂、山药.结果 山楂的薄层色谱鉴别较药典方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山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结论 结合<中国药典>中对太子参的薄层色谱鉴别,可以全面控制该品种的质量;为含山楂、山药的制剂提供了新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作者:郑颖;蓝闽波;张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糖尿病(DM)血脂代谢异常有致动脉硬化作用,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同样可导致其他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均有关系.笔者自2004-01~2005-06采用消渴化浊汤治疗2型DM患者高脂血症60例,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作者:成意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及调和诸药,是其五大功效,为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今结合药对配伍,详细辨析其五大功效,使认识更深入,应用更具体,敬请同仁指正.
作者:李国臣;王静敏;崔文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鉴别穿山甲、鳖甲、鸡内金等砂烫类中药的正品与伪品.方法 对穿山甲、鳖甲、鸡内金等砂烫类中药进行钠盐鉴别、氯化物鉴别和水分测定.结果 穿山甲、鳖甲、鸡内金等砂烫类中药经砂炒盐水浸渍炮制方法炮制后,钠盐鉴别和氯化物鉴别呈正反应,水分含量增加.结论 穿山甲、鳖甲、鸡内金等砂烫类中药进行钠盐鉴别、氯化物鉴别呈正反应,水分测定结果水分含量增加5%~10%者不是<中国药典>正品所采用的炮制方法,应判定为伪品.
作者:王辉;范冬霞;付志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对熊胆冻干粉针剂进行肌肉刺激性、血管刺激性、全身过敏性及溶血性实验,以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在肌肉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2只家兔注射熊胆冻干粉针剂后48 h的变化.在血管刺激性实验中,主要观察2只家兔分别连续5 d注射熊胆冻干粉针剂及生理盐水的变化.在全身过敏性实验中,6只豚鼠隔日3次腹腔注射熊胆冻干粉针剂,于首次给药后第14日和21日分别静脉注射熊胆冻干粉针剂,观察15 min内动物的变化.在溶血性实验中,观察本品在4 h内有无溶血和聚集现象.结果 熊胆冻干粉针剂对家兔股四头肌无刺激作用,对家兔耳缘静脉无刺激作用,对豚鼠未见过敏反应,家兔无溶血现象.结论 熊胆冻干粉针剂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安全可靠.
作者:徐正哲;金东洙;陈正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针对中药针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上ADR报告,总结、归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 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中药针剂使用安全性及临床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田慧;吴仁辉;杜玲;郑秋莲;左晓梅;邴映红;惠述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的现状及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以中医药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现已成为肺癌特别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肺癌化疗中的减毒增效价值亦得到医家和患者的认可.但其减毒增效的机理及中西药间相互作用机理仍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卫丽;陈孝银;景光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准确定位,局麻药液容量小,阻滞较完善,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等优点.临床上广泛运用于上肢手术中,但也有因操作不当而引起局麻药中毒、椎管内麻醉、气胸、神经损伤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就遇到一起因反复臂丛穿刺导致局麻药中毒的病例,因抢救及时、措施正确,没有留下后遗症.通过对该例的抢救和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刘彤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毛脉酸模根茎、根头部、根中部、根尖部、剩余根的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根中各个部位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 该植物中的两种生物活性成分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大黄素的含量波动范围为0.01%~0.3%,而大黄酚含量在0.05%~0.9%之间变化.但它们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研究为寻找毛脉酸模的佳采收期及佳药用部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作者:岳云飞;王振月;王谦博;李瑞明;王宗权;王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为充分利用柑桔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柑桔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和分光光度法从柑桔皮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结果 测得柑桔皮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4.49%.回收率为98.0%,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变化及污染,是提取柑桔皮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锁义;罗燕;张婧萱;王三艳;陆辉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就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性管理策略.指出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急诊医学的发展,二级中医医院的护理管理越来越突显其问题的严重性,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测定的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IntetsilODS-3柱,用甲醇-水(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5 m.结果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RSD为2.8%;98.8%,RSD为2.5%(n =5).结论 方法简单、快捷、精确,可作为补骨脂质量检测方法之一.
作者:张彦东;贾宜军;王丽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例80例,随机分为射干病毒注射液治疗组,病毒唑注射液对照组.结果 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为95.0%,优于病毒唑注射液,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汪刚;刘效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王国三教授系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原院长,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从医50余载,对内科杂病治疗经验颇丰.笔者有幸侍诊,兹将王老杂病验案简介一二.
作者:蔡春江;刘玉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感清颗粒剂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公司shim-pack CLC-ODS柱(6.0 mm×1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在280 nm波长处检测.结果 黄芩苷在9.70 ~97.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RSD=2.01% (n=5).结论 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感清颗粒剂中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张新军;梁瑞雪;贾元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国柴胡属植物分布广,种类多,市售品来源复杂.通过调查,整理鉴定出国内商品柴胡主要来自柴胡属(Bupleunum)12种植物,主流品种可分为北柴胡、南柴胡、春柴胡3类.经对12种柴胡药材性状和组织构造的研究,编制了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比较表.
作者:李明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双黄连粉针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ZWF-4D型注射液微粒检测仪测定双黄连粉针与4种输液配伍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目.结果 各配伍液中≥25μm,≥10μm,≥5μm,≥2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增加,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增加的程度有别.结论 应重视药物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与输液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作者:彭单云;杨忠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骨炎托毒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药中的黄芪、金银花、蒲公英、白芷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鉴别项下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结论 可作为骨炎托毒丸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王苏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外阴炎、外阴湿疹、阴痒等疾患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此类疾患的外用中药制剂尚少,为此我们从使用方便的原则出发,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疗效确切的中药研制成的外用液剂,获得成功.兹将复方苦参液的研制总结如下.
作者:马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