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注射液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李永法;刘玉才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炎, 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
摘要:黄芪注射液为传统中药黄芪提取物的灭菌水溶液,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微量元素等,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升阳、行气利水之功效,临床上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现就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悦肝胶囊对体外培养肝细胞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悦肝胶囊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以D-半乳糖诱导大鼠肝细胞衰老模型,观察悦肝胶囊对肝细胞的形态结构、组织化学以及对SOD、MDA活性的影响.结果 悦肝胶囊可明显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模型组SDH活性下降,ACP活性增高,线粒体明显肿胀、变性、嵴断裂.悦肝胶囊可减轻上述肝损伤程度.结论 悦肝胶囊对D-半乳糖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朴丽花;金政;李相伍;蔡英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消栓降脂丸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消栓降脂丸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以复方丹参片对照.方法 用SAS统计软件把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消栓降脂丸预防给药14 d,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冰水浸泡建造急性血淤模型,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指标.结果 消栓降脂丸能明显降低急性血淤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改善某些指标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组,各组之间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结论 消栓降脂丸有明显的改善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对冠心病及其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作者:杨诗杰;项岚;王娜;蔡定彬;苏汝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中某些内容的商榷

    在学习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以下简称《药典》)中,我们发现新版《药典》对一些药材及其炮制品、制剂的质量检测和分析技术方面较前有明显的改进与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个别内容尚有可商榷之处.兹本着爱护《药典》的愿望,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如下.

    作者:邵家德;邵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苦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苦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以及变形杆菌的影响.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苦参对上述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苦参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邸大琳;李法庆;陈蕾;刘国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黄帝内经》中的气象医学

    气象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和养生防病等均与自然界的气象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疾病的治疗和养生等方面,要注意顺应气象变化的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否则反会加重病情而为害.

    作者:王世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绞股蓝丹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介绍绞股蓝丹胶囊的制备及成品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该制剂中绞股蓝和丹参两味主药中的指标成分绞股蓝总皂苷和丹参水溶性物质总酚酸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结果 应用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两种色谱均分离清晰,重现性好;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绞股蓝总皂苷和丹参总酚酸类成分含量,方法稳定、可靠、切实可行.结论 其定性、定量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供制定质量标准使用.

    作者:池明宇;梅学文;韩春玲;关书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应用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24例临床报道

    目的 探讨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在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24例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采用粗隆部骨折疗效三级评定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24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不连、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优良率100%.结论 带大粗隆稳定钢板的动力髋用于股骨转子周围复杂骨折的治疗符合生物学原理,正确的内固定物置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起茂;张素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气化物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喂养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随机分组,实验10周后测定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脂数(AI)、血清 MDA及肝组织中 TC、MDA的含量.结果 与高脂模型相比,复方苦豆子颗粒组大鼠血清 TC、TG、LDL-C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降低(P<0.05~0.01),血清 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组可明显升高 HDL-C含量(P<0.05);复方苦豆子颗粒各剂量组肝组织 T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可明显降低肝组织 MDA水平(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苦豆子颗粒具有明显的调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物MDA形成的作用.

    作者:曹亚军;马建慧;陈虹;李丽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龙血竭提取物对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了龙血竭提取物对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小鼠的血清.结果 龙血竭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降低作用,能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能改善小鼠对蔗糖的耐受力,增加正常小鼠的胰岛素分泌,血清样本中有药物成分检出.结论 龙血竭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其部分组分能够被动物体内吸收并进入血液发挥作用.

    作者:刘培培;雍克岚;吕敬慈;栾梅;张天宝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通过战胜SARS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的研究

    根据现代社会医学发展的新形势,论述了面对突出性公共卫生事件-抗击SARS时的教育形式、内容和安排,组织机构等.指出应提高对防治SARS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战胜SARS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作者:杨立明;路来金;王冠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谢昌仁教授治疗肾盂肾炎的经验

    介绍著名中医学家谢昌仁教授治疗肾盂肾炎的临床经验,将其治法归为清利湿热法、疏和清利法、滋肾清化法、温肾化气法四类,并对每种治法举以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赵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冬虫夏草经验鉴别撮要

    作为贵重药材的冬虫夏草,在市场流通渠道时有类似品、伪品和掺伪品出现,这使得鉴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讨冬虫夏草药材的品种来源、品质形成与药材性状特征,掌握和区分类似品、伪品、掺伪品与正品的鉴别要点,并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和积累鉴别经验,从而保证用药准确、安全、有效.

