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彬;吕凤莲;宋吉莲;丛培军;桑媛
静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给药途径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不同程度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造成软组织肿胀、疼痛,甚至引起软组织坏死和静脉炎.本文综述近年来中草药治疗注射性静脉炎的概况.
作者:黄澜涛;兰小燕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归纳冬虫夏草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作者:王玉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对甲诺参洗剂治疗妇科阴道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取与利夫康乐溶液,百艾洗剂进行随机单盲对照及实验检查.结果:细菌转阴率为92.3%,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有效率达96.2%,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有效率达100%,单盲对照试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主药成分配伍后有明显协同作用,抗菌谱广.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观察表明,其疗效明显优于同类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且价廉,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国安;王高升;刘锦;刘锦萍;吕志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红外光配合中药熏洗对肛门湿疹的疗效.方法:利用中药熏洗或外敷及红外光对患处照射.结果:78例中治愈44.872%,显效34.685%,有效15.38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红外光治疗肛门湿疹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马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介绍了槟榔青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要点及在药用、水果、蔬菜方面的利用价值.
作者:马洁;管艳红;张丽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综述传统制炭止血理论与现代研究报道制炭的有关文献资料,明确制炭原理及作用机制,改进制炭工艺与质量标准,依据临床疗效异同需要生用、制炭而达到止血效果,适应其制炭止血理论.
作者:陈树山;陈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冬虫夏草及其6种伪品的来源、性状、有无子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冬虫夏草及其4种混淆品的来源、性状、子座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冬虫夏草的正品、伪品、混淆品在性状、子座等方面各具特征,据此可以清楚地鉴别它们.
作者:李德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理想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TP有较满意的疗效.笔者将近五年的临床治疗ITP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王斌;赵鸣芳;马俊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护理服务的范围在拓展,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已归入护理的范畴.了解老年人的生理、营养代谢特点,从而注意老年人的饮食宜忌,保证老年人的机体营养需要,对预防老年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金世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对我院自制制剂烧伤Ⅱ号进行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观察.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鉴别.临床观察了200例患者使用情况.结果:薄层显示在对照品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临床观察对各类烧伤均有效.结论:可对其进行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控制.经临床观察,烧伤Ⅱ号治疗轻度烧烫伤疗效好.
作者:李月梅;杨红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初步探讨了非典型肺炎(SARS)的治疗与预防,强调了针对SARS在无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优势,同时提出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SARS的关键.
作者:蒲金华;孙锡萍;陈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十五味龙胆花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十五味龙胆花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醋酸-水(2∶9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2 nm.结果:线性范围0.110 6~0.774 2 μg,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0.92%(n=6).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苏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分为肝阳上亢型、风痰阻络型、阳明腑实型、气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五种证型.从各证的临床表现和遣方用药进行了阐述.
作者:聂志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材自身性质为辨证施治、用药、调剂、制剂的需要,对药材所采取的一套加工技术,对中医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影响.
作者:梁青云;董元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老年病人用药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保障老年病人合理用药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交谈方式调查老年病人用药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判定相应措施,进行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结果:这组人群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结论:对老年病人进行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应引起医务界高度重视.
作者:高萍;张兰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医方药手册》山西王世民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31万字.本书是以方为主,药为辅的一本常用备查的小册子,具实用性,可以备临床医生装于白大褂口袋中随时查用.方剂精选1千余个,分主方、附方,主方按组成及用法、主治、临床应用分栏叙述,附方即统叙不分段落.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五加皮、木通、防己、桑寄生、天仙子等中药常用品种的基源进行考证,提出中药正品,即法定品种,指国家及相关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及特定药用部位.药材基源不同,势必造成有效成分不同,功效各异.特别是药材毒性的差异,极易给患者造成危害.故在临床使用时,应当严格执行法定标准,依法书写药名,依法应配处方,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赵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笔者自拟白芍甘草汤治疗腰腿痛效果较好.本文是2000-12~2004-05间50例病例临床疗效观察报告.
作者:张华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缩宫止血汤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让接受药流的妇女在孕囊排出后,口服缩宫止血汤,3次/d,每次100 ml,连服1周,以观察子宫出血时间的长短和量的多少.结果:观察组出血的天数明显缩短,出血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缩宫止血汤能够防治药流后的子宫异常出血,有利于药流妇女的身体康复.
作者:史晓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工作实践,对常用中药剂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了一些剂型正在或者需要努力的方向,预测了药物剂型研究的前景,并提出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的发展和应用,必将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
作者:刘彩虹;王颖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