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传统炭药止血理论与制炭工艺的剖析及建议

陈树山;陈岳

关键词:炭类中药, 止血, 制炭工艺
摘要:综述传统制炭止血理论与现代研究报道制炭的有关文献资料,明确制炭原理及作用机制,改进制炭工艺与质量标准,依据临床疗效异同需要生用、制炭而达到止血效果,适应其制炭止血理论.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半夏及混淆品的鉴别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Pinellia ternata (Thunb.)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市面上半夏的混淆品较多.现将常见的混淆品与正品作一比较.

    作者:宋培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生姜解生马钱子中毒1例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及皮氏马钱的成熟种子,性味苦、寒.《中国药典》载,马钱子有大毒,用量0.3~0.6 g,炮制后丸散服.用生姜解马钱子中毒者少见报道.笔者在临床上用生姜急解马钱子中毒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海;谭焕萍;马宝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注射性静脉炎临床应用概况

    静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给药途径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不同程度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造成软组织肿胀、疼痛,甚至引起软组织坏死和静脉炎.本文综述近年来中草药治疗注射性静脉炎的概况.

    作者:黄澜涛;兰小燕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胃康灵胶囊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胃康灵胶囊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给予胃康灵胶囊4粒,tid,饭后服,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0.15 g,bid,po,疗程1周,两组在服药期间均禁服其它治疗胃病药物及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并且随访2周.结果:胃康灵胶囊组溃疡愈合率为78.95%,总有效率为97.37%,雷尼替丁胶囊组溃疡愈合率为55.26%,总有效率92.11%.两组愈合率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异(P《0.001).结论:胃康灵胶囊治疗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新春;王书杰;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对《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中药薄膜衣片重量差异检查的改进建议

    《中国药典》[1]中规定中药薄膜衣片需做重量差异检查.薄膜衣片增重一般在3%~5%.参考文献[2]报道,笔者认为该方法存在不妥之处[3],本文提出改进建议,供同行商榷,有待下版药典予以完善.

    作者:周占业;牛艳阳;卢鹏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微量元素在动物药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查阅20多年的文献资料发现,微量元素的测定在动物药的鉴别、炮制加工、质量评价、扩大药源、临床认识和应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指出在对动物药有效成分不甚明确的今天,可以通过对微量元素的研究来研究动物药的作用机理,并评价动物药的优劣,这种研究方法也为其他不明成分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罗兴洪;周进东;邹桢蕾;吴德康;安崇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精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益精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C18(150 mm×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淫羊藿苷在0.23~1.16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21.133C+17.767(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0.67%.结论:该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和重现性好,可作为益精丸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伏东宁;李祥永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两种不同提取工艺制备龙血竭的比较

    目的:把碱提工艺制备的龙血竭与现行醇提工艺制备的龙血竭进行比较.方法:把碱提龙血竭(前者)和醇提龙血竭(后者)在薄层色谱、紫外光谱、龙血素B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前者的外观颜色与后者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得率比后者的高,但龙血素B含量比后者低;药材、前者和后者的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基本一致,但前者紫檀芪、龙血素B、剑叶龙血素A、B的含量比后者的低.结论:碱提工艺制备的龙血竭与醇提工艺制备的龙血竭相比,在外观和内在质量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如要替代醇提工艺,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李学坚;黄海滨;覃振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药罨包治疗湿疹并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药罨包敷治疗湿疹并感染60例病例进行疗效观察.方法:用苦参、当归、蛇床子、威灵仙的煎剂持续湿敷于湿疹患者的皮损面,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结果:好转6例,治愈5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罨包外用于湿疹并感染,确有独到疗效,且由于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

    作者:陈细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槐角丸的研究进展

    槐角丸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的治疗,疗效确切.其处方组成为槐角(炒)、防风、地榆(炭)、当归、黄芩、枳壳(炒)等6味药,被多版《中国药典》收载.近年来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分分析、新的适应证的临床研究、药理、不良反应等方面.

    作者:康阿龙;汤迎爽;庞来祥;刘小民;黄旭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鹿茸海马壮阳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研究鹿茸海马壮阳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浸渍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按照酒剂常规制备.制定性状、总固体、乙醇量等检查项目,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该制剂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服用方便,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结论: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张广求;刘文;王树平;张美祥;孙爱华;王晖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谈中药炮制质量与温度水量时间的关系

    通过在中药炮制中的各种实验,对温度、水量、时间进行探讨,认为温度、水量、时间的灵活掌握,对中药炮制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闫树真;董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药熏洗配合红外光治疗肛门湿疹78例

    目的:观察红外光配合中药熏洗对肛门湿疹的疗效.方法:利用中药熏洗或外敷及红外光对患处照射.结果:78例中治愈44.872%,显效34.685%,有效15.38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红外光治疗肛门湿疹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马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复方薄荷脑注射液用于肛门术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薄荷脑注射液用于肛门手术局麻的疗效.方法:肛缘常规消毒,取复方薄荷脑注射液10~25 ml,在距肛缘1.5 cm处作扇形浸润麻醉,按揉肛周局部使肛管松弛.结果:镇痛时间5~15 h的占96%;镇痛时间内Ⅰ度疼痛的占94%,无Ⅲ度疼痛的,术后排尿顺畅的占96%.结论:复方薄荷脑注射液作局麻,镇痛作用强,药效持续时间长,能有效缓解病人术后排尿困难.

    作者:肖玉芹;程绍云;顾世照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鼻鼽口服液的制备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鼽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证实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蒸馏法、煎煮法提取精制,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该制剂工艺可行,临床疗效可靠.结论:鼻鼽口服液制备合理,服用方便,疗效可靠.

    作者:徐旭红;蒋星;陆小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药佛手柑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分析

    目的:测定中药佛手柑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佛手柑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佛手柑中总黄酮含量为25.65%(RSD:0.9%),平均回收率为102.0%(RSD:0.7%).结论:该法简单便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佛手柑内在质量检测的一种依据.

    作者:李小凤;张立坚;程荷凤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槟榔青的应用价值

    介绍了槟榔青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要点及在药用、水果、蔬菜方面的利用价值.

    作者:马洁;管艳红;张丽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贵州省几种常见中药混伪品的基源鉴别与处方应配

    对五加皮、木通、防己、桑寄生、天仙子等中药常用品种的基源进行考证,提出中药正品,即法定品种,指国家及相关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及特定药用部位.药材基源不同,势必造成有效成分不同,功效各异.特别是药材毒性的差异,极易给患者造成危害.故在临床使用时,应当严格执行法定标准,依法书写药名,依法应配处方,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赵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当归补血合剂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目的: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自制当归补血合剂.方法:采用蒸馏及水煮醇沉的制备工艺,经临床验证,并与常用升白药物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8%,对照组41.51%,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当归补血合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靠,是较好的治疗放、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作者:华西刚;牛桂玲;范培贤;袁惠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槲皮素制备方法的研究

    目的:寻找高效的制备槲皮素的方法.方法:直接采用水提方法提取芦丁,再进行酸水解得到槲皮素,并且核磁共振鉴定结果.结果:所得槲皮素的纯度达到97%以上.结论:直接水提取芦丁,再酸水解得到槲皮素的方法可得到高纯度的槲皮素.

    作者:刘亚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