    作者:孙守祥;王玉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大孔树脂富集蟾皮总二烯内酯的工艺研究

    目的 建立大孔树脂富集蟾皮总二烯内酯的工艺.方法 蟾皮醇提液减压回收醇,经石油醚脱脂,水层上DM130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梯度洗脱,TLC显色结合HPLC法检测二烯内酯所在洗脱部位,比色法测定总二烯内酯含量.结果 蟾皮中二烯内酯集中在7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本实验确定的工艺,制得蟾皮总二烯内酯含量为53.90%,收率为0.23%.结论 该工艺可以较好地富集蟾皮总二烯内酯.

    作者:赵大洲;邱鹰昆;陈继永;刘淑梅;姜永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现代药学史上的一枝奇葩——喜读梅全喜新著《药海撷菁》有感

    近,笔者有幸获得梅全喜主任药师赠予新著《药海撷菁》,便喜读之.虽对他的学术成就早有所闻,但阅读完此书后,还是令我为之一振,原来此前所了解的只不过冰山一角,而此书详细收载了梅全喜主任药师从药20多年来在科研和学术方面的重要成果,许多科研与成果是早前笔者未曾听过的,故认真拜读该书数遍而不倦,有爱不释手之感.尤为重要一点是通过阅读此书还能令人窥见他在学术方面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精神,每次拜读完它都会令我心潮澎湃,不断激励自己前进,并克服一个又一个前进中的困难.

    作者:曾聪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鱼腥草注射液致呼吸困难1例

    患者,女,36岁,因患慢性肾小球肾炎来我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咽痛等感冒症状,给予鱼腥草注射液100 ml,1次/ d静脉滴注,第1次用药约20 ml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有窒息感,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肌注后,症状逐渐得到缓解.未第2次使用.

    作者:史文慧;罗朝利;郭蓉;王玉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苦丁茶冬青叶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目的 研究苦丁茶冬青叶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以水提醇沉的方法从苦丁茶冬青叶中提取得到苦丁茶冬青叶多糖并以正交实验优化显色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 测定波长为482 nm,佳显色条件为6%苯酚用量1.0 ml,浓硫酸用量7.0 ml,反应时间40 min.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0.054 6C-0.003 3(n=10),r=0.999 8,并在2.51~45.11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5%,RSD=1.86%(n=5).测得多糖平均含量为31.90%,RSD=1.75%(n=6).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其继续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新;陆慧宁;林少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环氧化酶与发热

    综述了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COX)3种同功酶的生物学特性、在发热过程中的作用及与 COX有关的发热的治疗,指出在 COX的3种同功酶中,与发热关系密切的是 COX-2,COX-1可能与发热的关系不大,而 COX-3是否与发热有关,还很有争议.

    作者:刘华钢;阳洁;杨斌;赖茂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概述了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

    作者:张健;李友宾;钱大玮;钱仕辉;段金廒;丁安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58例

    2002-01~2004-06,我们用中医煎剂灌肠佐治婴幼儿支气管炎58例,经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2例对照,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吕天伟;李雪珍;刘民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胃益蜀痹丸治疗顽痹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顽痹患者晨僵、关节肿胀、疼痛、压痛、重着麻木、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表现进行量化,并以此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以正清风痛宁为对照,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分析3个月的治疗观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量化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2.0%,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率46.6%,总有效率88.0%,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给对顽痹患者血沉的下降,C反应蛋白的转阴,类风湿因子的改善有显著作用.结论 益肾益蜀痹丸治疗顽痹有确切疗效,尤其对寒湿型疗效效果显著.

    作者:郭会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