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盛勤;余济海;高兴华;陈武
在学习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以下简称《药典》)中,我们发现新版《药典》对一些药材及其炮制品、制剂的质量检测和分析技术方面较前有明显的改进与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个别内容尚有可商榷之处.兹本着爱护《药典》的愿望,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如下.
作者:邵家德;邵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排除手术指征及绝经期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药微调三号合桂枝茯苓丸水煎剂口服,观察临床症状、瘤体大小等指标.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月经量减少(有效率84.62%),月经期缩短(有效率89.47%),子宫肌瘤控制或缩小(总有效率95.0%).结论 中药微调三号合桂枝茯苓丸可以控制子宫肌瘤生长,甚至可使瘤体萎缩、消失.
作者:周留勇;单珍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湿生扁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和生长速率分别研究了湿生扁蕾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湿生扁蕾的提取物和各部位对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强;氯仿部位的抑菌作用则好.结论 湿生扁蕾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王焕弟;谭成玉;白雪芳;杜昱光;林炳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根炎周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疗中需对根管进行消毒.甲醛甲酚是目前临床常用根管消毒物,但刺激性大,具有半抗原性及潜在致癌性致畸性.大蒜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抗生素,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刺激性小.现对我科2004-04~2004-10的120例根尖周炎患者分别用大蒜素及甲醛甲酚消毒根管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冯怀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甘麦大枣汤+氯丙咪嗪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湖北民院附属医院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中抽取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共8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采用甘麦大枣汤+氯丙咪嗪治疗),西药氯丙咪嗪治疗组为对照,两组各40名.以CCMD-3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为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副反应变化情况的工具,在治疗前、中、后对两组进行测查.结果 两组的抑郁情况均有明显改善,HAMD减分率显著(P<0.01),中西医结合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不良反应减少,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
作者:何宇芬;谭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悦肝胶囊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以D-半乳糖诱导大鼠肝细胞衰老模型,观察悦肝胶囊对肝细胞的形态结构、组织化学以及对SOD、MDA活性的影响.结果 悦肝胶囊可明显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模型组SDH活性下降,ACP活性增高,线粒体明显肿胀、变性、嵴断裂.悦肝胶囊可减轻上述肝损伤程度.结论 悦肝胶囊对D-半乳糖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朴丽花;金政;李相伍;蔡英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紫玉盘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其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00 nm处测定艾纳香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芦丁在0~0.076 mg/ml(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RSD=2.3%(n=5),其叶、枝条、根含总黄酮分别为10.53%,5.60%,3.87%.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该药材中总黄酮含量检测的方法.
作者:黄永林;阮俊;文永新;徐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定的方法对藏药甘松、翼首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研究能够很好地鉴定原植物.
作者:刘圆;张浩;尚远宏;孟庆艳;刘超;彭镰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黄芪注射液为传统中药黄芪提取物的灭菌水溶液,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微量元素等,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升阳、行气利水之功效,临床上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现就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李永法;刘玉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不同采收期马齿苋的多糖含量.方法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马齿苋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9月上旬马齿苋中多糖含量高.结论 采收期是影响马齿苋中多糖含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曲晓兰;苏延友;高红莉;高艳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皂苷Rb1对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合成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①将黑色素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用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皂苷Rb1进行干扰,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测量细胞OD值;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黑色素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与人参二醇组皂苷实验组、人参皂苷Rb1实验组的细胞生长O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人参二醇组皂苷实验组、人参皂苷Rb1实验组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皂苷Rb1对黑色素细胞的生长、增殖无影响,但对培养黑色素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程基焱;钟桂书;韩艺;余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藿香正气散是四时常用的芳香化湿方,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两种病因同时共有的病证.是一个疏表和里剂,有疏解外感之表邪,芳化胃肠湿浊而和中的作用.
作者:毛春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芒果皮炎发生的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比较多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探索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55例芒果皮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葡萄糖酸钙、维生素E、外用硼酸溶液、薄荷炉甘石洗液、尤卓尔等都有一定疗效,联合治疗疗效更佳.结论 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葡萄糖酸钙、维生素E以及外用药物等联合治疗.
作者:钟桂书;程基焱;李燎;周月庆;朱玉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连翘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 C18(3.9 mm×300 mm,4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8:12),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分别在0.912~4.560 μg(r=0.999 8)和0.312~1.560 μg(r=0.999 6)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 % (RSD=1.1 %)和97.8 % (RSD=1.4 %).结论 此法简单、方便、快速、准确,可为中药连翘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邹盛勤;余济海;高兴华;陈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通过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有效成分的影响机理,总结概括出柴胡不同炮制品的适应病证和配伍运用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口维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复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4周龄雄性 SHR 40只,随机分为5组,即SHR空白对照组、硝苯地平治疗组及益气活血复方高、中、低剂量组.治疗8周后,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心脏重量指数 (HWI),左心室肥厚指数 (LVMI),采用HE染色、VG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及间质胶原的变化,放免法测定循环血及心脏局部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 经益气活血复方治疗8周后,SHR血压下降,左室肥厚明显消退,间质胶原的含量减少.益气活血复方不仅能够抑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的活性,同时也能明显抑制心脏局部 RAAS的活性.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具有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作用,各剂量组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疗效优于硝苯地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压和抑制 RAAS活性有关.
作者:陈利国;戴勇;张纯;胡小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开口箭总皂苷的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萃取,运用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胀模型和脂多糖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细胞模型对开口箭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开口箭水溶性浸膏、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胀及肿胀足中前列腺素 E2含量升高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其总皂苷经大孔树脂吸附,30%,70%,95%乙醇洗脱,各洗脱部分对脂多糖刺激腹腔巨噬细胞产生 NO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 开口箭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皂苷是其抗炎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抑制炎症介质 PGE2,NO的产生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汪鋆植;邹坤;徐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固喘合剂控制缓解期哮喘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89例缓解期哮喘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结果 治疗组控制缓解期哮喘复发有明显的效果,与对照组相当.结论 固喘合剂治疗哮喘,针对缓解期阳虚寒凝、血淤痰阻的病机,临床上取得了较为巩固的疗效.
作者:周妮;赵晓莉;丛振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头痛宁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片剂中的制何首乌、防风、当归、天麻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片剂中大黄素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空白样品无干扰;大黄素在0.052 5~0.525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8%,RSD为1.971%(n=5).结论 该方法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庆杰;刘永强;常艳茹;贲彦鸿;丁云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对在陕西省有分布的淫羊藿属 Epimedium植物的资源分布及种类、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临床药理学等作一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陕西省的淫羊藿类植物提供参考.
作者:贾敏鸽;周金云;孙文基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